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波,梁園園,蔣晗暉,凌玲,劉偉玲,鄧琴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玉林537000)
規范化培訓對中職護理技能競賽成績的影響
陳清波,梁園園,蔣晗暉,凌玲,劉偉玲,鄧琴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玉林537000)
開展中職護理技能競賽,有利于護理教學與臨床護理接軌,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操作能力,有效促進中職護理教學改革和中職護理學校之間的學習交流,加快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從基本資料收集、整體素質培養、參加校內護理技能競賽、三甲醫院實習、精心選拔與科學培訓等方面制訂規范化培訓方案,使學生取得競賽好成績。
規范化培訓;中職;護理技能競賽
2016年3月下旬,我校參加全區中等職業護理技能競賽,選手在競賽中發揮出色,成績優秀。在17個參賽學校51名選手中,我校參賽選手全部獲獎,共獲集體二等獎(第二名)、1人獲一等獎(第一名)、1人獲二等獎(并列第四名)、1人獲三等獎(第十八名),其中1名選手參加全國中等職業院校技能競賽。這成績受到區賽評委的高度肯定,各項目指導教師也因此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稱號。但我們發現選手在比賽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對影響技能競賽成績的各項因素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建議,并制訂了科學可行的賽前規范化培訓方案,現介紹如下。
好的參賽選手是取得比賽成功的關鍵因素。為了不漏掉任何一個參賽的好苗子,從學生入學后第一年對其進行資料收集,包括身高、身體素質、各科成績、口頭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個人形象等。然后篩選出120名優秀學生進入禮儀隊及心理協會進行培訓,讓他們參加校內外活動,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最后根據護理相關課程,如護理禮儀、護理概論、護理技術的考試成績進一步篩選,選出60名優秀學生。
通過各種途徑幫助上述60名學生提高整體素質,如讓其參加護理禮儀培訓、全校性的護理禮儀比賽、市中小企業博覽會、市中醫藥博覽會等大型禮儀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塑造良好的護理專業形象,使學生增強職業榮譽感,提高護患溝通能力,贏得患者的信任。
通過校內護理技能競賽,提高參賽學生護理技能水平,營造“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教賽結合”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對護理技能培訓的認識,促進護理專業教學改革。賽后篩選出20名優秀學生作為全區護理技能競賽的候選選手。
臨床實習是學生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建立臨床思維、形成良好職業道德、掌握正確處理醫患關系方法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階段,也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安排學生到三甲醫院實習,得到經驗豐富的教師帶教,接觸真實病例,學到更多新技術。通過臨床實習,使學生認識到業務技術、醫德醫風、作風紀律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從而注重自身職業道德、臨床思想、臨床技能的培養,掌握更多新知識、新技術,彌補前期學習中的不足,為參賽打下良好基礎。
5.1 精心選拔參賽選手和培訓教師
精心選拔參賽選手,要求參賽學生綜合素質好,包括身心素質好,具有謙虛的品質、較好的理論基礎、較強的組織紀律、吃苦耐勞和團隊合作精神[1]。選擇責任心強、教學及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教師負責培訓工作。培訓教師中有護理教研主任及護理骨干教師,他們有豐富的參賽經驗,對大賽規則、評分標準比較熟悉。
5.2 做好合理計劃
培訓教師嚴格按照比賽項目的要求,制訂具體的培訓方案,包括月計劃、周計劃、階段計劃。每一個階段都要有突破點,如時間和分數的突破等。
5.3 集中培訓
5.3.1 實習后的集中培訓20名候選選手實習返校后參加集中培訓。培訓前,首先,培訓教師強調護理技能競賽的意義及重要性與組織紀律要求,解讀評分標準,并向選手演示操作流程。其次,強調細節,如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與病人的溝通語言以及用物的擺放等,使選手理解護理操作內涵。最后,選手根據培訓要求反復練習操作技能,掌握操作順序,練習過程中注意操作時間的把握。培訓教師記錄候選選手操作中的不足,操作后點評候選選手,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并指導候選選手如何做得更好。
5.3.2 設置淘汰賽培訓一周后進行第一次淘汰賽,篩選出10名候選選手繼續訓練。要求選手每日訓練前先進行10分鐘的護理禮儀訓練。培訓教師再次分析評分標準,向候選選手解讀每一個得分點和扣分點,對候選選手進行強化操作訓練,找出候選選手薄弱點,使其反思、消化并反復進行練習。要求候選選手在保證操作質量的基礎上提前30秒完成操作。同時邀請護理禮儀教師對候選選手進行普通話指導和禮儀指導,包括發音,與病人溝通的語調、表情,站姿,走姿等,力求展示護士大方、美觀的形象。
在培訓中,培訓教師要經常變換操作情景[2],如病人的床號、姓名、物品擺放的位置等,提高候選選手應變能力;預設候選選手在比賽中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如筆掉地、物品污染,并進行模擬練習,教會候選選手如何預防此類情況發生,遇到意外情況如何正確處理,如操作中筆掉地,可以取備用筆繼續操作,操作結束后洗手再拾筆,一定要沉住氣,不慌張,以免影響之后的操作。
心理素質是比賽成功的關鍵。針對候選選手心理素質,我們邀請了學校中層領導及督導組教師觀摩候選選手操作,并進行點評,指出不足,鍛煉其心理素質。培訓教師要做好候選選手的心理輔導工作,多與候選選手交流,了解其思想負擔,及時進行疏導,使其及時調整心理狀態。一周后進行第二次淘汰賽,選出3名參賽選手。
5.3.3 強化訓練,提高質量邀請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專家對選手進行指導,培訓教師認真汲取經驗,及時發現培訓中的問題并指正,以提高選手操作能力和理論水平。可多組織模擬比賽,讓學校領導和教師充當評委,本校二年級學生充當觀眾,營造比賽氛圍,提高選手心理素質,并將選手的操作錄制成視頻,回放給選手觀看,讓他們能及時看到自己存在的問題[3]。同時,強化理論訓練,理論成績占總成績的10%,也是取得比賽成功的關鍵。學校安排內、外科各一名教師對選手進行理論培訓,每周15課時,各科教師提供30個案例,培養選手案例分析能力,使選手學會獨立思考,并能根據要求列出護理診斷,根據護理診斷列出護理措施。
雖然我校在本次比賽中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通過比賽,我們認識到在培訓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反思。
(1)在比賽中,由于我校平時所用訓練模擬人與比賽的CPR模擬人有一定差距,導致其中兩名選手操作時吹氣與按壓成功率下降,影響了比賽成績。
(2)在平時的訓練中,雖然選手能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操作,但比賽中仍有一名選手因超時而丟分。
(1)培訓中,按競賽要求準備好與比賽型號一致的物品,包括模擬人、輸液管、吸痰管、治療車、治療巾,甚至棉簽也要與比賽型號一致。及時上報實驗室沒有的物品,申請購買。同時心肺復蘇比賽項目,最好能購買兩個模型,一個平時練習時使用,一個賽前幾天使用,這樣有利于選手找到比賽時按壓、吹氣的感覺;如只能提供一個模型,最好是賽前幾天再啟用。比賽報到時,培訓教師與選手要提前到達比賽地點熟悉現場與用物,這樣有利于選手在比賽中不受用物的影響,發揮出最佳水平。
(2)培訓時,培養選手時間觀念。每次操作都按表記時,操作結束后,培訓教師和選手一起分析問題產生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訓教師應將操作步驟分解成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求選手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提高速度。選手要勤練并熟記操作步驟,只有操作熟練才能提高速度。
總之,中職護理技能競賽成績是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之一。要想提高中職護理技能競賽選手成績,需要培訓教師、參賽選手、學校的共同重視和努力,并認真分析歷屆影響護理技能競賽成績的因素,找出可行有效的方法,對選手進行規范化培訓,從而使其在競賽中發揮出色,取得優異成績。
[1]劉美萍.參加護理技能比賽心得[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93-94.
[2]郭霞.淺談影響中職護理技能比賽成績的因素[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4):79-80.
[3]黃躍師,吳卓潔.護理技能競賽選手常見問題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5(25):2547-2549.
G424.28
B
1671-1246(2017)11-0064-03
注:本文系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GXZZJG2013C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