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如君
(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天水741000)
切實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學校全面快速發展
毛如君
(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天水741000)
信息化建設;學校;數字化校園
隨著計算機、通訊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數字化校園”為核心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已然成為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點建設內容之一。信息化建設在創新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互聯網+”行動對教育事業的巨大影響,教育部適時提出了“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創新與變革”觀點。
近年來,我校積極實施“數字化校園”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指導思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與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同時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應用。”我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培養為基礎,以教育信息資源建設與開發應用為重點,統籌規劃,注重實效,創新發展,加快實現教學和辦公信息化,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打造信息化、數字化校園,促進學校全面、健康、持續發展。
1.2 基本思路
學校按照統一標準、統一規劃,整體部署、分步實施的基本思路,立足師生員工信息化應用的實際需求,通過幾年的系統化建設與發展,用信息技術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工作進行現代化改造,著力構建資源數字化、應用集成化、傳播智能化的信息環境,努力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智能化,全面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應用水平。
我校自2009年4月遷建以來,就把“數字化校園”建設納入學校整體建設規劃并優先發展。在建設經費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投入近一千萬元用于信息化建設。
2.1 網絡基礎硬件平臺基本完善
學校十分重視校園網絡基礎性建設和網絡終端配套建設,先后創建了校園網、中心機房、校園一卡通平臺及終端等以及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食堂等信息接入點1100多個;采用技術成熟、先進可靠的萬兆以太網技術,使校園網核心傳輸速率實現萬兆到樓宇、千兆到桌面的目標,設備配置超前,功能先進,網絡覆蓋全校所有場所,網絡寬帶滿足教育教學改革和辦公管理信息化要求,為全校師生提供高速網絡服務。
目前,學校建成計算機教室4間(有240臺電腦),觸屏多媒體階梯教室11間,普通多媒體教室8間,基本能滿足各級各類教學的需要。針對數字化校園廣播系統,實現了網線延伸到哪里,廣播聲音就傳到哪里,保證了學校宣傳工作的快捷高效。校園一卡通平臺將學生之前在校內使用的各種不同類別的卡、證、票統一在一張卡上,不僅可以作為現金卡用以支付,還可以作為證件進行身份識別,這有利于相關部門統一管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為方便學生使用校園一卡通,解決現金充值的限時、排隊等問題,學校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開通了一卡通銀行圈存功能,使學生通過圈存機就能自助完成從銀行卡到校園卡的充值。
2.2 辦公管理系統基本建立
為建設學校辦公管理系統,打造數字化校園,實現辦公信息化、自動化,我校于2016年采購青果軟件,建成數字化管理系統,投入使用的子系統包括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綜合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OA系統、掌上校園管理平臺。
統一信息門戶系統面向學校教師、教輔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集中管理校內外各種信息資源與應用服務,采用先進的單點登陸技術、靈活的訪問控制機制,依據設定的信息資源自身密級與用戶訪問權限,訪問符合權限的信息資源和應用服務,全面實現自定義、個性化的綜合信息服務。
教務管理系統涵蓋學校教務管理工作的所有環節,涉及基本信息、教學計劃、學生學籍、教學安排、免修重修、考試事務、登記考試、學生成績、教學考評、畢業處理、教材管理與系統管理12個方面,并為學校教學工作提供先進、實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學生綜合管理系統涉及基本信息、招生工作、入學管理、宿舍管理、學雜費管理、學生學籍、學生事務、助學管理、體質健康、心理健康、團委工作、思想政治、綜合測評、就業指導、離校管理與校友聯絡16個方面,為學生工作提供先進、實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為學生、招生專干、輔導員、用人單位及管理人員提供簡便、快捷的網絡化信息服務。
辦公自動化OA系統涵蓋學校行政辦公的所有環節,涉及日常辦公、行政事務、會議管理、活動管理、信息資訊、個人事務、系統管理等方面;依據各級管理部門的職能分配工作,為教職工及管理人員提供先進、實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經過軟件公司對各部門的統一培訓,我校所有管理人員都已學會數字化校園辦公管理系統和有關業務管理模塊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開展信息發布、文件和報告批閱、工作計劃總結的修改等工作;各部門根據業務需要情況建立有關數據庫和自動生成系統,并與相關部門對接,實現在線辦公、數據對接、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師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終端內網外網或手機“掌上校園”平臺,及時獲取與個人相關的校內通知和信息,比如考場安排、樓層房間號、考試座位號等,考試結束后學生能隨時隨地查詢個人各門課程的成績。
學校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課題,對教職工而言是一個新挑戰,它不僅需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還要創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體系和教學觀點。不進行學校信息化建設,就無法實現教育現代化和辦公自動化。
3.1 統籌兼顧,科學合理規劃信息化建設
以信息技術促進傳統教學模式改革,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使信息技術切實為教學這一中心工作服務。根據《天水市衛生學校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年度工作計劃,本著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全程管理和共同建設原則,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實施。
本著把學校建設成為專業特色鮮明、學科優勢明顯的醫學院校的目標,在現有數字化校園建設基礎上,構建萬兆骨干網絡系統,實現校園寬帶網絡和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加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推進綜合信息服務,促進網絡教學資源的優化與共享,構建比較完善的數字化教學與學習環境;建設學校虛擬化服務平臺和綜合決策支撐系統。最終建成交互學習方式多樣、優質資源觸手可及、信息數據實時共享、網絡文化豐富多彩、管理功能完善的信息化智慧校園。
3.2 統一管理,通盤考慮學校信息化建設
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學校各部門各自開發與建設自己的應用系統,導致系統零散、生命周期短、使用效率低,缺少一個專門機構對全校的信息系統進行統一規劃。針對這一現象,我校在深化信息化建設時,更加注重統一布局、科學管理、分步實施,把這些功能分散的系統整合到一個綜合平臺,構建一個一體化、數字化教學與管理綜合平臺。針對教師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現狀,信息技術教育處加以重視,協助教師解決在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難題,針對系統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保證各系統統一、健康運行。
3.3 積極行動,盡快完善虛擬化數據中心
學校虛擬化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要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及規范,遵循“安全、經濟、實用、先進及可持續發展”原則,充分考慮未來數據中心的先進性、可靠性、安全性、易管理與維護性以及節能環保等方面要求,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實行數據集中存儲。數據存儲是虛擬化數據中心的基礎,是一切服務的保障。各處室、部門要及時進行各類數據的錄入和修訂,確保數據的正確性、完整性與科學性,保證信息系統正常運行。(2)實現服務器虛擬化。通過虛擬技術減少服務器的采購數量,優化利用資源,增強信息安全。通過按需部署實現發布周期自動化,并簡化測試及故障排除過程。(3)建立專業的數據備份恢復系統。對不斷增加的業務數據進行有計劃、有策略的備份,實現對業務數據全面、系統的保護及快速恢復。(4)實現異地容災恢復。對核心信息進行遠程數據復制,實現業務數據的異地存儲備份,當本地生產中心發生大災難時,數據可從異地存儲系統中快速恢復到生產中心,縮短大災難下的系統死機時間,并保證數據的高可用性。各部門要注重數據的作用,通過虛擬化數據中心的建設和完善,使校園信息化系統高效運轉,實現效益最大化。
3.4 技術引領,著力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學校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是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制訂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建立健全適合人才成長的長效機制,實現信息化人才科學配置、資源高效使用,全力打造高素質信息化人才隊伍。加強對全體教職工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提高其應用各類信息技術的水平,重視專業化隊伍建設,計劃3年內引進5~7名網絡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技術人員,從事網絡管理和數字化校園管理等工作,有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
3.5 更新觀念,激勵教師應用信息技術
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教職工更新觀念,正確看待新時代下信息技術對傳統工作的巨大影響,重視教學和辦公信息化建設,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鼓勵并引導教師重視以專業為中心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建設,不斷積累、優化、推廣教育教學信息資源。教務處要經常對教師進行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等方面知識的培訓,適時組織相關教學競賽,促使其采用以微視頻、多媒體課件為主的教學方式。同時,針對護理、檢驗等實踐性強但實踐教學資源短缺的專業,積極推廣數字模擬實驗,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切實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管理和實踐中。行政后勤部門也要積極使用各類信息技術,利用信息資源的快捷性、便利性,大力推行自動化、無紙化辦公。
總之,我們要以整合數字資源和提升智能服務為中心,以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建設與開發應用為重點,著力打造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實用性的數字智能化校園,提高教學質量與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G47
A
1671-1246(2017)11-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