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明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戲曲系,合肥 230601)
中國民族音樂的對外傳播策略
楊黎明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戲曲系,合肥 230601)
中國民族音樂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中國文化積淀,在世界音樂史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著世界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文化交流也在日益增多,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打擊,對外發展宣傳嚴重受阻。想要讓中國民族音樂得到更好地發展,走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就必須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民族音樂;對外傳播;策略
音樂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重要交流形式,在快速發展的社會文化中受到了國際社會不同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都在吸取其他音樂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中國的民族音樂也是如此。中國民族音樂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承載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中國民族音樂種類繁多,無論是民族聲樂還是民族器樂演奏,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氣息。為了讓我國的民族音樂得到更好地發展,更加融洽地融入到國際社會中,必須要在借鑒和吸取其他音樂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才能夠保證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
1.1 中國民族音樂唱法單一
中國民族聲樂源自于中國傳統戲曲,近年來,中國民族聲樂的培養形式也由原來的民間傳授走向了學校制的道路,越來越多的音樂院校相繼開辦了民族聲樂專業。規范化的學校制教學規范了傳統的民間傳授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加規范、專業的學習環境,使得中國民族聲樂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學生在學校學習,能夠接受到系統化的聲樂知識,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的音樂體系。但是學校制的統一學習也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中國的民族聲樂正在逐漸地缺失了其原有的多樣性、色彩性的演唱形式,正在逐漸地形成千篇一律、千人統一的演唱形式。很多學校都在效仿一些明星的演唱形式,以那些明星作為教學參考標準,這使得民族音樂的唱法逐漸走向統一。
1.2 中國民族音樂的器樂演奏面臨表演陳舊化問題
中國民族音樂中的演奏器樂種類繁多且風格迥異,獨具特色且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蒙古族的馬頭琴演奏出了蒙古大草原獨有的蒼茫遼闊。維吾爾族的冬不拉演奏出了新疆人民特有的歡快情調。琵琶的演奏則是在向我們講述著古代中國幾千年來的興衰成敗……由于中國各民族的演奏器樂都有著各自獨特的內涵文化和歷史發展背景,每一種器樂的演奏曲目和表演的形式都是經過長期的經驗積淀和推敲才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表演模式和表演習慣。雖然很多的民族器樂的表演形式和民族樂曲的演唱形式在流傳過程中進行不斷完善,但并沒有進行創新,這就造成了很多的民族器樂表演形式過于陳舊化的問題現狀。蒙古族特有的馬頭琴已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馬頭琴的表演曲目仍舊是以代代相傳的那些經典的曲目為主,很少有新的作品誕生。大多數的古老作品仍舊是歷史的沉淀,很少有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新作。
民族器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典型、鮮明的文化符號,更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歷史見證。民族器樂就像一本民族典籍一樣記錄著不同時期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歷史、民族文化。經過歲月的沉淀,每一個民族都流傳下很多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作品曲目,且這些曲目都具有一定的藝術特點和藝術價值。很多作曲家在嘗試創作新作時都會感覺到新作曲目很難超越前人流傳下的作品,就使得很多的人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沿襲演奏那些經典的作品。推新的流行音樂已經成為一中發展趨勢,更能夠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節奏。中國的民族音樂想要能夠滿足于人們選擇要求,就必須要在曲目內容和演奏形式上進行創新改革,才能夠促進中國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想要更好地適應世界音樂發展的浪潮,就必須要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各項發展中的問題,要在主動積極的接受和學習其他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基礎上,對中國民族音樂進行大膽的創新改革,在繼承原有的傳統曲目和表演形式上,要保留且傳承民族音樂的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中國的民族音樂能夠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更好地融入到國際社會大潮中。
2.1 要不斷完善多元化的民族音樂表演形式
中國的民族音樂起源于中國的民族戲劇。中國的戲曲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已達300多種。這種豐富的中國戲曲為中國的民族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由于近些年中國的民族音樂傳授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傳統民間言傳口述變成了學校制的正規化教學,雖然經過民族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創新和努力,中國的民族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走上了正規化、系統化的道路,但是中國的民族音樂仍舊缺乏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創新。
中國民族音樂本身就具有非常濃厚的民族氣息,民族音樂表演就需要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只有富有創新的表演形式才能夠賦予作品更強的時代精神。音樂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單一的民族音樂是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的,人們更追求那些具有時代特色、民族氣息的多元化表演形式。
對于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必須深刻認識到民族音樂須要具有時代特色,無論是民族音樂中的聲樂還是器樂表演都是如此。從聲樂的角度而言,中國的民族聲樂需要改變學校制教學中存在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一成不變的現象,絕不可以要求表演者采用統一的訓練方法和演唱方法,要積極鼓勵表演者采用更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中國豐富的戲曲文化就是中國民族聲樂發展的動力之源。要主動汲取民族戲曲中形式多樣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讓民族聲樂在演唱和表演形式上得到多元幻化的創新發展。要讓民族音樂更具有時代特征和市場經濟價值,要大膽從演出的服飾、演員裝束、演出舞臺設計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的環境氛圍包裝設計。演唱形式上還可以多吸取當代流行音樂,讓民族音樂更加被觀眾接受。
2.2 努力構建多元化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
音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智慧結晶,音樂作為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改革、完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和發揚。學校教學無疑是對中國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佳傳承發揚方式,通過學校教學可以有計劃有措施地將民族音樂更科學、系統的傳授給學生,從而建立完善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
2.2.1 在建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時要考慮民族音樂的多樣性
要盡可能地吸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中國地大物博,各個民族都有其獨具民族特色的音樂。在建構教學體系中,民族音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而這多樣性和復雜性也更需要被提煉出來,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這樣才能夠保證民族音樂更具民族特點,要把復雜性和多樣性融入到民族音樂的教學體系中。
2.2.2 要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音樂表演形式和創作理念
很多國外音樂對我國音樂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對于中國的民族音樂也有很大的沖擊。中國民族音樂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主動吸取國外各民族音樂的先進表演形式和音樂創作理念,將優秀的東西融入到民族音樂的表演和創作中,這樣才能讓民族音富有國際特色和時代特征,才能夠符合國際音樂的發展潮流。
隨著國際社會音樂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傳統民族音樂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更新對外交流宣傳形式,這樣才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所需。積極探索符合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讓中國的民族音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
[1] 盧志琳.創意文化背景下的中國音樂對外傳播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5,(06):105.
[2] 常建博.當代中國民族音樂市場化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05):203.
[3] 張洪磊.探索中國對外傳播的跨文化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10):59.
The strategy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folk music
YANG Li-mi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nhui Art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601, China)
Chinese folk music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and a heavy accumu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lso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music.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culture, China’s traditional national music has also faced a number of blows,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propaganda has seriously been blocked. It shoul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if we want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music.
Folk music;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2017-04-29
楊黎明(1982-),女,本科,助教。
J607
B
1674-8646(2017)13-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