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要】近年來,內地客戶到香港購買保險,尤其是分紅型保險產品的熱度持續升高。香港的分紅險產品費率低、收益高、保障廣,但是其在條款解釋、繳納保費、理賠、糾紛的解決程序和時間、匯率等方面都存在風險。
【關鍵詞】香港 內地 分紅險
近年來,內地客戶到香港購買保險,尤其是分紅型保險產品的熱度持續升高。即便是2016年以來內地相關部門通過限制銀聯卡單筆交易金額、限制繳保費卡種等多種渠道收緊赴港購險通道,依然阻擋不了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的熱情。與內地同類產品相比,香港的分紅險產品費率低、收益高、保障廣,但是赴港買保險必須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因為其在條款解釋、繳納保費、理賠、糾紛的解決程序和時間、匯率等方面都存在風險。
一、香港壽險內地保單發展概況
2011年至2015年期間,內地壽險市場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壽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由2010年的10501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5859億元,年化復合增長率達到8.6%。
而同期香港壽險內地保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分紅型產品)保費收入由2010年的44億港元增長至2015年的316億港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0%,大大高于內地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此外,無論是躉交還是期繳,香港內地保單的件均保費遠遠高于香港本地保單。
這些數據表明,香港壽險產品尤其是分紅險產品近年來受到內地部分高端富裕人群的追捧。那么香港分紅險產品究竟有何優勢,購買這些產品是否存在風險,這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二、香港分紅險產品的優勢
(一)費率較低
香港分紅型保險產品的費率較低。我們以重疾險產品為例,其平均費率大約是內地同類產品的6折左右,主要原因如下:
1.死亡率較低。香港市場的被保險人死亡率較低,平均為內地目前使用的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00~2003)的70%;此外,香港保險還區分是否吸煙,如果是非吸煙人群,預期死亡率將更低。
2.重疾發生概率較低。香港市場的被保險人重疾率也較低,平均大約為內地目前使用的行業重疾表的70%。
3.定價利率較高。約3.25%~3.5%,高于目前大部分內地公司分紅險采用的水平。
(二)長期利益較高
香港分紅型產品的長期利益較高,其長期利益演示可以達到內地產品的數倍以上。以重疾險產品和年金產品為例,在相同繳費情況下,香港產品的利益演示在后期可以達到內地產品的8倍以上。主要原因如下:
1.分紅比例較高。香港一般采用90%的紅利分配比例,而內地多數公司采用的紅利分配比例為70%左右。
2.紅利來源范圍廣。香港保險產品的紅利來源涵蓋費差異、利差益和死差異,而多數內地公司僅采用利差益和死差異的兩差進行分紅。
3.投資收益較高。香港是國際化的金融市場,投資渠道廣泛,此外香港的保險公司運營歷史長,投資經驗豐富;而內地近年來由于經濟下行,市場利率較低,再加上部分保險公司投資經驗不足,導致平均投資收益偏低。
4.分紅方法突出后期優勢。香港終了紅利趨勢為“前期較低,后期較高”,前幾年甚至沒有紅利,突出后期的紅利優勢。而內地保險公司主要采用現金分紅。保額分紅相對穩定,后期無優勢。
(三)保障范圍廣
香港分紅險產品的保障范圍廣。我們以重疾險舉例:對重疾的定義,內地一般在3/40種左右,而香港在50種以上,針對兒童還額外包含6種少兒高發疾病。以香港某保險公司和內地某保險公司的兩款類似產品為例,兩個產品都是繳納20年左右,總保費約74000元人民幣。香港的產品可以覆蓋53種嚴重疾病,3種非嚴重疾病,2種男性癌癥,內地的產品只覆蓋12種嚴重疾病。
此外,對疾病的定義內地公司更為嚴格。比如原胃癌內地多數公司不賠,癌癥則要求到“擴散”階段才賠。另外“遺傳性疾病、先天染色體異常”、“被保險人2年內自殺”等許多情況,都不在內地保險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則只有“被保險人1年內自殺”和“觸犯法律”兩項屬于“不保”。
(四)險種設計靈活、增值服務多
香港分紅險產品責任簡潔,易于客戶理解,同時險種靈活,往往附有增值服務。第一,險種設計較為靈活,比如香港重疾保險可以分紅,而內地目前還禁止重疾保險采用分紅型設計;第二,增值服務多,香港保險對于贈送保險沒有限制,一些重疾保險會贈送前10年免費保障,而中國保監會對于贈送保險有較強的限制,不允許贈送長期險,對于贈送短期險的價值也有上限規定。
(五)方便使用杠桿
購買香港保險的客戶可以拿保單質押在香港銀行以2%的利率獲得貸款,而保險的年回報率在4%左右。即使有能力全額支付保單的人,也可以以保單抵押,享受低息貸款并投資于收益率更高的產品。
(六)計價幣種豐富
香港分紅險產品采用美元、港幣等幣種計價,尤其是美元計價,對于想配置外幣資產的高端客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而內地保險目前還只能采用人民幣計價。
三、內地消費者購買香港分紅險產品的風險
(一)費率和紅利水平不保證
以重疾險為例,香港大多產品在產品計劃書中明確說明產品的費率是不確保的,也就是說目前的低費率在后期有可能會調整。而目前內地所有重疾產品都取消了保險公司調整費率的權利。
另外,紅利水平也是不確定的。香港分紅險產品的長期演示收益大部分來自紅利,而紅利是不保證的,因此利益演示的實際達成同樣存在不確定性,相比內地較為中性的演示,其風險更高。
(二)條款解釋風險
很多香港保單條款均是英文,精通英語的非專業人士看專業的保險條款也非常困難,如果對英語不熟練的人更是無法辨別其中的很多細節。因此,客戶拿到的保險計劃書未必就是其能獲得的利益。
(三)理賠風險
香港保單跟內地保單在理賠上還有很多差異,比如在內地絕大多數醫院的病歷報告并不能獲得香港保險公司的認可,被保險人必須面臨到香港支付更高的醫療成本來滿足保險公司理賠材料需要。而在內地,二級甲等醫院甚至部分鄉鎮醫院都能獲得保險公司的認可。
(四)糾紛解決風險
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需親赴香港投保并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于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其次,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除了法律訴訟之外,投保人也可選擇向香港的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與理賠索償有關的糾紛,但該局目前可裁決的賠償上限是100萬港元,大額保單的賠償糾紛無法通過該局裁決處理。
(五)匯率風險
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元、美元等幣種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匯兌風險。
參考文獻
[1]丁鋒.香港保險魅惑[J].財新周刊,2016(14):59-61.
[2]魏偉.淺析香港與內地保險理財市場之差異及發展現狀[J].財經界:學術版,2014(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