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靈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洪 靈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今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物資基礎的競爭,而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學校把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當作教學的方向和目標,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明顯的落后于社會前進的步伐,需要進行深入的改革與創新。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方向。從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現狀來看,大多數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缺乏明確的目標性和方向性,他們普遍存在著人才定位低,缺乏預見性和前瞻性的缺點,在進行會計專業的實際教學當中,過分的強調會計專業理論的指導性和普遍性,對于課堂講授的理論性知識較多,而忽視了實踐環節,使會計專業人才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而且在進行會計人才的培養時,更沒有針對性,因為受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并沒有自己的特色,更沒有與市場發展相結合,使人才的培養跟不上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二)教學模式缺乏新意。雖然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各大院校也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增加了許多實踐性教學的環節,而這些環節也確實為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本,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些教學資源卻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讓這些實踐環節如同雞肋一樣,形同虛設,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加上所增設的部分實踐環節內容守舊,始終沒有從呆板性的理論教學中擺脫出來,根本激發不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發揮不出這些實踐教學的優勢,學生們也得不到應用能力的提高。
(三)缺少綜合型會計老師。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之下,學校老師對于實踐教學的環節始終沒有提起高度的重視,而且從老師本身的綜合素質來看,他們理論知識量充足,但自身的實踐能力欠缺,需要進行繼續的學習與培訓,有針對性的加強全面素質的培養。而且學校在對于老師的考核方面也沒有激勵制度,大多數老師只會對理論性的東西下功夫,熱衷于論文的發表與撰寫,對于實踐環節的研究缺乏投入,更不感興趣,對于會計專業的實操性訓練缺乏投入,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
(一)制定人才培養戰略。要想使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的發展同步,就必須要在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之下,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和方向,讓會計人才的培養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方向,特別是要面對我國為數最多的中小型企業,另外,必須對會計專業教學進行結構化的調整,不僅要讓會計人才具有職業性,更要突出他們的實用性,要讓他們掌握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水平,而且還要熟悉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達到財務核算工作的實用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詳實的資料數據信息。
(二)改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網絡的時代里,多媒體網絡化教學已經深入到各大院校,而會計專業教學也應該利用視頻教學的優越性,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還可以通過各種案例的真實再現,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提高他們預測風險的能力。而且這種網絡化教學的模式更能夠激發起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他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得到實踐經驗的掌握,為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三)培養雙師型隊伍。新時代必須要有全能型老師,因此在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中,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作為會計專業老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夠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根據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知識結構的調整,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
總而言之,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適應新世代的變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已經勢在必行,而作為高校會計專業老師只有在掌握市場變化的前提下,加大自身修養水平的提高,才能帶領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1]韓保明.淺析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2016,(24):138-139.
[2]劉成竹.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培訓,2016,(21):50-5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