陳楠江
摘 要 在2016年虛擬現實(VR)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種VR消費品隨之出現,并且VR技術在新聞媒體行業也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在豐富新聞傳播途徑的同時也暴露了部分問題。因此,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應該正確看待VR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對虛擬現實報道進行重新審視,為VR與新聞報道在未來的融合發展提供相應的參照。
關鍵詞 VR技術;新聞報道;虛擬現實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1-0035-02
2016年,VR技術在社會上頻繁出現,多家上市公司發現VR技術的商機紛紛在VR產業方面進行投資,如百度、阿里巴巴、網易、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都對VR技術進行了適當的研發,在推動VR技術發展的同時也促進VR技術在媒體行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行業的帶動下,諸多媒體在開展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將VR技術應用其中,實現了對新聞報道模式的創新。受此影響,2016年也被稱之為“VR元年”,是VR技術得到廣泛研發和快速發展的一年。
1 VR簡介
VR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簡稱,具體為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是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逐漸開始研究并日漸興起的高新信息技術。1992年,美國國際愛科學基金在交互式系統的研究報告中首次對VR技術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論述,認為VR技術實質上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一個標準的、具有一定交互性的虛擬三維空間,讓使用者能夠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1]。近幾年,隨著世界各國對VR技術研究工作的重視,VR技術在軟硬件、界面以及交互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目前開始嘗試在工程、設計、醫療衛生、教育、旅游購物以及虛擬軍事戰場方面加以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 VR虛擬現實技術與新聞業的發展
新傳播技術的出現對新聞媒介的變革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VR這一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和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促使新聞報道信息傳播載體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聞報道的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2015年11月,美國VR技術取得了初步成果,并且新聞行業對VR技術進行了適當的應用,《紐約時報》正式發布VR新聞客戶端“NYT VR”,標志著新聞行業對VR技術的正式應用。在NYT VR客戶端上,用戶在觀看新聞事件的過程中能夠獲得3D虛擬現實技術所營造的沉浸式視聽感受,VR新聞報道受到受眾群體的廣泛歡迎[2]。2015年12月,我國財新傳媒在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某工業園區發生的重大山體滑坡事故報道中也開始嘗試應用VR技術,從360°視角對事故現場進行了高度還原,讓受眾群體能夠對災情形成全方位的了解。在其后,VR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受到新聞媒體行業和網絡傳媒的青睞,《人民日報》、網易新聞等就基于對VR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相繼開發了VR全景報道模式,有效增強了報道的全面性,實現了對新聞事件的高度還原。
然而雖然VR技術在新聞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VR技術的應用尚未完全轉變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VR新聞報道在新聞倫理定位、新聞內容價值篩選以及用戶體驗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有待進一步研究。換言之,受到技術水平的影響,當前VR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如用戶雖然能夠自由切換視角,但是如果視角選取不當則會造成不良的體驗感,特別是一些災難性的新聞報道,如果用戶將畫面停留在不恰當的角度,必然會給受眾群體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甚至導致受眾群體獲得與受害者一樣的體驗;又如在應用VR技術的過程中將新聞內容全面的展現在受眾面前,無法凸顯新聞價值,也可能對受眾群體的價值判斷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不利于充分發揮新聞報道的輿論引導作用。因此要想借助VR的應用推動新聞行業的發展,還應該加強對VR技術的研究,在提升技術水平的基礎上探索合理的應用方式,為新聞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 VR虛擬現實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具體應用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受眾群體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轉變,信息獲取的自主性顯著增強。簡言之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群體對信息的獲取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的信息傳輸,而是追求主動的獲取并親身參與到信息傳播過程中,對新聞行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3]。在此社會背景下,一篇好的新聞報道要想獲得廣泛的傳播,不僅報道本身應該具備一定的新聞價值,并且還需要借助豐富的傳播技術逐步增強新聞內容的表現力,提升新聞報道對受眾群體的吸引力,保證新聞報道獲得受眾群體的認同。將VR技術應用到新聞報道中,能夠有效增強受眾群體的體驗感,促使受眾群體參與到新聞報道中,獲得不一樣的新聞“閱讀”體驗。因此可以嘗試將VR技術應用到新聞報道中,推動新聞報道的創新發展。
1)場景重現,對新聞報道現場進行還原。
VR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能夠幫助人們對新聞形成更好的理解,并且在這一虛擬現實技術的作用下受眾可以360°觀看新聞事件的發生現場,信息傳遞范圍更大,受眾可以接收的信息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新聞《流離失所(The Displaced)》就使用VR技術向讀者講述了飽受戰爭摧殘三個兒童無家可歸,到處流浪的故事,受眾群體在使用VR技術觀看新聞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看見兒童無家可歸的場景,還能夠對敘利亞戰爭場景形成直觀的認識,進而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獲得不一樣的觀看體驗,了解新聞故事背后所隱藏的更深層次的內涵。
2)第一人稱視角,給用戶身臨其境的體驗。
與傳統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受眾群體只能被動接收新聞信息存在差異,借助VR技術的應用,VR新聞報道的交互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新聞受眾群體能夠在VR技術營造的虛擬現實場景中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對新聞事件的發生現場進行觀察和分析,并獲取相應的新聞信息,新聞信息更為全面、客觀、及時,受眾群體能夠更為直觀的獲得相應的新聞體驗進而取得良好的新聞獲取效果,與新聞中的人、事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4]。2015年末,某新聞編輯部門就以VR技術開展了年終系列報道,并且這一報道內容涉及到交通、醫療改革以及二胎政策等多個方面,以全景視頻的方式向受眾群體呈現出更為真實的新聞信息,受眾群體在觀察新聞信息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了解新聞事件,甚至能夠觀察新聞事件發生地點的道路情況、周圍環境信息等,讓受眾群體獲得更為直觀的體驗,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新浪新聞也針對兩會新聞推出了VR特別報道——《人民大會堂全景巡游》,網友在觀看新聞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人物換位技術體驗總理、省長和群眾等不同身份視覺效果,仿佛真正置身于主席臺上,促使新聞報道充滿了新奇性和趣味性,增加了新聞報道對受眾群體的吸引力。
3)應用全景掃描,彌補敘事能力不足問題。
新聞記者在編輯新聞過程中一般經過對新聞素材的加工和整理發現新聞中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借助一定的編輯手段完成對新聞信息的編輯,因此傳統的新聞報道往往會受到記者主觀意識的影響,并且由于經過記者的編輯和整理,最終向受眾群體呈現出的稿件一般會存在信息失真問題,新聞信息的敘事性受到影響,信息不夠全面,嚴重限制了新聞效果的凸顯[5]。而借助VR技術開展新聞報道,VR技術團隊能夠使用高分辨率的攝影設備對新聞全景進行拍攝,進而形成系統、完整的新聞資料,將新聞信息更為全面的呈現在觀眾面前,促使觀眾獲得一定的觀看體驗。在《虛擬現實帶你“親臨”深圳滑坡救援現場》這一VR新聞報道中,讀者能夠360°切換觀看視角,進而對深圳滑坡中山體滑坡情況、受災范圍以及房屋、道路破壞情況等形成全面的了解。這樣,借助全景新聞報道,不僅受眾群體能夠全面了解新聞信息,救援戰士也能夠借助全景報道分析受災情況,組織救援工作,為災情預測、災難救援以及后期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參照依據。
4 結束語
現階段,在我國VR技術才剛剛起步,雖然多家媒體已經開始嘗試將VR技術應用到新聞報道中,對新聞報道方式以及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但是VR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嚴重限制了VR新聞報道的發展。因此新時期還應該加強研究,逐步提升VR技術水平,并積極探索VR技術與新聞報道有機結合的措施,進而借助對VR技術的合理應用豐富新聞報道形式,推動新聞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牛凌云.VR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現狀和前景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8):6-7.
[2]韓存齊.VR新聞:虛擬現實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前景探究[J].采寫編,2016(4):13-14.
[3]何虎.虛擬現實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6(7):56-57.
[4]趙藝揚.淺析虛擬現實技術對新聞報道的影響[J].中國傳媒科技,2016(8):75-76.
[5]郭祎.VR+新聞:虛擬現實技術對新聞報道的多重影響及前景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