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林
摘 要:我國小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思想品德”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滲透思想教育,激發小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語文教學質量和素質的教育目的。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夠有效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明天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品德教育
小學語文是思想性極強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起著重要作用。我國小學語文大綱中明確提出語文學科的思想性,在小學階段進行思想教育是對學生教學的目的,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要從實際出發,在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加大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改革是必經之路,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友愛思想和進取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精心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的教程
1.與課文時代背景相結合
教師首先應該注重小學語文課文寫作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了解時代背景,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通過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挖掘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學習課文《再見了,親人》時,由于學生對抗美援朝的歷史背景不夠了解,無法體會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職責。在講課之前,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朝鮮人民對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獨特情感[1]。在介紹背景的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體會到各國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2.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小學語文中的課文一般都是語言優美、思想性強的文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不但能夠扎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且可以有效進行思想教育。語言文字是學生思維的基礎,只有具備條理清晰的思維才能夠認識客觀世界。例如:在學習“眾”這個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一位身材瘦小的學生和一位身材健壯的學生進行拔河比賽,比賽結果可想而知,但教師在瘦小學生的一方增加兩名學生后便能輕松贏得勝利,這時教師引出“眾”字的含義。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生字,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3.掌握課文精華,滲透思想教育
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結合課文的重點語句和中心段落,探究課文中的精華,科學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全面掌握課文內容,結合時代背景,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講解《白楊》一課時,表面上是刻畫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但是聯系上下文,就會深刻品讀出父親意味深長的語句,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只有抓住這些內容,才能夠揣摩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不但能夠掌握文章主旨,而且從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根據學生的個性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的范圍逐漸擴大,學生的價值觀從個人價值向群體價值觀過渡。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個性特征,才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入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力。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面對一些性格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例如:有個別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還總喜歡擾亂課堂秩序,語文教師可以將其任命為語文課代表,讓其管理課堂秩序和代收作業,這樣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還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提高了教學質量。
2.多元化教育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的性格比較活潑好動,教師應該注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潛移默化地滲入思想品德教育元素。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在游戲娛樂中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2]。所以作為語文老師,要抓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開發多種渠道,讓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學生的心田。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關雷鋒事跡的視頻,并結合課文內容,對雷鋒精神進行闡述,一方面讓學生掌握文章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讓學生充分了解助人為樂的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信念,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對語文教學來說十分有利,彰顯了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語文知識,還要做好德育工作,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建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課外語文,2013,2(12):141.
[2]吳冬昊.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7,5(6):188-18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