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營銷變革的領跑者
——大數據營銷
◆張 濤
不少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全球最佳的財商教育書籍的人都對其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明白讓錢為自己工作而非為錢而工作,是走向富有的第一步。”同樣,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明白如何讓信息為己所用而非成為信息的一部分,必將成為營銷界的領跑者。大數據時代,信息的高度集合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數據鏈,怎樣從最好的技術中獲益?從最好的信息中獲益?讓大數據營銷帶領我們一探究竟。
大數據;營銷變革;大數據營銷
為什么大數據突然變得這么火?為什么《紐約時報》把2012年定義為“大數據的十字路口”,當我們還在想第四次科技革命什么時候到來時,大數據時代悄然間把我們推向了變革的風頭浪尖。
2012年3月,僅一個月時間,谷歌的搜索詞條數累計高達122億萬條。我們驚訝于21世紀信息無處不在,宛如空氣中的粉塵微粒在全世界移動。谷歌不僅儲存了它的搜索結果中出現的網絡鏈接,同時儲存了所有人搜索關鍵詞的行為,準確的記錄下人們進行搜索行為的時間內容和方式,這或許就是你每次打開瀏覽器,看到下方出現的推送,熱搜。通過對此加以利用,谷歌優化了廣告排序,將搜索流量轉化為盈利模式。平日我們經常用到的瀏覽時事新聞的APP也同樣做到了將用戶信息的整合,一個簡單的“刷新”、“推薦”背后,海量信息的篩選,呈現給用戶想要的。于是乎,我們就把這種抓取、存儲并且對海量人機數據進行分析,然后據此進行預測的能力,稱之為“大數據”。
促使“大數據”產生的原動力,還是來自于市場的需求與供給。消費者為獲得更加舒適滿意的消費服務,往往伴隨著一系列刁鉆的需求條件,而商家不能為滿足一個消費者身上投入太多的時間、精力,還在他決定是否想要某件商品和服務之前。但商家也同樣明白,一個消費者背后的利潤,豈止是一件商品?大數據平臺的出現,讓買賣雙方都得到了便利化。當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消費者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選擇恐懼癥了,一次購買,記錄下的不止是簡單的票據信息,而是對消費者個人經濟情況,喜好的分析,商家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可以說是只有大數據時代下才有的“私人訂制”。
信息技術的興起帶動了一批批應用信息技術的企業蓬勃發展。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受益于大數據的企業,同時也在用大數據改變中國乃至世界人的生活。回首過去,我們經歷了幾輪技術革命帶來的商業轉型,企業資源計劃(ERP)和電腦徹底改變了商業競爭的環境。20世紀90年代,繼互聯網之后,電子商務的興起顛覆了很多行業,Email和社交網絡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渠道。大數據營銷,大數據時代下營銷界的福音,準備帶給市場經濟以新的活力,帶給消費者新的體驗,帶給商家新的機遇。
林肯曾經闡述樹和樹影的關系:要這棵樹漂亮,人們不能只關注它的影子,最關鍵的要看這棵樹到底是怎么樣。這句話同樣的形象闡述了品牌和企業的關系,傳統做品牌營銷的人只關注了樹影,但大數據時代讓一切變成了透明。企業對于品牌發展的思考方式,即將因大數據而產生巨變。當90后、00后的年輕一代,消費價值取向趨于個性化,降低了對品牌的忠誠度,傳統品牌無法依托大數據所帶來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做出改變,那便只會世風日下,走向淘汰。品牌管理現在正變得越來越實時化、個性化,而我們所要完成這一目標,就得依托大數據營銷來實現。
大數據營銷,要想讓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同樣面臨著以下三大挑戰:
(一)數據的收集。亞馬遜之所以能將傳統的實體書店踢出局,源于最初對消費者數據的收集。實體書店只做到了追蹤圖書銷路,哪些賣掉了,那些還沒有,倘若實施“客戶忠誠計劃”,還能將某些圖書的銷售與消費者聯系起來。但僅此而已,可曾想過購物行為一旦移至線上,顧客所回饋給店主的信息將是何等的驚人。商家不僅能追蹤到顧客買了什么,還能知道他們查看了哪些產品,他們如何讓瀏覽的網站,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被促銷活動、其他買家對產品的評論及頁面布局所影響。傳統的零售商是無法輕而易舉獲得這些信息,他們的銷售行為既孤立又盲目。數據無疑成為這場營銷競爭中重要的戰略資產。
(二)分析與決策。面對龐大的數據信息,企業的CMO[1]的視野;第二,他要像CFO[2]那樣對數據極其敏感,因為營銷任務要被量化;第三,他還要向CIO[3]那樣有技術頭腦,懂得科技營銷;第四,他要像CHRO[4],了解自己的員工,塑造企業文化,打造好企業品牌。最后,也是最難的,就是將客戶需求準確讀出來,并傳遞給企業內部。事實上,大數據時代,CMO成為企業真正的協作者。
我們會很懊惱這樣的人才千里難覓啊!單單就培養,耗費的時間就讓人咂舌,所以人工智能的出現才成為了必然。大數據時代的營銷變革要求營銷不能再憑嗅覺和感覺做事,而是依據科技能力和分析洞察能力。
(三)挖掘并滿足所有個性化需求。過去傳統的營銷模式我們把它比作錐形結構——“關注,興趣,渴望,記憶,購買”,但依托大數據的大數據營銷模式形成了啞鈴狀的結構——“關注,興趣,搜索,購買,分享與口碑宣傳”,也就是說品牌傳銷不再是企業自身投入,消費者間的分享、評價成為了重要推銷渠道。打開淘寶的某件商品,會顯示當月的銷售額,用戶評價,“想知道”專欄實現了買家與賣家、買家之間的交流,每個消費者都是CEC,首席執行客戶。個性化消費者自己掌握消費行為的時候,當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網站、論壇等各種渠道表達個人需求時,客戶實際上已經成為影響公司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甚至決策、戰略等各個環節的董事會成員。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就是讓企業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而非競爭者。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科技進步推動產業改革,當互聯網開始進入中國,才讓我們再一次審視營銷的概念。不細讀歷史,我們都不知道營銷概念在西方半個世紀經歷了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的產品營銷瓶頸—庫存囤積,經歷了大規模廣告生產卻不知那里才是產生投資回報率的品牌營銷—模糊營銷。現如今,借助大數據所帶來的信息技術,市場營銷著力在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的物質需要,用云計算平臺構建行業數據鏈網絡,為打造人工智能信息處理終端而奮斗。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涂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
[3]朱晶晶.淺析大數據時代的營銷變革.現代營銷·學苑版,2016年10期.
[4]大數據時代的營銷變革.哈佛商業評論,增刊,2015.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