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劉明月+于榮濤+田晴+趙林林



【摘要】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大學生專業認知程度不高的現象,經過調查與分析其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對本專業了解渠道有限,了解方法單一。微信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社交軟件,微信所持有的公眾平臺的迅速發展給高校專業外宣開辟了新的渠道。它既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信息和交換信息,同時也為管理者提供了有力解決上述問題的舉措。本文基于沈陽工學院物流管理系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調查研究,從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內容建設,推廣時機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 建設與推廣
一、背景概述
(一)微信公眾平臺是信息分享平臺及服務平臺
微信公眾平臺自騰訊2013年8月推出那天起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著微信支付功能和其他公共服務功能的增強,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快速、動態、實時互動、受眾多等特點更是深受大學生們的喜愛。21世紀,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作為信息分享載體的微信公眾平臺則更好地迎合了高校學生工作這一需求。高校微信公眾平臺覆蓋學習、生活、思想成長等各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的主要內容緊密聯系。
(二)提高大學生就讀專業認知度及專業認同度
目前,大學生專業認同度不高的狀況不容樂觀。其根源在于大學生對自己專業認識太過薄弱。大學生在專業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影響專業認同感的不僅僅有個人主觀因素,也有很多外界客觀因素。例如:學校對專業的相關知識的普及、學習過程中的限制等都會使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模糊,不能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所選專業。由此可見,對專業認同的個人因素需和外界因素結合起來才能使得學生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加強自己的專業認同感。
二、信息化平臺的現狀
高校建設信息化平臺越來越普遍,其形式也多種多樣。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興方式受到更多學校的青睞,其便捷度與傳播度既能滿足高校快速傳遞信息的要求,以“用戶體驗”為首的傳播方式也滿足了高校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微信公眾平臺與其他信息平臺相比的優勢不只局限于此,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熟人網絡,小眾傳播,傳播有效性更高
根據微信官方數據顯示,自微信推出以來其注冊用戶已經破億并呈持續增長態勢。微信可以實現跨平臺的好友添加,微信用戶可以通過訪問手機通訊錄來添加已開通微信業務的朋友和家人。建立起來的人際網絡是一種熟人網絡。學校可以利用這一點,達到學生之間信息迅速傳播。以一對多,傳播范圍廣。也可以避免學校內部信息外泄。
(二)可隨時隨地提供信息和服務
與傳統信息平臺相比,以手機為載體的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消息,沒有地點和時間的限制,這也就使推送的消息更具有時效性。直接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推送就可以達到傳遞消息的目的。節省時間,方便快捷。
(三)富媒體內容,便于分享
微信公眾平臺的娛樂性一直是被大眾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僅可以推送學校相關內容和通知,還可以推送學校發生的軼事,也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上舉行各種活動。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微信公眾平臺的劣勢隨著用戶的增加日益暴露出來,成為一系列的隱患,具體不足之處筆者將在以下文章中進一步剖析。
1.總體建設水平不高,專業化程度較低。信息推送者缺少專業的技能培訓的培養,發布的信息缺少專業支持,缺乏統一管理。發布者對于信息內容的挑選、審核不嚴,導致傳播的信息出現錯漏。宣傳題材不能緊扣網友興趣點,傳播內容專業性過強,一些內容枯燥乏味。
2.微信公眾平臺管理制度尚待完善。缺少專門的管理機構,著重進行公眾平臺的前期建設而輕視后期維護的現象明顯。缺少管理發布內容、細化發布流程以及在使用過程中如何與用戶互動交流、并對其進行輿論引導等方面的統一規范制度,公眾認可度較低。
3.微信公眾平臺互動服務功能發揮不夠充分。服務功能有待完善,長期單一的推送模式難以長久的使高校學生使用下去。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限制了公眾賬號每日僅能推送一條信息,發布的信息相互轉載抄襲現象嚴重,資訊內容大同小異,缺乏原創性。部分微信公眾平臺管理人員的文字表達和公眾互動交流能力欠佳,且對微信公眾平臺推送規則不敏感,造成稿件內容不符合用戶閱讀習慣,稿件發布時間錯過網友閱覽高峰時間,致使許多稿件難以收到預期宣傳效果。
三、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策略
(一)微信公眾平臺具體內容
物流管理系作為沈陽工學院重點建設專業,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想要報名。但是對于物流管理專業的了解有限,就算是升入本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度也不高。在此基礎上,物流管理微信公眾平臺本著為學生提供便利的了解平臺,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及時提供專業信息的想法進行創建,以下是沈陽工學院物流管理系微信公眾平臺:如圖1所示:
■
圖1 微信公眾平臺主界面
沈陽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微信公眾帳號名為沈工物流管理專業,具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專業介紹。專業介紹主要分為四大類:專業信息,教師團隊,優秀畢業生,考研就業。第二部分是課上課下,分為四部分:教師答疑,雛鷹創業,物流協會,獲獎情況。第三部分是小精靈。主要包括專業課表,放假通知,考試時間,生活服務四部分。
四、微信公眾平臺推廣
(一)QQ空間
QQ空間以QQ好友為傳播對象,空間稍稍有所更新和變化,好友會及時知道,也會留言互動。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推廣就可以面向這些好友了,雖然圈子小,但是如果得到好友的轉載就不一樣了。在發布的日志內容里面融入我們平臺特點,有針對性地面向對物流管理專業感興趣的人,從而吸引好友轉載了。如圖2所示:
■
圖2
(二)微信群、朋友圈推廣
從微信群的特點看,它重新定義了品牌與用戶之間的交流方式。由于微信朋友圈的風靡,信息可通過朋友圈的轉發加以推廣,進一步擴大了平臺的影響力。我們可以借助這一優勢來推廣物流管理系的微信公眾平臺,將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發在朋友圈中,本系同學就會關注。如上圖2所示。
(三)新浪微博推廣
新浪微博是一個由新浪網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務類的社交網站。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頁面、手機客戶端、手機短信、彩信發布消息或上傳圖片。近年來迅速發展,現在已經是高校同學手機必備軟件之一。通過微博話題的互動,大量宣傳微信公眾平臺。讓同學互相轉發,形成鏈條式宣傳。在這一點的基礎上,微博無疑是最有效的宣傳平臺。如圖3所示:
■■
圖3 圖4
(四)百度貼吧推廣
貼吧即百度貼吧,是百度旗下獨立品牌,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結合搜索引擎建立一個在線的交流平臺,每個學校幾乎都有自己的貼吧。與貼吧管理者溝通之后在貼吧置頂微信公眾平臺介紹的帖子,并且在帖子中寫上添加二維碼。效果會更好。如上圖3所示:
五、小結
本文已從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的必要性、平臺建設過程、平臺總體結構功能設計,以及平臺應用推廣信息等方面,對物流管理專業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作了具體的闡述,期待通過新興的媒體—微信公眾平臺把自身有價值的內容和信息以簡明、便捷的方式推送給訂閱用戶,利用微信平臺彌補專業自身傳播方式的不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金則霜.大學生專業認同及其與自我概念、成就動機的關系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1(3).
[2]隋祎.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宣傳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4):219.
[3]劉歡,盧蓓蓉,陳穎.高校微信平臺簡潔之道[J].數字校園,2012(10):52-55.
[4]吳寶善.搭建高職院校微信公眾平臺思考[J].教育管理信息化,2014(24):59.
[5]李小青,李建強.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應用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2-34.
[6]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作者簡介:高雅(1998-),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就讀于沈陽工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學;劉明月(1998-),女,漢族,遼寧鞍山人,就讀于沈陽工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學;于榮濤(1997-),男,漢族,遼寧大連人,就讀于沈陽工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學;田晴(1997-),女,漢族,遼寧阜新人,就讀于沈陽工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學;趙林林(1996-)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就讀于沈陽工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