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躍躍
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閆躍躍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電子商務的普及,對于物流、倉儲及配送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逐漸的增加,但物流人才整體素質情況較為落后,對于物流行業基礎人員的培養和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制約性。本文現分析目前我國物流實訓的現狀,并提出一些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課程體系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物流實訓中,最為基礎的條件就是需要有實訓的場地、設備等硬件支持以及相關的軟件支持,并加上實訓指導書的購置以及實訓教師的培養。然而要想滿足以上設施條件,就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這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有著一定的困難,加上只有良好的場地才能夠使物流實訓更好的開展下去,然而高職院校在劃分實訓場地方面非常困難,因此基于資金和場地等方面的限制,諸多高職院校往往只通過購買軟件讓學生進行學習的方式使得實訓課程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
(二)教學體系不合理。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課程體系主要包含了課內實訓、校內集中實訓以及校外實訓三個方面。其中課內實訓和校內集中實訓,因為缺少了相應的基礎設施,因此主要采用的是教師在課堂上播放視頻并分析以及運用軟件模擬的方式開展,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然而對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卻較差。而校外實訓中雖然能夠使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訓,但是畢竟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在培養學生方面并不盡心,加上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安全過于重視,使得實訓往往只是形式化的過程,對于實訓的質量產生了嚴重的阻礙。
(三)教學監管不健全。健全的實訓課程體系,不僅需要有完善的實訓方案,還要監管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現有的高職院校中,雖然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也配備了監管的人員,然而在實際的實訓課程中,并沒有將監督職能很好的執行下去,整個過程過于形式化,因此學生的實訓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教學效果和培養目標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確立培養目標。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因此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因此在確立培養目標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當地的經濟特點和物流發展狀況。近年來,隨著我國對于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重視程度的增加,以及對于第二產業發展的越發關注,建立全國性的物流中心成為我國發展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高職院校在確立培養目標的過程中就必須以崗位的需求為導向,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進程,從而構建起更加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轉變教學方式。情景教學、案例教學以及PBL教學等教學方式,都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自主學習以及職業創新能力。其中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在問題的形成和解決中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針對職業要求和技能培養等方面提出的學習任務,能夠打破傳統的以能力為導向,知識較為系統化的教學體系,從而構建更加模塊化的教學模式。模塊式教學中,每一個模塊都需要以知識和崗位的需求為基礎,并以崗位項目為設計的載體,從而設計出包含了知識、能力和技能訓練等多方面的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從而增加項目和知識的綜合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能能力。
(三)完善教學體系。實訓教學是一種能夠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在實踐中進行良好運用的途徑,因此為了構建完善的實訓課程體系,就必須完善教學體系。高職院校可以設置一些實務性較強的實訓課程,將演示性的課程轉變為更具體驗性和操作性的實訓課程,有條件的院校還可以創造真實的職業環境,甚至建立包含了校內實訓、實習、職業認證、專業競賽以及專家講座等構成的教學體系。高職院校必須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教學規劃和管理,并完善教學評價的質量,將過程和目標相結合,而不是將物流實訓教學簡單的劃分為實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使學生對于崗位的職責和標準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學應當更加具有針對性,甚至還可以依據學生的實訓報告,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從而改自身的教學質量。
改善并對物流實訓課程進行實踐后發現,構建起科學合理具有先進性的現代物流實訓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出被社會和企業所歡迎及認可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物流實訓課程應當得以推廣,才能將高職院校的能力培養與行業的需求相接軌,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及行業需求的應用型物流人才。
[1]張宏偉.國內區域物流研究述評[J].物流科技,2014(8):45-46.
[2]韓玉平.中國物流研究現狀及分析[J].物流科技,2014(4):64-65,68.
(作者單位: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