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思思+楊永華

【摘要】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GMS對外直接投資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文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現狀,并基于中國的區位優勢及在GMS各國間的相對比較優勢。用SWOT方法,發現中國對GMS的直接投資總量在國別間分布不均,且對各國的投資增速不同;中國對GMS的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選擇差異大,且對外投資額在國內呈現東中西部的差異等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GMS 對外直接投資 SWOT 一帶一路
一、引言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推進,全球貿易、投資格局正在醞釀深刻調整。為適應國際經濟新格局的新變化,“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即“一帶一路”)孕育而生,其對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意義重大。南亞、東南亞地區是推動我們經濟發展的重要咽喉地帶,對促進沿邊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其中,打造被譽為“南南合作典范”的GMS(即“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成為云南輻射南亞、東南亞戰略的重中之重。加之《中國與東盟成員國政府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投資協議》的簽署促進了自由、便利、透明及競爭的投資體制的建立,這成為中國深化與GMS的合作提供契機。國內方面,“十二五”時期我國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十三五規劃”強調增強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結合度,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此外,《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商務部令2014年第3號)地修訂,切實落實企業對外投資自主權,為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
二、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現狀
(一)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的規模分析
中國對GMS各國的直接投資總體呈上漲的態勢。其中,2006~2009年大致呈持續勻速增長的態勢。2009~2012年中國對GMS各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額波動較大,先加速猛增后于2011年急劇回落,再恢復回落前的增速。2012以后,對外直接投資額增長滯緩,上行壓力大。
(二)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的國別分析
中國對GMS五國的直接投資總額占東盟十國總量的36.92%。其中老撾和緬甸占比較多,分別為8.24%和9.43%,其余三國約占6%。此外,中國對東盟十國的投資中有43.3%投向了新加坡。截至2014年末,老撾、緬甸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前二十位國家(地區)中排第十七位和第二十位。
如圖1所示,從GMS五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軌跡來看,2006~2008年GMS五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水平相當,差距不大。2009~2011年對柬埔寨的直接投資額在次區域中僅亞于緬甸,且該時期老撾的對外直接投資額最低。2011年后,中國加大了對老撾的對外投資力度,并與2014年超越緬甸,成為次區域中投資額最大的東道國。同期,對緬甸的直接投資增速明顯放緩。另外,從2006-2014整個觀察期來看,中國對GMS五國的投資增速在不同時期不同,同一時期對不同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力度也不同。
2006年越南為GMS五國中獲得來自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其對外投資額為25363萬美元。同期,中國對老撾的對外直接投資額最低,為9607萬美元。2009年,中國對老撾的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泰國,為53567萬美元,同比增長75.52%。2012年中國放松對越南的對外直接投資,成為次區域中獲得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最少的國家。2014年老撾以449099萬美元,在中國對GMS五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老撾居于首位,其次為緬甸。
■
圖1 中國對GMS五國直接投資的發展軌跡(單位:萬美元)
注:數據來源為《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三)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的行業分析
在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所占比重最大,為29.91%。其次,批發和零售業,采礦業,金融業占比較大,分別為14.86%、13.44%、12.93%。故,除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外,其余三個行業大致呈三足鼎立之勢。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各行業占比不均,且差距較大。
從中國境外企業分布的主要行業情況看,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是境外企業最為聚集的行業,累計數量近1.88萬家,占到境外企業總數63.2%。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近8800家,占到中國境外企業總數的29.5%;制造業6100多家,占20.6%;批發和零售業近4000家,占13.1%。
(四)國內地區直接投資排名情況
2014年國內各省市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7個省市位于我國東部地區,1個位于中部地區,2個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西南地區兩大省份(四川和云南)躋身國內省份地區排名前十。從流量來看,排名第一的廣東與排名第九和第十的四川、云南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差距較大,近96億美元。從同比增長率來看,天津和四川分別位居一二,而山東則為負增長。
三、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法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關聯的內部因素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及外部因素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等按矩陣形式排列,在系統分析思想的基礎之上,對各因素進行匹配,由此將研究對象與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為研究對象提供了四種可以選擇的戰略:SO戰略,WO戰略,ST戰略和WT戰略。且實現上述四種戰略的前提是研究對象有較強的核心能力。
(二)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的SWOT分析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國對GMS區域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國別、行業的分析,可知,中國對GMS區域的直接投資面臨調整的壓力。基于此,本文將以SWOT分析法明確影響中國對GMS五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四大因素(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并對中國對GMS區域的對外直接投資提出可行性對策。
1.優勢。?譹?訛地緣關系緊密。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傳統經濟關系,使得中國和GMS國家之間須臾不可分離,這成為中國對GMS直接投資得天獨厚的優勢。據此,中國較歐美等國在交通、信息、自然資源等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譺?訛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優勢。中國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對外經濟往來中能向GMS國家輸出技術等要素,解決GMS國家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不匹配的問題,帶動GMS相關產業的發展。③產業梯度明顯,轉移國內邊際產業。以GMS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國內市場狹小,需求結構相似且單一,為我國具有傳統優勢的加工制造業等產業向其轉移提供了空間,優化了國內產業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帶動GMS國家經濟的發展。
2.劣勢。?譹?訛對外直接投資總量在國別間分布不均。基于中國對GMS各國的直接投資額在東盟國家中的占比不同、中國對GMS五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表,及從GMS五國直接投資額發展的軌跡,可知,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量在GMS各國中分別不均。且不同時期,對特定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力度不同,且同一時期的對外直接投資額也因國別而異。?譺?訛各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的增速不同。從2006~2014年中國對GMS五國直接投資額發展的折線圖(圖3)看,不同的年份,中國對GMS各國的直接投資額連成的折線斜率不同,可知中國對GMS各國的直接投資額的增速不同,體現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力度不均衡。?譻?訛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內各省市分布不均,差異較大。據表1,不難得出,我國國內排名前十的對外直接投資省市區,東部地區占絕對性的優勢,體現出東中西部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差異較大。而西部地區有2個省份躋身前十,體現出西部地區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對中國經濟發展不可小覷的貢獻率。故,在相關政策等背景下,應對西部予以重視。
3.機會。?譹?訛“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一帶一路”的提出,加快了沿線國家投資便利化的進程,相互投資領域拓寬,為中國對GMS直接投資提供了政策保障。?譺?訛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我國沿海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在國內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而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異,也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極大程度上緩和了這一矛盾,將“西部崛起”納入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這為云南、廣西等西部省份發展對外經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證,也是成為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又一外部機遇。?譻?訛“瀾湄合作”機制的提出。次區域各國雖國情不同,但在工業化、基礎設施、農業現代化、旅游業等有共同的發展與合作需求,且具有互補優勢。“瀾湄合作”機制的提出,全面調動了相關國家的各方資源,擴大經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細化了經濟合作規劃,共同謀發展,惠民生。這成為中國對GMS直接投資再一外部機遇。
4.威脅。?譹?訛產業結構相似,市場競爭激烈。我國與GMS國家產業結構相似,尤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競爭激烈。GMS五國具有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豐富且廉價的優勢,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我國國內產業。?譺?訛政治風險。中國對GMS直接投資存在政治風險:緬甸等政權不穩定對經濟造成沖擊,泰國、老撾等國的幣值不高,國民購買力不強等可能會導致國際收支失衡,GMS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不高,若其與中國發生利益沖突,可能會將企業收歸國有,引發國有化風險。?譻?訛宗教認同差異與潛存的排華勢力。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道教等原始宗教在東南亞交匯并存,GMS作為東南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過程中會出現宗教認知差異和接受程度的差異,可能會成為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外部威脅,阻礙其發展。
四、促進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對策
(一)抓住外部機遇,擴大自身優勢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GMS五國的投資便利化進程加快,相互可投資的領域拓寬,且雙邊本幣互換、結算范圍與規模擴大。中國在技術、管理等方面較GMS五國具有相對比較優勢,我國國內產業梯度明顯,利用南亞、東南亞廣袤且廉價的勞動力市場、豐富的自然資源等,向其轉移國內的邊際產業,優化我國國內產業結構的同時,帶動GMS區域相關產業發展。
(二)利用外部機遇,克服自身劣勢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使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提高,緩解了次區域的信息不對稱。加之此構想下其他投資便利化的條件,對中國對GMS區域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三)利用自身優勢,應對外部威脅
西南省份(如云南、廣西)依托獨特的地緣優勢,對次區域五國的直接投資往來較其他國內省份具有規模、經驗等方面的優勢。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西部省份的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有不可小覷的貢獻。云南、廣西等省份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可依托緊密的地緣關系將國內的邊際但又屬循環綠色的產業轉移到次區域國家中去,緩解中國對次區域直接投資的行業選擇不均外,緩解了對資源依賴型項目的依存度,也助力了中國同次區域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克服自身劣勢,應對外部威脅
中國對GMS區域的對外直接投資在次區域五國間分布不同,且對投資行業的選擇差異較大,其中資源依賴型項目占一定比重,不利于中國涉外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對GMS五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應適當調整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向綠色循環的行業發展,適度降低對資源型項目的依存度。
結合時政背景(如緬北戰爭),部分地區的政局動蕩亦或是地方的民族保護主義,會對中國對次區域的直接投資造成阻礙。針對地方保護主義,制定適當的優惠政策、福利政策能安撫人心,打擊當地民族保護主義的氣焰,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及涉外經濟的發展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熊彬,馬世杰.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階段與動因分析[J].區域經濟,2014(28).
[2]沙文兵.東道國特征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4(05).
[3]韓慧敏,黃智立.中國對GMS直接投資于雙邊貿易的效應分析[J].中國商貿.2012(22).
基金項目:本文受云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云南參與全球生產網絡促進產業升級研究(2016FB118)的資助。
作者簡介:譚思思(1994-),女,云南普洱人,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2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楊永華(1979-),女,納西族,經濟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后,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研究方向: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