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爽
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及對貨幣政策的挑戰
◆陶 爽
自2006年次貸危機爆發后,影子銀行體系成為了金融行業的熱門話題。盡管如此,綜合國外以及國內的相關文獻來看,影子行業體系的發展對當前社會所擁有的金融穩定與金融監管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與貨幣政策上極少有文獻提及。為了影子銀行體系能夠有更好的運用,本文將針對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及對貨幣政策的挑戰進行全面的探討。
影子銀行;信用創造功能;貨幣政策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各界人士均開始對金融監管和金融體系進行了十分全面的審視,希望能夠尋找到其中的缺陷和漏洞,以便降低金融危機的爆發頻率。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雖然十分迅速,但卻不夠深入,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來看,提及影子銀行發展對金融監管和金融體系影響的內容較多,而影子銀行對信用創造功能與貨幣政策挑戰的內容較少[1]。隨著金融行業的繁榮發展,證券化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產品的流動性增加使得中央銀行的控制性遭到降低。因此,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以及制定均需要進行全面的調整。本文將針對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及對貨幣政策的挑戰進行全面的探討,以便更進一步的穩定我國經濟。
影子銀行體系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07年,自次貸危機后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長麥卡利提出。影子銀行體系的核心是指對非正規、非傳統、不受央行所監管的金融機構進行運用和整合。發展至今,影子銀行體系主要擁有證券、私人股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機構[2]。影子銀行體系的操作模式與方法基本與商業銀行體系一致,均是通過聯系社會上的借款人與存款人來完成操作,但影子銀行體系與之不同的是,其并不是單純的吸收存款人的資金,而通過與金融市場的聯系衍生出各種的金融工具。
以次貸危機為例,次級貸款機構與投資銀行在2006年的次貸危機中占據著重要的角色,其為次級貸款者與市場富余的資金搭起了借貸的橋梁。商業銀行在次貸危機中扮演著金融中介的角色,其轉動了次級貸款也將各個次級貸款機構聯合成了一個“影子銀行”,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影子銀行是狹義的,其并不是上文所說的擁有廣義性質的影子銀行體系。由所有的投資銀行、次級貸款機構、商業銀行所構成的“影子銀行”其所創造的是狹義流動的貨幣資產,并不能適應當時的經濟社會,因此而出現了次貸危機。當前的影子銀行體系,其所創造的是具有廣義流動性特征的金融資產,如具有貨幣性質的證券化產品等,其可隨時通過相關交易而變現成現金,以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
(一)影子銀行體系對貨幣政策的挑戰。貨幣政策通過相關金融體系的傳導可實現整體經濟或是局部經濟的調控,由此可知,金融體系的穩定程度與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呈正相關。影子銀行由于不受央行的直接調控,其給金融穩定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貨幣政策的實施上也有較大的挑戰。
(二)影子銀行體系對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形成重要挑戰。金融危機未爆發前,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過于單一,即對CPI進行監管,而對資產價格的監管缺乏重視。影子銀行所創造的金融資產,在價格上并沒有得到高度的關注,這對央行的貨幣調控來說有著十分巨大的潛在影響。除此之外,影子銀行的貨幣程度與貨幣的流通速度也呈現出了正相關,因此在貨幣價格上,相關部門理應給予高度的關注。
(三)影子銀行體系對貨幣政策工具效力造成直接沖擊。由于影子銀行體系的性質使得通過其發生的一切融資行為嚴重“脫媒”,貸款形式更多樣化,如銷售、轉移、包裝等,長此以往勢必會將貨幣工具的有效力削弱。再來,影子銀行體系本身就不受央行以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的限制,在利率的調控上有可能會影響官方的利率形成。
(四)影子銀行與資產價格之間的關系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影子銀行系統的信用主要來源于對金融資產的需求,但在貨幣的調控上影子銀行還受傳統貨幣調控的限制。因此,資產泡沫有可能成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一大阻礙。而如何實現和判斷影子銀行對資產價格擁有較大的推定作用是當前有關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影子銀行體系的誕生給金融市場帶來了鮮活的養分,但同時其還面臨著較多的挑戰,只有戰勝挑戰才能將影子銀行體系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進而使金融行業擁有更高的發展起點。
[1]李海全.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及其對貨幣政策的挑戰[J].財經界:學術版,2014,(24):7-8.
[2]夏偉偉.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及其對貨幣政策的挑戰[J].時代金融,2014,(27):7-8.
(作者單位:遼寧廣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