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花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要求歷史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在教學期間不僅應注重教授歷史知識,而且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欲望。
關鍵詞: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實施策略
不同于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歷史教師改善教學模式,對歷史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圍繞學生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民主氛圍中感悟歷史情懷,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一、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
為了實現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歷史教師在教學期間應注重教學模式的科學性,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現狀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策略。自新課程改革以來,要求高中教師需要轉變的觀念包括以下幾點:教學觀、師生觀、評價觀。在傳統的歷史課程教學環境中,歷史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肩負著向學生講解歷史事實的責任。在該教學理念的驅動下,很多歷史教師將個人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講授給學生,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歷史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理解構建歷史框架,讓學生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史實,能將個人感情滲透于歷史學習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歷史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文本的講解特征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包括探究式、小組活動式、引導式等。近年來,歷史教學提倡教師在教學期間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改變教師傳統的權威地位,師生在積極互動的過程中構建歷史課堂。在傳統的學生評價指標中,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這與應試教育密切聯系。新課程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能全面評價學生的素質能力,兼顧其歷史知識點掌握能力與情感價值態度。由于學生的教學背景、生活環境不同,其性格特征也具有差異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就學生的個體情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使人才評價指標具備科學合理性。
二、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實施對策
1.運用科學的語言,培養高中生審美鑒賞能力
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語言設計中,需要把握好以下三點:注重科學的新課導入模式,在正式上課前采用凝練的語言帶領學生進入具體的歷史情境中,使學生在高度的注意力中學習。譬如在“八國聯軍侵華”的章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不僅蘊含著燦爛的瑰寶,而且也經歷了很多災難,使學生產生對近代史的學習欲望,在中華民族慘痛經歷中吸取教訓。其次,高中生在經歷了小學、初中階段后,已經具備了抽象性思維,但是由于社會經驗不豐富,常常站在感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注重設計歷史問題、描述歷史故事,用質樸的語言打動學生,學生通過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引導學生從理性的角度看待問題。譬如在“構建中央集權制度”章節中,教師可以用語言描述秦始皇的神態,包括“目光炯炯、傲慢、虎視眈眈”等,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想象空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從多個角度評價歷史人物。最后是課堂結語,科學的小結設計能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將感情滲透于學習過程中。譬如在“抗日戰爭”章節里,為了體現抗日英雄的氣概,結束語指出華夏子孫的奮斗拼搏才能使中華民族處于不敗之地,這些話語能激發高中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具備愛國情懷。
2.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強高中生的理解能力
歷史講述的是以前的社會情況,無論歷史教師講述的語言多么生動都難以觸動學生,當學生缺乏強烈的視覺沖擊時,將減弱對歷史課的印象,歷史教師借助教學道具能將復雜的概念具象化,使學生更能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圖片信息是歷史資料的精華部分,學生在觀看的基礎上能想象當時的社會情景。由于高中歷史涉及的知識面廣,歷史教師在教學期間存在很多壓力,通過借助多媒體資源,能從很大程度上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譬如在“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章節中,由于古代農業與當代學生的生活差距很大,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向學生展示多類耕作工具的圖片,使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增強對耕作技術的理解。為了使歷史情景生動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應積極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資料。由于歷史被限定于時間軸的框架上,難以再現于實驗室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播放歷史資料視頻,使學生在模擬的歷史情境中陶冶情操。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上出現的與歷史相關的識譜包括:專題教育片、文獻紀錄片、歷史教學片等,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精心挑選適合高中生的視頻,這些視頻有一系列優勢,包括極富教育意義、制作精良等,將其運用于歷史課堂中能提升教學效率,在刺激學生感官的基礎上增強對歷史背景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模式為高中歷史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歷史教師不僅應向學生講授歷史知識點,而且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歷史問題,在歷史知識的熏陶下培養高中生的發散性思維及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閆潔.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有效教學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1).
[2]黃漢耀.對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7(1):102.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