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歡
摘 要: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工作,優化生物課堂的教學策略,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與發展。
關鍵詞:生物學;高中教師;教學效率
生物研究對象復雜、多樣,生物知識概念繁多、抽象,生物實驗內容深奧、難懂。這些因素都增加了生物學習的難度。對此,教師一定要切實做好生物教學工作,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是人類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類求知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生物知識有興趣時,就會使大腦系統處在開放狀態,使學生各項能力處在較高水平,所以,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傳輸過程更流暢,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進行,還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目前,許多高中生物教師工作勤勤懇懇,但教學效果卻沒有起色,原因在于,沒有抓住學生的課堂興趣,難以使其主動探究學習。對此,教師務必要認識到興趣的重要性,利用興趣這一原動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教學“細胞結構”時,由于膜結構只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觀看,而肉眼不能對其進行觀察、分辨,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若是直接告知學生細胞膜的特點,雖然可以快速完成教學任務,卻不能達到讓學生理解、領悟的教學目標,且直白、枯燥的生物課堂也很容易令學生喪失興趣。對此,我從生活中找了三個教具,分別是過濾紙、彈力布、塑料紙,并向學生提問道:“這三張紙中,哪一個最能模擬細胞膜的結構?”學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理解細胞膜的特點,然后才能做出選擇。多數同學都選擇了彈力布,因為它有彈力(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并且透氣(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這樣以生活物品為信息載體的教學活動,不僅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依舊存在著教師口述說教、學生死記硬背、課后機械訓練的現狀。究其原因我們發現,一些高中生物教師依舊沿用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雖然他們也嘗試過創新,但因風險太大、時間太緊、準備不足等原因,最終放棄了改變。眾所周知,一個好的教學模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對此,生物教師一定要具備敢于革新的勇氣,認真領悟新課程改革后的教育理念,創新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生態系統的結構”時,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雖然該章節教學中的教學重點突出、教學內容通俗易懂,但若想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記憶該章知識內容,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理解,鞏固知識內容。于是,我將學生按座位排布分成了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然后向學生提出了以下探究問題:生態系統的概念是什么?生態系統的范圍有多大?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哪些……各小組對問題進行了逐一解惑,并設專人對結果進行整理、記錄,在探究學習結束之后,我又引導各小組之間進行結果展示,并進行板書歸納。這樣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學習過程有效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強調的是,若課堂時間充裕,教師一定要設置幾道精選的試題讓學生進行當堂練習,以此來檢測教師的教學效果,尋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予以改進,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些生物教師經常抱怨,現在學生不重視生物學習、學生偏科現象嚴重。且多數教師都將原因歸咎于學生身上,卻沒有反思自身的原因。所以,一些教師仍然沿用低效的教學方法、無效的教學設計、繁瑣的教學語言,最終令學生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失去學習生物的興趣。對此,教師作為學生高考路上的領導者,必須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我在工作中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和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其他優秀生物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就一些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認真的討論、研究,如,哪些生物知識適用于談話法、對話法、實驗法;緒論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通常運用什么教法等。這樣的研討活動能有效幫助教師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此外,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將講課過程錄成教學實錄,以此來發現教學中不曾注意的細節問題,并與其他教師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總之,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勝利,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認真分析課堂低效的原因,積極思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本舉.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類型[J].中學生物學,2006(9).
[2]張艷,王紅宇.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中常見問題與解決途徑[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