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圖像精神與文本敘事——崔岫聞藝術檔案
主編:呂澎 編:葉彩寶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書號:ISBN 978-7-5153-4532-1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總策劃:楊凱
策劃機構:成都當代美術館 99藝術網
責任編輯:駱軍 張婷
定價:80元
本書是《當代中國藝術家檔案叢書第一輯》的一本。叢書由著名藝術批評家、藝術史學者、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呂澎先生擔任主編,旨在完整地呈現當代中國優秀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創作,以及其藝術所引發的討論和提出的問題,并做忠實的鋪陳介紹。第一輯收入的藝術家有:岳敏君、何多苓、汪建偉、郭偉、向京、崔岫聞。此套叢書匯集國內外批評家及策展人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評論、藝術家創作自述、藝術家的對話訪談等各類文章,以大量的圖片作為說明輔助,針對不同藝術家就其藝術生產過程進行分章討論,完成每個藝術家創作生涯的文獻性數理。此套叢書的出版不僅是對藝術家個人藝術生涯的客觀還原,還為其他關注這些藝術家的研究人員、學者,以及藝術愛好者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崔岫聞,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當代獨立女性藝術家,其成就獲得了國際當代藝術權威機構的高度評價和認同。本書展現了十多年來關于崔岫聞的藝術研究的文獻資料。

一次集結:緬懷與重構
主編:方立華 王景 李彧莎 李榮蔚
翻譯(中—英):謝飛(Jeff Crosby)
印刷:深圳市泰和精品印刷有限公司
校對:白榆 鐘怡 王景
開本:787mm×1092mm 1/16
本書詳盡地介紹了“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活動。“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是由OCAT的創始人黃專(1958-2016)為浦江華僑城這一新型城區策劃的一項長期公共藝術計劃。在迎來它的第一個十年的今年,這個項目已經成為了一項“中國最大的公共藝術計劃”,被傳媒稱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具野心的藝術項目”。
從2007年至2015年,黃專分別邀請了十位在當代藝術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創造力的藝術家參與,在上海浦江華僑城的中意文化廣場呈現了九個展覽,分別是“點穴:隋建國的藝術”、“征兆:汪建偉大型劇場作品展”、“對視:林天苗的藝術展”、“中園:谷文達藝術展”、“無所遁形:愛德文·斯瓦克曼(Edwin Zwakman)-劉建華對話展”、“王廣義:冷戰美學”、“重要的不是合同”(徐震個展)、“姜杰:大于一噸半”和“暫時什么都不是:展望個展”。
今年是這項公共藝術計劃的第一個十年,主辦方希望通過對過去九年(2007至2015)的實踐的回望與梳理,向這項計劃的發起人和總策劃人黃專先生致敬并表達懷念。

川美學統書庫之《自選方式——四川美術學院與八五美術》
編著:王林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書號:ISBN 978-7-5356-7531-6
出版時間:2016年9月,2016年12月第1次印刷
定價:78.00元
《自選方式——四川美術學院與八五美術》是對八五新潮美術時期四川美術學院自選作品展的全面考據與研究。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經歷與陳述》,下編為《史料與文獻》,通過訪談實錄、作品評說、批評輯要、史料記載、作品圖集等章節內容集中追尋與梳理了四川美院這一段鮮為學界所知的藝術史實,深入挖掘自選作品展的歷史價值,確立其在當代美術史中應有的歷史地位,具有豐富的學術性與文獻性。
四川美術學院自1985年至1989年期間,在時任院長葉毓山先生及美術陳列館館長王官乙先生的大力推動下,先后舉辦了12屆學生及數屆教師自選作品展,所謂自選,即采用“展品不拘內容和形式”,“不展課堂作業”,學生“自我審查、自己裝潢、自己布置”(后來還加上自己組織研討會)的展覽方式。展覽作品幾乎囊括了當代藝術的所有樣態,其思維之活躍、觀念之超前、手法之新穎,令人驚嘆。
本書編著王林先生曾在2015年八五新潮美術三十年之際,在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當代美術館策劃了《自選方式——1985-1989四川美術學院自選作品展回顧與文獻展》,引起很大反響。
《自選方式——四川美術學院與八五美術》為“川美學統書庫”學術出版項目之一,該項目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川美先驅們的學術研究作為“學統文存”;二是川美藝術名家或創作群體的成果作為“學統圖存”;三是對形成川美特色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進行“學統研究”。“川美學統書庫”旨在梳理川美學統,傳承前輩風范,繼往開來,開拓創新,把四川美院作為歷史實體的學術構建真正做好。目前,“川美學統書庫”已分別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和重慶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三部圖書:《自選方式——四川美術學院與八五美術》《葉毓山藝術教育實踐研究》《郭乾德藝術文存》。

中國畫數理邏輯研究
作者:孔維強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號:ISBN 978-7-229-07171-4
出版人:羅小衛 責任編輯:馬春起
責任校對:楊媚 字數:210千
出版時間:2015年1月 定價:36元
本書從中國畫圖式發生入手,首次在國際上規劃和建立了圖像符號學的基礎架構與邏輯運算方案,使得一般符號學能夠擺脫語言學原型約束而獨立發展。架構與方案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 說明圖像符號學從圖式要素到邏輯項之間諸環節的抽象化程序隱含著邏輯必要與運算必然。
2 規劃基于標記方式的圖像表達與類型學描寫。
3 首次提出圖式符號基本單位拓撲有限集方案,同時給出單連通區域有限性的集合論證明。
4 圖像色彩與形狀之間的表征差異轉換為圖式稟賦標記與約束標記之間的類型差異,使得賦色機制與賦形機制之間出現的風格演化被理解為藝術史的圖式算法。
5 基于閉合邊界對其相鄰區域的約束功能的不對稱關系,在圖式聚合條件下的區域運算獲得關于區域內部的集合論定義。同時,區域內部的集合論定義方式隱含著對于區域所在曲面之類型定義的三種邏輯反演:即外部區域基于內部區域定義的否定性反演;曲面上輪廓線對其相鄰區域劃分的類型相異性反演曲面的開放性;而曲面上輪廓線對其相鄰區域劃分的類型相同性反演曲面的閉鎖性。換言之輪廓線關于其相鄰區域的約束類型與區域所在曲面的類型之間存在反演關系。
6 符號單位的類型差異有助于對兩種比較研究:語文符號系統與圖像符號系統之間的比較研究;科學邏輯與文化邏輯之間的比較研究。
本書著者孔維強,四川美術學院當代視覺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藝術學理論,美術史論,圖像符號學等方面的研究。兩項省部級社科規劃項目責任人,一項省部級重大委托項目主研。有十多篇學術論文在專業刊物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