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說課設計
吳亞男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 南京 210038)
以內科護理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為例,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教學反思5個方面進行說課設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內科護理學;說課;教學設計
說課是在備課基礎上,在規定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分析教材和學生,并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種教研活動。說課能讓教師通過梳理和分析教學背后的理論依據,打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通道,實現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課堂情境知識的融合與再建構,也是一個內隱知識顯性化的過程[1]。本文就內科護理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進行說課設計及探討。
1.1 教材特點
本次課選用教材為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夏泉源主編的《內科護理學》。該教材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發展技能為核心”的職教理念,以適應崗位需要為目標,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原則。
1.2 授課內容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共分為10個章節,本次課為第二章“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第4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疾病,發病率高,并發癥多,防治關鍵,是一種預防和治療的常見疾病,其特征是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疾病的基本概念、臨床表現、治療要點是護生必須掌握的,其中涉及的護理措施如排痰、用藥指導也貫穿整個護理工作。因此,本次課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1.3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與護士崗位需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并發癥、護理評估要點和護理要點。技能目標:為患者做出正確的護理評估,制訂護理計劃,特別是氧療護理、排痰護理。情感目標:體會并思考“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理念。
1.4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學情,確定本次課的重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護理評估以及護理措施;難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氧療護理。
授課對象是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三年級學生。護生已學習醫學基礎課程和基礎護理課程,經歷了臨床見習,能夠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
針對護生思維和心理特征,我們采用任務驅動、創設情境以及案例教學等方法。通過任務驅動,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通過情景設置,加強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的聯系;通過邊學邊做,讓護生主動參與知識建構過程,在教師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注意發揮多媒體與板書的作用。
本次課共4學時(180分鐘),具體設計如下。
4.1 課程引入
通過講述名人與疾病的故事,激發護生學習興趣。課前,要求護生完成兩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調查表,清楚該病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同時建立疾病知識框架,為學習難點內容(發病機制、氧療護理)和重點內容(臨床表現等)做好準備。
4.2 發病機制
利用游戲“為了吃到蘿卜,破壞因子層層突破”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病因素損傷支氣管黏膜的過程,讓護生熟悉發病機制;然后通過三維模擬錄像“吸煙與COPD”讓學生從微觀層面認識疾病和呼吸系統氣流受限之間的關系,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
4.3 疾病護理程序
通過情景模擬再現患者就診過程,實現教學與臨床任務的對接。護生通過連貫性護理,完成知識建構,實現做中學、學中思。
情景1:臨床表現。
課前導學材料:張先生,咳嗽咳痰10年,病情反復,近日受涼后咳嗽咳痰加重,來醫院就診,門診醫生詢問病情,考慮為COPD。任務:查閱相關資料,針對此病例拍攝制作錄像還原張先生就診全程。提示:重點模擬護士如何指導張先生就診,列出醫生可能詢問張先生的問題以及體格檢查要點。
教師課上引導學生討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體征和并發癥,通過情景模擬再現患者發病及就診過程,使護生參與其中,了解預診臺護士的部分工作,加深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表現和體征的認識,進一步鞏固知識。
情景2:輔助檢查。
課上觀看肺功能檢查、血氣分析以及X線檢查錄像,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情景3:護理措施(排痰護理、氧療護理、生活護理、并發癥預防)。
課前導學任務:查閱相關資料,掌握排痰方法,幫助現場4位“患者”用合適的方法排痰。利用任務驅動法提前讓護生學習各種排痰護理方法,課上安排4名典型的“患者”,讓學生分析“病情”后運用相應的護理方法,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情景4:健康宣教。
課前導學材料:經過治療,張先生要出院了,他詢問護士在家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進行鍛煉。作為護士,你會給予什么指導?請現場模擬回答。結合圖片,讓護生模擬操作,全員參與,以提高崗位適應能力。
情景5:知識拓展。
課后任務:查閱相關資料,介紹廣告中常出現的呼吸系統藥物及其作用、作用機制,使護生了解疾病治療相關藥物。教師由熟悉的知識點切入,由點及面、由淺到深講解知識。
4.4 課堂小結
以思維導圖形式進行課堂總結,使知識直觀化、邏輯化、系統化;同時構建知識網絡體系,使護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提高理解能力。
本次課利用調查表、游戲、錄像等形式吸引護生注意力,運用情境模擬、案例任務等方式讓護生參與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貼近臨床、貼近職業、貼近生活的有效提問,引導護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和幸福感,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中,護生給了筆者很多驚喜,如他們收集了各項檢查前的健康宣教知識,但也存在不足,如護生采集健康史時都忽略了體格檢查。當然,如果有真實的臨床病例視頻教學,輔以小班教學,效果會更好。
[1]鄭金洲.說課的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G424.1
B
1671-1246(2017)05-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