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楠
(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1041)
淺談如何克服高職護生對解剖實驗課的恐懼緊張心理
莊楠
(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1041)
解剖學;恐懼心理;教學方法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和結構的科學,是醫(yī)學教育中重要的基礎課程,而解剖實驗課又是理論教學中的重要補充。解剖實驗課不僅可以驗證課堂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驗過程中,尤其是第一次上解剖實驗課,部分學生較為恐懼、緊張、焦慮等,大大影響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1]。因此,在解剖實驗課教學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恐懼緊張心理,是解剖實驗課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
實驗室和標本陳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的主要場所,若實驗室散發(fā)著濃烈的甲醛氣味,不僅會影響教師和學生的健康,還會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所以應積極改善實驗室環(huán)境。
1.1加強實驗室的通風
在實驗室內安裝排氣扇和風扇,加速氣體的排出。同時,制作標本時可以先用甲醛固定尸體,再加入氨水,甲醛和氨水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烏洛托品。烏洛托品在酸性情況下會分解釋放出甲醛,這樣就既具有甲醛的防腐固定性能,又沒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1.2采光度要好
實驗室的燈光應采用暖光,但應該有足夠的亮度,以便于觀察標本。
1.3及時進行衛(wèi)生清潔
實驗室內的標本、模型應分類擺放,實驗室內的墻壁和地面容易被標本污染,所以課后要及時清潔,保持衛(wèi)生,讓學生感到是在一個舒適整潔的環(huán)境里學習。
2.1消除恐懼心理,提高學習興趣
尸體往往是學生產生恐懼心理的主要原因,同時尸體經(jīng)過甲醛長時間的浸泡,面部變形,加劇了學生的恐懼心理。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待尸體,讓學生愛護和尊重尸體。對尸體標本要心存敬意,因為他們曾經(jīng)都是活著的人,為了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捐獻遺體,通過自己的軀體為學生傳授解剖知識。有的遺體捐獻者在遺言中寫道:“寧愿在自己身上錯劃千刀,也不愿醫(yī)生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闭沁@些人的無私奉獻,大家才可以利用尸體標本進行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學習,才能為以后的臨床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親手從解剖死去的白鼠、兔子開始,逐漸到解剖人的尸體,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熱情[2]。我們也可以培養(yǎng)幾名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共同參與到標本的制作中,讓他們去帶動更多的學生共同參與到實驗中。另外,3D多媒體是高精度360度旋轉三維立體空間結構圖,可全方位觀看人體器官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數(shù)字化資源內容豐富,學生可以反復觀看,既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大大消除了學生對解剖實驗課的恐懼心理。
2.2克服緊張心理,培養(yǎng)觀察、操作能力
解剖學的名稱術語繁多,進入學校的第一學期就學習解剖學,學生往往倍感壓力,所以教師在實驗課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觀察的能力。如在運動系統(tǒng)的骨標本實驗中,給每名學生發(fā)幾張卡片,上面有每次實驗課應在標本上辨認的結構,學生看完教師的示教后,對照著手中的卡在標本上反復辨認,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記憶[3]。同時,還可以聯(lián)系自身,在自己身體上觸摸一些骨性的體表標志,如胸骨角、髂前上棘、尺骨鷹嘴等。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專職教師應該全程指導,對實驗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解釋。
近幾年來,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被討論式、啟發(fā)式教學和實驗性教學所取代,解剖學的實驗教學已漸漸被眾多學生所接受和認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總結經(jīng)驗,觀察學生的各種心理變化,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從而保證解剖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1]孫鵬,林莉.解剖學實驗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障礙及調適[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3):175.
[2]劉明.心理學在人體解剖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2):134-136.
[3]田金玉.護理新生的第一次解剖實驗課[J].解剖學研究,2016(3):226-227.
G420
B
1671-1246(2017)06-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