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英,鄧現梅
(山東省濟寧技工學校,山東 濟寧 256600)
技工類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與探索
劉軍英,鄧現梅
(山東省濟寧技工學校,山東 濟寧 256600)
結合目前技工類院校實際情況,針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調研論證,提出建設思路與方案,為技工類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借鑒,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師資保障。
技工類院校;雙師型教師;人才培養
近年來,技工類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備受關注,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也受到技工類院校的重視,技工類院校期望通過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和問題,值得我們研究與探索。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雙師型教師是指教師不僅具有教師資格,還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即具備教師與技師兩重身份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較高的專業素質,足夠的知識儲備,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熱愛教育事業。技工類院校教師必須凸顯職業技能,讓學生成為企業的能工巧匠、技術能手和操作標兵,為國家培養“大國工匠”,同時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1)目前社會對技工類院校存在誤解,導致技工類院校生源質量不高和數量不足。很多家長認為,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技工類院校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仍然束縛著許多人,嚴重影響了技工類院校的發展,也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甚至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2)師資來源單一,學校發展缺乏動力。現階段,由于技工類院校從企事業單位引入技能型人才較難(如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所以,它們會從各高校招聘應屆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這些畢業生雖然知識豐富,但是幾乎沒有實際工作經驗,且大多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這種單一的教師來源直接導致技工類院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格,雙師素質不高,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3)由于教師工作量大,每周上二十多節課,沒有時間去企業實踐,因此只能利用假期到企業實踐一兩周,常常走馬觀花,很難深入到崗位一線體驗;有的教師因學校經費不足,實踐沒有報酬(課時費),故實踐積極性不高;還有的教師自以為上課多年,專業技能水平高,沒必要去企業實踐。這些主、客觀因素導致一線教師長期缺乏技能鍛煉機會,久而久之對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標準一無所知,嚴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4)激勵機制不健全。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激勵制度和政策,在職稱晉升、業務提拔、獎金分配等方面,沒有硬性要求,導致教師不重視自身專業技能水平提高,雙師素質難以達標。
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對專業教師的特殊要求,技工類院校領導要轉變觀念,要求所有專業教師具備雙師素質,通過建章立制,劃撥專項經費,限定每年企業實踐不少于一個月,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實踐、外出培訓,多形式、多渠道培養雙師型教師。對在企業實踐的教師給予適當報酬,報銷相關費用,如交通費、生活費、材料費、加班費、服裝費等,在職稱晉升、業務提拔、評先創優等方面,將在企業實踐經歷作為硬性條件,實行一票否決制。
建立雙師型教師檔案,制定雙師素質考核評價標準,成立專門機構,防止考核流于形式。通過聽課、檢查教案、學生座談、教師技能大賽、學生技能大賽等,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評選技術能手教學名師、金牌名師,給予表彰獎勵,營造人人想當名師,人人想去企業實踐提升的良好氛圍。
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企業為學校免費培養教師,安排有經驗的一線工程師傳幫帶,制訂培養計劃,使教師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技術技能,達到雙師要求。同時,學校為企業輸送優秀畢業生,培養年輕員工,形成校企合作雙贏的良好局面。
學校人力資源部門招聘有一線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工藝師、運行維護師到校任教,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筆者分析了技工類院校雙師型教師缺乏的原因,指出雙師型教師培養和引進的途徑、形式、方法。通過制度保障、建立檔案、考試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多管齊下,多措并舉,相信技工類院校目前存在的雙師型教師缺乏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大大提高技工類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級技能型人才。
G451.2
A
1671-1246(2017)19-0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