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莉莉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 150001)
愛麗絲·門羅與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作品之生態女性主義比較研究
耿莉莉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 150001)
加拿大最顯著的兩位女性主義作家愛麗絲·門羅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她們兩人的著作對于生態女性主義理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積極的影響。深入研究愛麗絲·門羅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文學作品,挖掘她們在著作中對生態女性主義理論建設做出的貢獻,對于當下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愛麗絲·門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生態女性主義;加拿大文學;研究分析
愛麗絲·門羅素有“加拿大文學女王”之稱,在201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與愛麗絲·門羅是加拿大文壇的兩個巨星級人物。她們都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未間斷。
生態女性主義是生態學與女性主義的有機結合體,這個名詞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1974年由法國的女性主義者弗朗索瓦·德·奧波尼在《女性與死亡》一書中首次提出生態女性這一名詞,她在書中號召全體女性團結起來,拯救一場日益惡化的地球生態性革命;她倡議提出要嘗試著讓人與自然、女性與男性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融洽的社交關系。生態主義女性認為女性受到的壓迫與自然環境受到的破壞是有著直接關系的,自然和女性的管理控制根源是相同的,解放女性所受的壓迫與解放大自然是相同的道理。生態主義女性的發展宗旨是要解放婦女的人身自由和自然環境的自由,對生態女性主義思想的提出也是圍繞著自然、女性和發展的中心主題對父權制度的統治壓迫進行批判,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諧共生。
20世紀60年代的加拿大,仍處于一種文化落后、令人絕望的黑暗社會統治之中。當時的加拿大,作家不能算作正當的職業,如果在加拿大要出版發行小說更是難上加難,國家對這方面的管制非常苛刻。愛麗絲·門羅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不斷的創作發展,最后成為加拿大文學界的佼佼者。她的作品以典型的情節細膩且帶有心理現實主義色彩為主,她的很多小說中都在描述女主人公為了贏得社會對其的認可而努力拼搏的故事,但是,卻因此往往陷入到緊張復雜的社會倫理道德之中,她在作品中不僅展現出了女性在掙脫男權社會的束縛中,更著重刻畫女主人公的出身家境、自然環境、天氣環境以及女主人對動植物的眷戀之情,這些情節的描述都屬于典型的生態女性形象展示,是生態女性主義的典型寫作手法。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人生經歷比較順暢,在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作品中能夠流露出她對大自然獨特的情感表達。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小說創作中,一直沿襲著清晰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路線,她在作品中對女性與自然的婚姻關系、男性對自然、男性對女性之間的雙重壓迫以及兩性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和諧共存的關系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分析。
愛麗絲·門羅的創作之路充滿了荊棘、坎坷,她大學沒有畢業就已經結婚生子,直到她37歲才出版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集《快樂蔭影之舞》,這部作品當時榮獲了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獎,由此,愛麗絲·門羅正式踏上了她的文壇之路。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成名比較順利,23歲的她就獲得了劍橋大學拉德克利學院的文學碩士學位,他曾先后兩次就讀于美國哈佛大學,在1966年已經出版了第二部詩集《圓圈游戲》,自此,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加拿大的文壇已經名聲大噪。
二者的成名之路大不相同,但是兩人的童年和婚姻上的遭遇卻基本相似。她們二人在童年時期都以自然為伴,長大后都經歷了兩次婚姻,相同的人生經歷,讓二人在作品創作中都流露出生態女性主義的感情色彩。
愛麗絲·門羅擅長短篇小說,她作品中反映的都是小城市的普通人士,重點描繪的是平凡女性日常生活中隱含的悲慘命運和平凡的生活。她的作品語言風格別具一格,平淡的生活卻厚實有味。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屬于全能型作家,她的作品形式有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以及詩歌等不同的形式,但她擅長的還是長篇小說。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從女性的個人故事、瑣碎的生活中窺視這個世界,雖然她們二人的作品創作形式各不相同,但是二者在作品的創作上都包含著典型的生態女性主義情感。
二人早期的作品都圍繞著20世紀60年代以來加拿大小鎮的風土人情,進行栩栩如生的描繪,后期的作品以21世紀以來加拿大發生的生態危機,女性種族在社會上的地位得到逐漸改善進行深入的刻畫。
愛麗絲·門羅流傳到中國的典型作品《逃離》,被稱為“用珍珠一樣的語言”集中關注了無數女性一生都未曾留意過的生活細節和個人的情緒變化,這部作品由八個小故事組成,八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且都生活在加拿大普通的小鎮上。在作品中對這些女性日常生活的細節描述是當代小說中常常被忽視、被遺忘的細節,如:女性的農活工作、女性的日記、書信等內容。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卡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卡拉在生活中得不到丈夫克拉克一點點溫暖,她將更多的心靈慰藉寄托在了小動物身上,但是在她的內心中,她曾想過要推翻男權主義社會;她的內心想到過逃離,離開這個讓她痛不欲生的地方,在自然界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出路。
愛麗絲·門羅的作品大都是以加拿大西南地區小城鎮的現實生活為背景,在作品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描繪出真實且又復雜的個人生活體驗。門羅是一位友善的“傾聽者”,在她的生活中,她總是能夠留意那些平凡女人的日常生活,從自己和母親的身上找到創作的靈感,隨著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個人的成長經歷,將一個女人的現實人生經歷完整地、不折不扣地記錄下來,門羅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她的作品語言樸實無華,故事情節仿佛發生在讀者的身邊,讓人讀后能夠對深入的挖掘人類、動物、植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依賴生存的生態女性主義觀點。
與愛麗絲·門羅相比,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作品創作形式更加多樣化,創作的內容也比較豐富。他的多部作品都包含著生態女性主義理論,尤其是《可以吃的女人》和《使女的故事》這兩部作品更為典型。這兩部長篇小說充分的展示了瑪格麗特·阿特伍德20世紀的寫作風格,更代表生態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方向;雖然這兩部作品的寫作背景不同,但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采用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環境——感到彷徨、面對著所受的壓迫,致使不同的女人選擇了不同的叛逆方式。
愛麗絲·門羅與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都是加拿大當代文壇的泰斗級人物,但是各自作品的創作特點、創作風格卻不同,門羅的作品主要是圍繞剛剛步入家庭生活的女孩子對于愛情、性、背叛等一些現實問題所流露出的苦惱,都是女性生活中的瑣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作品則從小家庭女性不幸的遭遇入手,逐漸轉移到女性對整個世界、對科學技術的無限發展而產生的擔憂、關注生態環境嚴重惡化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問題,在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后期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憂慮和對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憐憫,這些都充分的體現出生態女性主義理論在新世紀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
[1] 趙小妹.加拿大文學雙姝——愛麗絲·門羅與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對比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62-65.
[2] 陳鳳.無法逃離的人生境遇——愛麗絲· 門羅《逃離》中女性命運探析[J].文學界,2014,(02):87-90.
AcomparativestudyofecofeminismoftheliteraryworkofAliceMonroeandMargaretAttwood
GENG Li-l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rbin 150001, China)
The two most prominent feminist writers in Canada, Alice Monroe and Margaret Attwood, both of whom contributed tremendously and positive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feminist theory.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literary works of Alice Monroe and Margaret Atwoo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feminist theory in their writing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feminist theories.
Alice Monroe; Margaret Atwood; Ecofeminism; Canadian literature; Research analysis
I106.1
B
1674-8646(2017)22-0152-02
2017-08-15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愛麗絲·門羅與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之生態女性主義比較研究”(15WWC03)
耿莉莉(1980-),女,本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