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筱
【內容摘要】美育是以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追求人生的情趣與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美和創造美的美學資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好教材里的各種生物的自然美、科學家的創造美等素材,來對我們學生進行美學教育,以美啟真,那么學生就會在以后的生活中學會用美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從美的角度認識一切。
【關鍵詞】生物教學 審美教育 自然美 創造美
美育也稱為審美教育,是以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追求人生的情趣與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美和創造美的美學資源。我們如何把生物教材中的美學資源運用到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以美啟真,這是我們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必需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只要堅持引導學生賞析生物界的自然美,使學生領悟其中的科學美,體驗科學家的創造美。那么學生就會在以后的生活中學會用美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從美的角度認識一切。
一、悅目的生物自然美
1.微觀世界的自然美
在《分子與細胞》這本教材中,第一章的首圖就是顯微鏡下看到的一幅植物細胞結構,每個細胞圓潤而飽滿,每個細胞中的綠色泡泡可能會讓人想起彩色糖豆。曾經有位偉大的攝影師羅博·凱斯勒(Rob Kessler)因為著迷于這種藝術與科學的碰撞,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沉浸在這些看不見的微觀細胞世界中,并用顯微鏡攝影展示了的絢麗的色彩和精細的細胞結構。
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素材引導學生去創造美,在接下來的第一章第2節學生需要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我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美學的角度去欣賞各種細胞的結構,領會結構與功能的協調性,適應性。
2.自然世界的生態美
自然的生態美不僅是指自然事物豐富的表象美,同時也指自然界運動的內在規律美。在《遺傳與進化》教材中,最后一章共同進化里出現了一幅獵豹追捕斑馬的圖片。獵豹擁有令人吃驚和羨慕的速度,這種爆發力呈現出的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它追逐獵物,騰空躍起撲向獵物的那一剎那。獵豹奔跑的速度美是高等動物完美運動系統構造的外在體現。
生物求偶生殖行為中的動態美,育雛中的崇高,抵抗天敵時生物自我犧牲的悲劇美等,都是在生命個體內部各組織、器官、系統協調工作,呈現出世界上最為復雜的有序化學反應的基礎上產生。《穩態與環境》教材中生態系統信息傳遞這一節就出現了蜘蛛結網、孔雀開屏等圖片。教師利用課本里生命活動調節這個章節里馬拉松長跑、坐過山車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命現象讓學生體會到美學的節律性法則;生物的各種器官和系統在功能上的彼此配合與相互協調、形態各異的脊椎動物有著驚人相似的骨骼系統、綠色植物的疏導組織與高等動物的循環系統在結構與功能上存在著微妙的相似、形形色色的生物與各自的生活環境之間有著奇妙的適應,這一切都是多樣性統一與和諧的美學法則的體現。
二、悅志的科學創造美
孟德爾從豌豆的雜交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規律,他用有限的幾對基因解釋了生命的無限性;沃森和克里克創造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向人們展示了生物科學的結構美;施萊登和施旺的細胞學說讓原本孤立的,分散的生物界給統一了起來。
在高中生物的必修課本中,有著許多科學家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撓、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體現了科學家的心靈美。比如必修一教材里介紹的勇于探幽入微的克勞德、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德迪夫、和善于利用先進技術手段的帕拉德。我們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這些故事,讓學生能對科學探索的過程產生心靈的共鳴,從崇拜科學家的心靈美進而達到自我追求的創造美。
在我們的高中課本里,安排了很多的學生實驗活動,學生對于做實驗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高中生物實驗里使用顯微鏡的較多,我們老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將微觀的世界放大,呈現出很多平時肉眼觀察不到的顯微結構,學生從中體會到微觀世界的美妙和神奇。
在實驗設計的方法上,教材里的探究性實驗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生命世界的正確認識,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對生物學規律的領悟。在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理性與感性的相互交融形成意象,在這個意象世界里,物我合一,陶醉其中。
作為理科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組織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時,都應該借助課本里美學資源來設計各種審美活動,以促進學生心理能力的協調發展,用美的豐富內涵和多維觸角去破除學生學習理科知識的畏難情緒。通過這些美育活動,使學生看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美好的一面,接受美的熏陶,使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強化,從而熱愛美,為將來走上社會,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奠下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