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高洋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25)
基于網絡社交平臺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研究
屈高洋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25)
隨著網絡科技應用技術的逐步普及,互聯網絡平臺建設為高校學生提供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平臺和便利的知識獲取渠道。高校學生管理者應當積極創新管理工作思路,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管理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更好的應對互聯網發展機遇,開創更加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
社交平臺;管理工作;創新空間
互聯網社交平臺在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學生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互聯網社交平臺發展的重要時機,也是提升學生管理水平的關鍵時期。從網絡社交平臺對學生管理起源、管理優勢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進一步推動學生的管理。
互聯網是現代社會重要的信息交流溝通平臺,互聯網平臺的出現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對人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和身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應當積極轉變管理工作思路,創新網絡平臺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
社交網絡是通過“熟人的熟人”來進行網絡交友的。如今的社交網絡,交際圈已經擴展到更廣闊的范疇,比如根據學習經歷或工作經歷等進行凝聚。目前,在國內最為流行且注冊用戶在一億以上的社交網站主要有騰訊、朋友、人人網、開心網等。從年齡結構看,校園社交網絡平臺主要訪問人員以青少年為主,騰訊QQ、微博等在學生群體中得到應用,網絡服務功能也在逐步完善。因此,社交網站與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
隨著高等院校招生人數的逐年增長,高校的教學壓力不斷增加,高校學生管理難度越來越大,網絡社交平臺要根據使用者的年齡、心理特征出發,結合應用群體特點。相較于社會人員,學生管理結構具有基數大、生源成分復雜、學習方式自由等特點,網絡平臺對學生的管理應當以導師專業課為主,不斷加強校園網絡社交平臺管理,積極開展校園網絡建設,增加學生的信息閱讀量。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查閱大量的信息資料。對于那些學生數量龐大,學校規模較大的高校,應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相適應的網絡社交平臺。
互聯網絡技術的運用實現了對于不同地域信息資源的搜索和查閱,更好地滿足了學生信息閱讀量大的需求。由于我國教學規模的擴大化、義務教育的普及化,各大院校求學人數逐年增長,傳統的管理模式早已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管理工作的需求,而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為學生管理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但受學校自身因素限制,一些小規模院校很難獨立建設自有校園網絡。同時,該時期仍屬于互聯網學生管理的發展時期,各項要求、內容并不健全,互聯網學生管理仍屬于自育、自發階段,互聯網絡平臺急需進一步完善。而微信、飛信等一些先進的社交網絡平臺將會逐漸應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來,更好的順應新時期教育體系發展步伐,滿足多方面教育發展需求。
2.1 時效性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高校學生求學基數較大,管理服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學生實踐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公共課程較少、專業小課較多。按照傳統教學方式,主要以導師實踐、自學研究為主,課上相互交流少,照本宣科,上課來下課走,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接觸的機會少,接觸最多的反而是一個寢室的同學,這就造成了同班同學認臉不認人的現象,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課程管理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對學生管理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互聯網絡平臺正好彌補了傳統書面通知時效性差、單一通知耗時費力、通知收效甚微的問題,網絡社交平臺以其信息傳遞便捷的優勢很好的解決了管理文件下發時效性的問題。
2.2 跨時空性
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的便捷性,學生和教師可不受地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相互間的交流與學習。建議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教師出國交流學習,充分發揮互聯網絡平臺的教學任務反饋和布置等。學生無論是在實驗室或寢室、食堂,都可通過互聯網實現相互間的有效交流對話,更好的滿足學生生活、學習流動性大、自有分散的特點,有效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
2.3 突出主體性作用
學生在虛擬網絡環境中毫無壓力,能夠毫無顧忌的展現自身的多面性,學生會在朋友圈、微博上暢所欲言,闡述自己的看法、心情和生活學習動態。極大程度上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強調了學生個人意識,展現自我、張揚個性,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因材施教。準確掌握學生思想波動,并加以適時矯正和疏導,實行人性化管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1 利用網絡社交平臺打造新時期的德育堡壘
建立健全學校網絡社交平臺,通過平臺的運用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加大對黨務管理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的聲音傳遞,減少周轉過程中的誤解和謠言。實現話語權的主動交還,將輿論主動權放手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個人存在感和親切感,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不斷加強溝通管理,逐步開展自我管理模式,給予學生言論和思想的自由,才可能消除與學生交流中的誤解和隔閡,全面提升學生管理的有效性。
3.2 發揮網絡社交平臺優勢,建立全面管理模式,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網絡社交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傳統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由以往保姆型管理模式轉變為朋友型管理模式,實現了學生管理工作質的飛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和諧友好校園氛圍的構建。網絡社交平臺上所有人員都是使用者,無任何不平等關系的存在,網絡社交平臺促進了管理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交流,加強了二者之間的聯系,此外,網絡科技具有其獨特的可靠性和精確性、便捷性,它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推動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更好的滿足學生管理工作要求。
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眾多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社交平臺改變了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同時也為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正確認識網絡社交帶來的網絡依戀、信息沖擊等問題,主動融入網絡社交平臺,加強網絡思政隊伍建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主動化解網絡社交帶來的沖擊。
互聯網社交平臺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它與現實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社交網絡的混亂會對現實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加強網絡社交平臺管理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我們應當制定嚴格的互聯網管理措施,利用道德和法律維持良好的網絡應用秩序。管理與言論自由并不沖突,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都是為了維持社會和諧穩定而存在的。一個健康規范的社交網絡平臺才能夠反映出真實的民意。我們應當趨利避害,積極開發網絡社交平臺的應用功能。
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網絡社交平臺的優勢,不斷加強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實現管理工作創新。努力完善網絡平臺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做好對網絡消極影響的防范,加大網絡信息監管力度,利用網絡技術全面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服務質量,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1] 吳勝,劉禮明,蘇琴. 基于微信的高校財務服務系統探微[J]. 財會月刊,2015,(10):142-144.
[2] 賈夏. 社交網站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以“人人網”為例[J]. 改革與開放,2014,(17):47-49.
[3] 李小波. 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5) :80-81.
[4] 李穌荻,戰令琦. 試論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與人性化的融合發展[J]. 文學教育(下),2017,(05) :55-56.
Research on innovating student management based on network social platform
QU Gao-ya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25, China)
With the gradual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platform has provided a good platform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nvenient access to knowledge for college students. Managers should actively innovate working idea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tim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so as to better cope with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Internet and create a broader space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ocial platform; Management; Innovation space
2017-05-20
G521
A
1674-8646(2017)13-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