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艷,王 燕,鐘明芳,于海萍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現狀
劉香艷,王 燕,鐘明芳,于海萍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老年產業的人才需求逐步擴大,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正處于探索階段,主要對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內容和主體等進行闡述,同時對目前研究的局限性進行分析。
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實訓基地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22億人,占總人口的16.1%,隨著老年化的逐漸加劇,國家對于養老服務專業的人才需求急劇加大[1]。目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已經有許多高職院校和少數本科院校開設此專業,針對此專業的人才培養采用最多的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模式,本文主要對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中的應用現狀進行探討。
校企合作通常是指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技術合作,是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以高校為技術供給方的合作關系[2]。隨著經濟水平及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國教育領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目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學校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迎合社會需求,更加體現教育的職業化特色[3]。
雖然經過積極探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一系列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國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仍主要以學校為本位[4],相對來說發展滯后。同時任何一種合作的內在動力都來源于共同的利益,沒有利益的驅動,合作就不可能深入和長久[5]。
當前,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大多開設于高職高專院校,主要為養老產業培養專業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運用既能有效利用企業資源為教學服務,又能依托養老行業體現人才培養的專業性,進而更好地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校企合作能使高校準確把握涉老機構的人才需求,使高校與企業的資源得到有效應用,進而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就業,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6]。
2.1 校企合作方式
2.1.1 師資合作的方式 通過聘請行業領域專家等來校授課和指導,同時校方派教師和學生到行業機構中進行頂崗鍛煉和實習。這是目前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比較常用的合作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校方能吸納一線行業的經驗等,行業機構既能得到一定的理論指導,又能獲得一定的勞動力。
如黃巖松等[7]對培養模式的研究中顯示,校方聘請行業機構專家對學生進行校內實訓指導,學生到行業機構進行頂崗實踐,學校教師定期到行業機構進行鍛煉,同時學校還定期對行業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校外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和能力。常麗平等[8]的研究中指出,在師資方面,邀請行業專家對學生進行授課和對教師進行培訓,或讓年輕教師到企業參加頂崗鍛煉,注重雙師型隊伍的建設。戴東坡等[9]的研究中對于師資建設方面,也采用聘請行業專家到校任教,學校教師定期參加企業鍛煉的形式。
2.1.2 實訓基地合作的方式 實訓基地的建設對于培養學生的技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校企合作方面,校方除注重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外,還更加注重對校外實訓基地的拓展和使用,這也是校企合作形式的重要體現。學校依托行業機構,讓教學課堂走進真實的老年服務機構,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際操作,真切地接觸到服務對象,更直觀地去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的鍛煉中進一步提高技能。
如侯曉霞[10]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中指出,學院除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外,還通過與涉老機構合作,積極創建校外實訓基地,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通過親身體驗培養職業能力。
2.1.3 訂單式培養的合作方式 訂單式培養是指學校以企業的訂單為依據來組織學生的培養工作[11]。訂單式培養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校企雙方的緊密合作,由企業提出人才培養的目標,學校和企業根據目標來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2.2 校企合作的內容及主體
目前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進行校企合作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但是總體比較松散,包括對人才方案和目標的制訂[7]、教材教學參考資料的完善[6]、課程體系建設[10,12]、課程開發以及實踐教學[10]等。校企合作的主體主要是院校和相關的養老行業機構。在本專業的合作過程中,依然沒有擺脫以校方為本位的合作模式。比如在教學評價方面,還是以教師、學生為主,而涉及企業和相關服務對象的評價卻較少[12]。
2.3 研究的局限性及啟示
2.3.1 合作層次較淺,形式單一 從目前的研究現狀可以看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的層次較淺,校方更多的是尋求人才培養的實踐場所,用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更深層次的利益共享和相關文化的融合則很少體現,導致合作的形式較為單一[13]。本專業的校企合作更多依靠雙方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心奉獻精神,但是企業是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的,長久的合作利益不均衡會造成校企停止合作。
2.3.2 校企合作難以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企業是否能真正參與進來對于校企合作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融入了企業的需求和文化,才能切實體現職業教育的職業化。但是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企業更多是僅為其提供一定的便利,而企業真正參與進來與校方進行共同探討的卻很少。各個研究中對于校企合作的內容方面沒有標準可依,院校之間也缺乏一定的合作與溝通,使每所院校的校企合作也各不相同,相互間借鑒較少。
2.3.3 企業的介入標準不明確,缺乏政府的制度支撐 我國的養老行業除各地的福利院、養老院外,還有很多的私人養老機構和外資機構的養老產業,還包括居家養老的機構等,各種養老機構介入校企合作的準入標準沒有界定。而在很多的公辦養老機構中,也沒有制定明確的校企合作制度,導致目前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基本處于摸索階段。
鑒于以上研究狀況,我國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尚待完善,加強政府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如何讓養老行業機構開展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2016-10-14.
[2]李正衛,王迪釗,李孝繆.校企合作現狀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浙江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1):150-154.
[3]曹蕾,金幸美,王鳳,等.校企合作模式在養老護理員職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108-111.
[4]張利庠,楊希.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職業教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56-59.
[5]劉文清.構建利益驅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5):10-12.
[6]張俊浦.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途徑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4(12):52-54.
[7]黃巖松,陳偉然,潘國慶.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探討[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3):66-68.
[8]常麗平,張春梅,王建軍.張家口市社會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8(4):22-24.
[9]戴東坡,蘇獻宇.淺談職業學校深化校企合作內涵建設之路——以金肯現代學校護理(養老)專業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7):240.
[10]侯曉霞.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9(2):127,240.
[11]李智,周帆.高職訂單式培養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3(12):240-241.
[12]劉茜.校企合作視野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評價體系探析[J].職業,2015(5):85.
[13]孟令君,韓振秋,劉利君.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訂單式培養實踐教學的完善[J].社會福利,2012(2):2-6.■
G40-03
A
1671-1246(2017)10-0013-02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院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