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杰,于 洋,吳漢東
(錦州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1)
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與提升對策
王麗杰,于 洋,吳漢東
(錦州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1)
在現代教育中,青年教師是教育的主力軍,青年教師的教學實力、教學素質是影響現代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對高質量、高素質、全方面發展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高校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能力,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就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其教學能力。
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高校是輸送人才的基地,高校的教學質量會影響學生的素質。現代高校青年教師的數量逐步增加,逐漸發展成為現代教育的主力,肩負著教育的重責,要想培養優秀的學生,就要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高校應該認識到青年教師培養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青年教師培訓、發展機制,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拓展青年教師的晉升空間,為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機會,從而提高高校的綜合教學質量,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是智力)是教學能力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教師對教材和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準備能力、教授知識能力、演講能力、表達能力、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等。
特殊能力包括教師的教學反思、監控能力。大量研究證明,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產生重要作用[1]。
2.1 基本待遇偏低
高校青年教師對于自己的生活、家庭、社會定位和期望往往較高,但在進入職場后,發現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從事其他工作的同齡人的工資水平較高,使他們產生了一定的心理不平衡。醫學院校青年教師的收入往往較低,導致醫學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不愿留校擔任教師工作[2]。
2.2 學科定位不明
醫學院校教學目標與普通高校教學目標不同,醫學院校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更強,主要是培養技術型人才。但在實際教學中,醫學院校的有些青年教師學科定位不明,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3-5]。
2.3 缺乏晉升空間
高校在開展學科建設時,由于青年教師學科知識不夠系統全面,很難承擔起學科建設的重任,在這種情況下,高校一般采用花錢聘用經驗豐富、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作為學科帶頭人的方式,盡快將學科建立起來。這嚴重削弱了青年教師的作用,限制了青年教師的發展。
2.4 重引進,輕“使用”
目前,高校在選聘教師時,比較重視教師的學歷,很少關注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師的綜合素質,導致教師的“使用”效果較差。一些高校為了達到一定“等級”,盲目擴大規模,甚至將增加博士生教師作為引進重點,但許多青年教師是應屆畢業生,對實際工作中問題的解決能力不強,難以承擔教學重任[6]。
2.5 重科研,輕教學
高校大都采用量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導致高校教師只要完成相應工作量就可達標。而教學效果和科研成果相比較,科研成果見效時間短,如論文發表數量等,且醫學院校將科研成果與收入直接掛鉤,促使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教學的時間減少,教學能力水平下降,教學課件更新緩慢,教學逐漸機械化,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效果較差[7]。
2.6 缺乏有效培訓
醫學院校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時間短、培訓次數少,有些教師甚至未接受過培訓,導致未掌握學科前沿知識、新型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效果較差。此外,醫學院校對教師開展的培訓大都是短期培訓,培訓內容簡單,培訓方式單一,導致教師參與教學培訓的積極性下降,教學能力提高不明顯。
3.1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將不同年齡、學歷、專業、性別等的教師進行合理組合,保證各個階段的教師能夠互相配合、互相幫助,教學經驗足、質量高的教師能夠帶動教學能力一般的教師共同發展。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增強青年教師的責任感,幫助其快速成長為學科帶頭人,滿足青年教師的合理需求,讓青年教師能夠更好地投入教學工作中。
另外,醫學院校要重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著重建設一支擁有良好師德的教師隊伍,保證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同時還要充分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提高其教學質量。要想提高教師的素質,就要重視教學文化建設,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提高道德素養[8]。
3.2 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
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重視教師的培訓,保證教師及時接受新知識,增強教師的責任心,要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監督,對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師進行獎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積極性,提高醫學院校整體教學水平,促進高校可持續發展。
醫學院校要重視青年教師的職業素養教育,堅持開放、協同、合作的原則,不斷培養教師的職業素養,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同時醫學院校要針對學科特點,采用合適的培訓手段,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醫學院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職業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及教學能力;醫學院校還要建立獎勵機制,為青年教師提供職業晉升空間,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及綜合素質。醫學院校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建設,在教學實踐中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為現代化建設培養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1]王晶,鐘慧群.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J].新校園,2015(9):141.
[2]李洋,范禮斌.建立提升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機制的分析[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70-72,78.
[3]李海平,柴春祥,連喜軍,等.基于食品安全應用性人才需要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6(1):65-66.
[4]張華,韓林,王兆丹.淺談應用型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5):158-161.
[5]劉勝斌,王春玲.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14(2):83-85,88.
[6]汲蕊,王益光.以教學競賽為抓手的地方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6):1154-1156.
[7]楊曉暉,劉穎,邵路才.芻議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提升[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3):23-24.
[8]張國偉.提高高等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幾點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0):17.
G451
A
1671-1246(2017)02-0017-02
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6年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研究”(2016B-JS015)資助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