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慧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
◆袁 慧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的主要陣地。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中,需要以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為中心,因此面對社會就會計人才要求的改變,高職院校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對會計教學進行改革。針對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改革,本文進行了細化分析,并針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會計教學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以供參考。
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
(一)會計教學缺乏實踐。高職院校教師在開展會計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師會在課堂上為學生灌輸一些會計方法和會計理論,教師會強制性的要求學生記住這些理論與方法,而不會通過實踐的方式來讓學生掌握這些方法。在這樣的側重與紙上談兵的教學下,學生很難對會計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而且很多學生對于教師所要求記憶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學生不能靈活的應用會計方法進行實踐[1]。所以說,在理論化教學中培養出的會計人才,在畢業后實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其不適應性較為突出,在崗位工作中很難創造自己的價值。
(二)會計教學手段落后。在會計理論不斷創新過程中,會計方法也在隨之發生改變,而在環境變化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中一成不變,這樣的教學現狀對學生吸取新的知識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當前信息化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采用書本的固化教學方式,忽視了會計工作方式的改變,這樣依據傳統教學手段培養出的會計人才,目光較為短淺,對會計變化的認知不夠深刻,所以很難達到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
(一)增加實踐教學,改變課程教學體系。在新時代下,我國教育體系發生了改變,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地被淘汰,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目標隨之改變。在創新人才培養下,人才所具備的實踐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會計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增加實踐教學,改變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該為學生舉例子,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為學生模擬具體的會計工作場景,通過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同時,在進行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將有關聯的教學內容串聯起來,讓學生能夠系統性學習每一模塊的知識,以此來促使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更加的靈活[2]。舉例來說,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完會計憑證有關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具某企業的經營信息,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出具會計憑證。學生在填寫以及審核的過程中,對會計憑證知識的記憶會更加深刻,而且其實踐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對學生以后從事這一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構建會計電子實驗室。在網絡時代,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以往的會計工作都是純手工、純人力開展的,但當前的會計工作更多的是利用軟件與計算機進行操作。因此會計崗位要求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工作水平,同時還需要熟練的操作電腦,對會計有關軟件進行熟練應用。鑒于這樣的情況,高職院校在設置會計專業過程中,應為此專業教學配置電子實驗室。在此實驗室中,應放置多臺計算機,計算機中要安裝會計軟件,這樣會計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將學生帶領到實驗室中,通過讓學生進行具體的操作來提高學生的會計工作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會計辦公軟件的應用方法,為其以后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高職院校教師在開展會計教學過程中,應多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遇到難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來進行知識講解。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下,理論知識能夠以更加直觀地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此一來學生對學習的理解就會變得簡單。同時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書本上沒有的會計知識。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教學過程中,應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教師在教學中應與時代接軌,與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從而通過創新教學手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來傳授會計知識,增加學生的會計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綜合的會計崗位工作素養,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會計人才。
[1]秦剛.就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談高職會計教學改革[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1):232-233.
[2]潘蓓.高職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1):30-33.
(作者單位: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