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春平,王曉鶯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醫學營養專業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饒春平,王曉鶯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在項目化教學改革方面也進行了積極嘗試,對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做法進行歸納與總結,同時也提出建議,期望能為同類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醫學營養專業;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1]。食品衛生與安全是醫學營養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程是研究食品中含有的或混入食品中的各種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為深入貫徹和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我院醫學營養專業實際情況,2010年開始對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本文對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做法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同時也提出了建議,期望能為同類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2]。
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教改思路是,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并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同時,針對專業培養目標,緊跟醫學營養行業發展和江浙滬地域經濟發展狀況,結合學院人才培養“ICS”模式的特點,體現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相滲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學、做”一體化,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食品衛生與安全基本知識,能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及食品采樣,并能進行感官性狀的判別,且具備一定的食品衛生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職業能力培養目標:能正確進行食品的采樣與留樣;能合理保存食品;能對食品進行感官性狀檢查并正確判斷結果。
通過專家的工作任務分析,我們把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內容按照工作任務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3.1食品采樣與留樣
食品采樣與留樣的要求包括:能熟知常見有害物質對食品污染的途徑、危害性、預防措施、檢測指標等;能進行常見食品中毒的診斷和預防;能規范做到來料采樣與烹飪后的食品留樣;能進行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應急處理;能進行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食品采樣(了解各種常見食品中毒癥狀,配合臨床醫師進行初步判斷),并按已做出的判斷進行采樣;能分析、判斷食品衛生事件及提出基本處理措施。
3.2食品合理保存
能根據食品及原料的衛生要求,規范其貯存及運輸方式;能根據食品的種類正確保存加工前后的食品;能根據食品標簽正確判讀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能合理布局及管理貯存食品的倉庫。
3.3食品感官性狀檢查
能具備辨別正常食品的基本知識;能通過食品的外部感觀性狀,辨別各種原料的新鮮程度。
4.1 教材編寫
自編教材將本專業職業活動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項目,按完成工作項目的需要和崗位操作規程,結合職業技能證書考試組織教材內容;教材內容應體現先進性、通用性、實用性,要將本專業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及時納入教材,使教材更貼近本專業的發展和實際需要;教材中的活動設計內容要具體,并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采用項目教學,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工作情景,使學生掌握食品衛生與安全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本專業領域新觀點、新技術,貼近工作實際,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發展的空間,努力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
4.3 教學評價
學生學業評價:應改革傳統的學生學業評價手段和方法,采用階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項目評價,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模式。關注評價的多元性,結合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實驗實訓、技能競賽及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課程評價:應定期對課程進行評價,包括課程基本情況、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條件、課程特色等。教學效果評價:應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對在學習和實踐中有創新的學生應給予特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教學效果。
食品衛生與安全作為醫學營養專業的核心課程,在醫學營養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突出。對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的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在進行食品衛生與安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參考性文獻資料及網絡資源相對匱乏,以后重點應構建與完善網絡教學平臺。通過網站上形象生動的視頻、圖片,可以營造一種聲情并茂的網絡課堂教學環境,將復雜、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簡單、具體、形象和生動。
另外,教學評價與考核應采取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3],但考核方法不宜過于復雜。如果過于復雜,花費很多時間在給學生打分上,或者學生之間打分上,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1]褚洋洋,王瑩,隋春光.農產品加工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25(6):98-99.
[2]蒲麗麗,瞿桂香,施帥.項目化教學模式下高職畜產品加工技術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4):231-232.
[3]肖波,尹憲明,蔡小紅.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3):8-9.
G420
A
1671-1246(2017)02-0043-02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度教改實踐項目(JGXM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