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宇
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劉心宇
結合現狀來看,阻礙義務教育進步的因素主要是缺乏監管,在此狀況下,鄉村教育進步的速度依然比較緩慢,導致城鄉水平日益增大。為均衡城鄉水平,提升教育功能,中國應加大基礎教育投入,按照居民收入分擔教育成本,加強教育資金監督管理,加快教育法制建設,促進中國基礎教育的正常平衡發展。
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資金投入問題;解決對策
科教興國戰略下,各行各業對教育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教育在提升文化素養這方面的功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全國化的義務教育實施中,政府面臨的經濟壓力大,并且也有許多經費方面的問題還未得到解決。這是與學生聯系緊密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名高中生,理應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自主探究。
(一)缺乏義務教育投入資金。義務教育的資金匱乏,導致其發展不平衡。此種狀況尤其突出在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投資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以下領域表現突出:1.老師的工資不能及時發放,大面積的教師工資受到遏制。2.不能保證運行學校的基本條件。導致教育設備缺少,教育水平低。3.結合當前狀況可以得出,在其的全部投入里,大概二分之一由農民自身擔負,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資金短缺矛盾尤為突出。
(二)義務教育資金的不合理結構是公共服務。在其總量中,政府支出的資金比例在50%至60%之間。對于非強制性高等教育,政府負擔超過70%的資金。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遠高于義務教育,中小學投資相對較少,這與其原則相悖。
(三)分布不平衡。中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這就導致各個區域之間形成了極不均衡的格局。教育資金的全面化,促使義務教育更加普遍。但是,在新的金融體系中,資金的支持過度依靠財政收入,此外還依靠非政府資金投資,致使其在各不相同的區域,以及城市和鄉村中的差距日益擴大。
(四)政策未落實。政策法規不健全是造成其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未能明確經費和義務之間的確切關系,其中的管理仍舊存在諸多紕漏,資金用途的監管與規范也存有不明晰的狀況。
面對這些問題,首要任務便是強化資金的投入,而后通過具體法規的制定來使各個職責部門權責分明,規范財政支付制度。同時還應完善資金管理,使資金的利用有理有據,將其重點轉向農村,并強化監管,嚴禁隱瞞、截留、盜用。
(一)協調義務教育經費的分配。首先增加投資,主要指的是增加政府投資,這是解決資金短缺的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強化貧困區域的資金,將其使用到教育中,從而促使基礎教育得到進步。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教育成本的實際水平,按照一定標準,以指定用途直接分配給貧困地區的形式;再次,根據具體狀況建立學校,構建教學設施,讓其具有優良的環境,讓該地區的學生具有學習知識的機會;最后,將各級政府中的教育資金重點應放在義務教育中,增強農村教育功能,并從中設立完善的政策措施,為資金提供保障。
(二)各級教育部門合理分工
1.在相關法規中,對教育責任具有明確規定,針對地區和區縣具有不同的資金劃分比例,在其中強化責任分配,深化財務服務質量。
2.增加西部地區優惠政策、相應機制和弱勢群體的教育支持。為了縮小西部和東部中部在教育方面的差距,重視基礎教育,增加少數民族地區的普及率。
3.加快城鄉金融投資體制調整,通過調整使其差距日益縮小。增強對貧困地區的政策和財政支持,擴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貧困地區的教育供給。對于貧困地區,國家可以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甚至給予一定的資金,盡快縮小差距,以促進實現基礎教育公平化。
4.加快健全法制建設,加強監督,促進其均衡發展。我國教育方面的法律設施還不夠完善,應該盡快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法律監督制度來合理分配義務教育的投入比例,縮小不同區域的教育水平差異。針對尚未制定區域標準的學校,應提升其政策制定的速度,結合具體狀況制定出適宜自主配額方案,加強教育法律制度的實行力度,完善制度,實現教育目標。
我國是人口大國,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是保證國民基本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徑,但是,教育投入資金的匱乏、分配不協調以及缺少健全的相關法律制度等問題成為義務教育實施的障礙。所以,我國政府應該重視義務教育的實施,著手解決問題,使義務教育得到全面、完善的落實。
[1]馮學軍.中國義務教育財政投入不均衡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3,24(07):143.
[2]劉睿.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09):163.
(作者單位:武漢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