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年(山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聊城250062)
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結合的研究與分析
□趙豐年(山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聊城250062)
為了深入了解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剖析影響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制約因素,從基層調查的視角,運用敘事研究法、文獻資料法。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社會意識還沒有將體育放在其應有的重要位置,而且目前基層學校體育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體育課開課不足、上課不規范,早操和課間操流于形式、過于簡單,課外體育活動少、開展難,體育場地條件差、器材設備匱乏,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通過深入地研討與反思,提出了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結合的相關觀點,為學校體育改革提出了相關建議。
學校體育競技體育體育教師專業訓練運動員體質健康學生體育教學
目前基層學校體育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關文獻資料將這些問題的主要矛盾歸結于體制問題,但本人認為無論是體制問題,還是這些問題所表現出的表面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目前我國的學校體育大部分已經脫離了體育的本質。
1.1、敘事研究法
敘事研究法是以研究主體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闡述某一現象,獲取一手敘事資料,并進一步解構、重構敘事資料,做出解釋性理解的一種研究方法。
1.2、文獻資料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書籍、報刊、網絡中已有的關于體育中考方面的文獻資料來研究本課題,總結我國體育中考的研究現狀、產生的背景以及體育中考的意義。查閱盤錦市實施體育中考以來的有關資料,對有關資料進行整理,為論文尋找更為充實的理論依據。
2.1、學校體育發展現狀
最近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不斷高度重視學校體育的發展,也認識到了我們的體育課越來越偏離原本的軌道,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已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學校體育改革步伐,學校體育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中國體育問題很多,但唯獨體育課和課外鍛煉,被歷史性地寫進了中央決定,這也預示著國務院一定會適時出臺相關文件,引領學校體育改革發展。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現狀可以概括為體育課開課不足、上課不規范,早操和課間操流于形式、過于簡單,課外體育活動少、開展難,體育場地條件差、器材設備匱乏,專職體育教師嚴重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但黨中央對于學校體育也很重視,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文件提出到2020年,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總體達到國家標準。《意見》對體育課時和鍛煉時間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要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堅持每天出早操等等。
國家體育總局也發表文章《班主任與學校體育:體育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表達了體育作為一種精神的傳遞有其重要的發展意義,對孩子未來遇到挫折與成功時所必備的心理素質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一名曾經的專業運動員,本人認為學校體育目前發展有很問題,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學校體育未來發展的機遇和方向。
2.2、學校體育的制約因素
首先,我國的高考制度制約了學校體育,甚至是體育的發展。體育在我國高中已經可以算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雖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部署中,針對學校體育工作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以及《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要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但在學校體育工作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我們確實沒有在高考的科目中給體育應有的地位。
其次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里面,“只有學習不好的人才回去練體育”,“玩體育”這些錯誤的概念,身體素質好的同學只有在學習不好的前提下才會有可能去接觸體育,換句話說即使他對體育有興趣,他如果投入大量機會去研究體育運動,他會被家長,老師所反對,俗話說“體育不就是一個玩么?有什么好研究的?”
最后我認為是體育教師的專業性不強和文化程度不高制約了學習體育的發展。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體育教師大部分都是由體育學院和部分退役運動員構成,體育學院出來的體育教師雖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大部分人對于體育都屬于半路出家,對于體育的理解也僅僅只是達到了標準技術動作的層面,無法將體育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曾經有這么一句話“如果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你的眼里只有那25米的對岸,那么你將永遠也學不會游泳”,同樣,我們如果只是單純地傳授技術特點,而忽略或者根本講不出來每個體育項目所具有的體育精神。我們也就無法使同學真正熱愛上體育,就更不用談終身體育意識了。
第二,是國家政策方面對于體育教師的待遇問題一直得不到改善,一些基層調查顯示,部分體育教師很有責任心,通過后期的鉆研以及自己的訓練經驗,也可以培養出不錯的運動員,但大部分學校對這些體育老師并沒有什么實質上的獎勵,也就是說你即使做了也不會得到獎勵,還有可能要擔負一定的運動訓練時出現的責任與風險,這也大大的限制了體育老師對于上好體育課的熱情和對于鉆研出一套適合學生本人的運動訓練方法的創新能力。
3.1、競技體育的現狀
競技體育生成于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矛盾的過程中,競技體育的歷史使命是群落勞動、戰爭和榮譽的要求。人類的和平期待和共通性賦予了它表達類個體的追求,人對自然的挑戰與和解和人與人的和諧。競技體育的娛樂性,積極性與示范性促進著的職業體育又為個體發展在競技體育這個領域中找到了意義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后,我國榮獲世界冠軍和打破紀錄數兒乎增長了10倍,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其發展的速度更是迅猛的增長。其實事實證明,中國己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競技體育強國。
3.2、競技體育的價值
競技體育價值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競技體育的目的價值:目的價值的核心是自由價值,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首先是生命價值。生命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價值,它是由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延續的價值和超越生命的價值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即人們是通過具體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的創造來實現生命價值的。
(2)競技體育的工具價值。競技體育的工具價值是指價值主體以競技體育活動這一客體作為工具,運用競技體育本身的手段,來滿足主體在其他的領域的活動的需要,以實現其社會的活動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主體(人)使競技體育具有了其工具價值。競技體育的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教育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科技價值等是工具價值的具體體現。
競技體育在很多人看來只是適合很多具有體育天賦的特定人群,而如果將競技體育的那一套措施放在學校體育里面是不合適的,但本人認為這是所謂的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都是體育,而我們的體育課就叫體育課,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提高身體機能,增強心理對外界環境的發生的一切的適應能力,并且培養學生們的終身體育意識。所以,我們必須將競技體育的訓練方法盡可能多的加入到學校體育當中,很多人會說,競技體育的訓練方法如果強加給學生,有些學生天生不是和練體育,如果依舊這么訓練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可我認為這是外行的體育研究者對體育的所謂“常識性理解窮矮搓”。下面本人根據目前學校體育出現的幾個問題的角度來論證一下個人觀點:
(1)體育課質量不高,社會對體育重視不夠:我國現階段的體育課模式化太嚴重,所謂50米、擲實心球、立定跳遠、仰臥起坐、1000米、引體向上,從專業的角度來講,根本講不出這幾項身體指標能代表什么素質,也說明不不了我國體質健康的培養方向到底到底是什么?我們只是前篇一律的走一個形式上的體育課。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幾項測試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簡單易行”,不用怎么練大家都會。負責任的老師可能說帶學生多練練,維持一個基本上的所謂的“體質健康標準”,不負責任的老師直接就是放羊似的上體育課,項目簡單,不用訓練大家都能做,體質數據甚至可以私自的改一改。可想而知,這樣的體育課,如何我們自己的體育人都尊重不了何談社會呢?
在學校體育界有一個特殊現象,體育老師大多數不受重視,但個別體育老師在學校的地位很高,甚至超過班主任。這些個老師幾乎都是帶校隊訓練的并拿過省級,市級好名次的老師,而且有的訓練隊的人數很多,老師可以同時帶上百人的隊伍,還分配了很多助教幫助進行管理,訓練呈現非常專業的系統化,試問這樣的老師怎么可能不受人尊重?
(2)大部分體育教師不受尊重,待遇不高:本人調查了山東省的21所學校的體育老師,每個體育老師反應的內容有以下幾點:第一,校長不重視體育,各種形式主義。第二,校長重視體育,給體育老師很大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能力,但沒有經費,凡是自己想辦法,得到榮譽給予精神上的表揚。第三,校長不重視體育,但自己重視體育,有一幫渴)望練體育的學生們,自己一直在想辦法爭取。第四,校長重視體育,訓練隊發展的也很好,隊伍很龐大,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場館優良。
(3)場地,設施不足過于陳舊:首先聲明對于一些項目確確實實需要場館的支持比如游泳等,而且對于傳統的足籃排,也確確實實如果有一個體育館對訓練計劃的制定可以說是有關鍵的作用。所謂的場地,和設施不足這并不能代表訓練無法進行,更不能作為訓練無法進行的借口。作為一名專業的體育教師,對于自己從事的專項理解一定很深,所以一定會有很多辦法去模擬場地的環境,沒有相應的器材,自己可以想辦法去用已有的器材去代替。
學校體育要想改革,如果從體制上改革,第一效果慢,第二改動大,第三風險大,如果失敗了,誰也付不起這個責任,而如果能將像我所說的,將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只需要做到相關的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對退役運動員進行文化教育,對體院大學生進行專業化的系統訓練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將學習與體育相結合,不應該出現“學習不好的練體育”的怪像,體育應該促進學習,在達到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培養的是學生們的價值觀,使他們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各種得與失。
對于我們體育人來說,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培養的一批又一批的人具備了對體育的正確價值觀,使他們真正了解體育,我們的相關體育產業也會被帶動起來,我們體育的位置才會被社會擺在應有的位置上,但這個過程很漫長,任重而道遠。
[1]劉雪峰.論競技體育歷史使命的實現[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6.
[2]梁曉龍,鮑明曉,張林.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內涵及歷史發展[J].體育科研,2005,(6)26.
[3]梁曉龍,鮑明曉,張林.舉國體制與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戰略及現狀[J].體育科研,2006,(1)27.
[4]樊申元,秦紀強,孫文樹.普通高校開展競技體育的意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7.
[5]徐偉,姚蕾,藺新茂,周珂,丹娟,侯方方,余欣蔚.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制約因素——來自基層的調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8 (39).
[6]顏天民.競技體育的價值研究[J].體育科學,2000,1(20).
G807
A
1006-8902-(2017)-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