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玲
[摘要]家園工作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是幼兒園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心愿,幼兒園的工作只有得到了家長的認同和贊可,教師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才能做好幼兒園的各項工作。
[關鍵詞]家園工作 家長 教育觀念 理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60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健康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讓孩子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關鍵不在孩子,而是在家長。怎樣讓家長改變教育觀念,理解我們的工作呢?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讓我對如何與新小班家長建立和諧共進的家園關系,使家園共育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有著深切的體會,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對孩子的愛是開展家長工作的核心
家長工作的核心:是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它也是打開家長心靈之門的鑰匙,通向有效展開家長工作之路的捷徑?!皭邸辈粌H僅是一個簡單的字,而是具體細節的體現,落實到日常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上。
1.親昵的愛撫。逗樂是小班孩子感受老師的“愛”的最直接具體的方式,小班新入園孩子還被家人呵護愛撫著,在人生轉折第一步,離開家人步入幼兒園生活初期將面臨分離焦慮,老師給予孩子肢體上親密的接觸:抱一抱、親一親等能延續孩子的親人給予他的愛撫。減小環境的反差度,也能快速拉近孩子與陌生老師之間的距離,快速縮短入園焦慮周期,持續的親昵舉動,再伴隨以后的逗一逗,樂一樂會建立老師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讓孩子們逐漸喜歡上幼兒園。孩子會把老師的行為用自己的方式傳達于家長,也讓家長們初步體會老師即媽媽,媽媽即老師的含義。
2.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關注幼兒,需要老師對每個孩子的情況了如指掌。如吃飯時重點關注進食少,進餐慢的幼兒,鼓勵其添飯,不挑食。午睡時,重點看護入睡晚,入睡困難的幼兒,并隨時巡視幼兒蓋被情況,減少發病率。戶外活動中,引導活動量小的幼兒積極參與戶外活動達到鍛煉的效果,提醒個別運動量過大易發危險的幼兒避免做危險性動作。針對不同幼兒體質、需求在季節變化時增減衣物,補充飲水量。
別忽略一般幼兒。每個班的孩子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能力強善于表現自己;第二類:調皮搗蛋,常常有出格行為;第三類:習慣較好,不惹事,不善于表現自己,安安靜靜,讓老師很省心。前兩類孩子都容易引起老師的關注,而第三類孩子卻常常被老師忽略,我們暫且稱他們為一般兒童。對這種孩子,老師應有意識的和他們多交流,把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在大家面前加以鼓勵,有效發揮榜樣的作用,同時讓這部分孩子對自己產生認同感,建立自信心。
細心的照顧總能留下痕跡,點點滴滴會讓家長感覺到。如,今天老師換了褲子,今天老師加了衣服。就算兩歲多的孩子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與家長交流老師跟他做了些什么,如老師今天拉著我跑了,我喝水喝得多,老師陪我睡覺,還拍我等等。孩子的傳達再現了老師在園對幼兒的付出,讓家長感同身受,增進家長對老師工作的了解,促使家園關系走向和諧信賴。與家長間的理解與溝通是貫穿家長工作的紐帶。
3.理解生耐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真誠,更需要不時的換位思考,只有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心理,才會使工作深入人心,產生實效。作為老師,只有耐心地回答家長們的每一個問題,讓家長們逐步了解幼兒園,了解班級具體工作,操作辦法,一日流程常規等等,才能慢慢消除家長的疑慮,安心一天的工作。假如把家長的焦慮當成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不信任,一種刁難,并把情緒帶入與家長的交流中,就會使家園關系進入一種緊張狀態,一旦有導火索,就會立即爆發。當家園關系進入良性循環中,就算偶爾出現一些小的意外和疏忽,家長也會站在老師的角度給予理解的。
4.注重與家長溝通的藝術與技巧。為建立和諧家園關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把對孩子的愛轉變為澆灌家長心靈的甘泉,注重溝通的藝術、技巧,使家園關系和諧、共促幼兒發展。
二、轉被動為主動的溝通
與家長的溝通不要每次都家長提問時才回答,長期這樣會讓家長產生敷衍的感覺。老師要平時工作扎實到位,應該主動將孩子今天在園一些特別的表現與家長主動的交流,包括好的及不足的,如:王涵藝今天對小朋友動手了,媽媽回去幫助一下她;許恩語今天吃飯有進步,添飯了,表揚;趙欣謠肚子一點不舒服,給她喝了兩次水后,她沒說肚子痛了,回家注意觀察;新皓皓今天入睡晚,回家注意一下,早點睡覺,等等。這樣做不僅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最大程度滿足家長心理需求,同時使家長們回家對孩子的教育更具針對性,做到家園配合。
三、針對家長個性,智慧的交流
每個家長性格不一,各年齡段的家長也有明顯的心理特點,在逐步了解家長后可用適合于他們的交流方式進行交流,更促進交流的暢通。如,有些家長不喜歡老師老說孩子的不是,當孩子出現需要指正的行為時,可先表揚一下孩子的良好表現后,再把需要家長配合教育的問題引入,這樣會讓這部分家長更樂于接受。有的家長性格干脆,不護短,便可單刀直入,說出孩子的不足,希望家長配合教育。老年家長對孩子的生活更為關心,易反復地問這方面的問題,老師需要耐心地作出回應。
四、多渠道多形式保證及時溝通
與家長溝通形式除了面對面直接交流,還可利用多渠道與家長溝通,如,家長會,家園欄,班級網站,QQ群等,讓家長能快捷地了解班級最新教育動態,參與事項,孩子在園活動記錄等等,同時也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家長疑慮所在,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誤會的積壓導致不良后果,保持溝通的暢通。很多時候家長與老師的矛盾是因為一些小的問題沒能及時得到溝通,在內心積壓一些誤會與偏見,一旦有什么事,就會引發大的沖突。假如平時家長與老師溝通到位,建立了信任感,家長會在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孩子說的話,老師也會在家長沒有成見的情況下及時解釋當時的情景,就不會出現后來復雜化的事件了。
只有平時最平凡,踏實的工作才締造出最有說服力的溝通的細節,而細節不僅獲得孩子的心,也俘獲了家長們的心,耐心對待開始“難纏”的家長,才有后來理解老師的家長。幼兒園存在的意義不僅讓幼兒受到適宜的幼兒教育,同時也有讓家長們安心投入工作的義務,讓我們遵照《幼兒園綱要》中所說——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建立和諧家園關系,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