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珍
(甘肅省財政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淺析中高職教育銜接問題及解決途徑
王莉珍
(甘肅省財政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目前,我國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是既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兩個層次學歷教育形式,其在銜接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中高職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專業設置缺乏連續性、課程設置貫通性差且內容重復等。要解決中高職銜接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進行科學的職業教育制度設計、明確中高職培養目標、加強課程銜接、實現教學管理無縫對接和實行畢業生“雙證書”制度,顯得十分必要。
中職;高職;銜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勞動者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職業教育必須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近10年,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從規模擴張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明確提出,要“適度提高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學校招收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比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這為中高職學制銜接及貫通培養提供了政策依據。
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和高職院校招生政策改革,中職畢業生逐漸成為高職院校生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高職銜接是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學生(家長)三方共贏的改革新政,實行中高職銜接是大勢所趨。但長期以來中高職各自為政,缺乏直接溝通,致使兩個層次的職業教育存在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專業設置缺乏連續性、課程設置貫通性差且內容重復等問題。因此,目前必須加強中高職銜接建設,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中職和高職教育協調發展。
中高職屬于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都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高職教育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在職業教育中發揮引領作用;中職教育側重培養技能型人才,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業教育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中高職培養目標的不同使得畢業生就業崗位不同,對能力要求不同,課程體系側重點也不同。但由于中高職長期缺乏溝通、統一協調的渠道不暢通、機制不健全,導致兩個層次教育之間的培養目標界限不清晰、層次不分明。中高職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還表現在中高職學校及其各專業在制訂培養目標時無統一依據和標準,存在各自為政現象。有的中高職學校以就業培養為目標,在教學中側重技能訓練,忽視了向上一層級相同專業輸送合格生源的任務;有些以升學培養為目標,忽略實踐教學,不利于職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養;有些以就業和升學兼顧為目標,課程設置及安排較為混亂等。
中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上的共同要求是從地區和行業發展實際需要出發,專業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前提。目前,中高職學校專業設置的契合度和銜接性不高,存在專業設置“不對口”現象,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專業目錄。教育部于2016年頒布《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共計760個專業,2017年開始執行。而中職仍執行2010年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共計321個專業。中高職在專業名稱、分類、要求及修訂時間上的不一致,是當前中高職專業銜接的大障礙。
近年來,職業教育引入了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對課程體系、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由于中高職課程對接統籌規劃協調機制尚不成熟,對課程建設缺乏系統性設計,沒有制定統一的課程分類標準。中職階段專業課程較多,理論知識過全過深,導致與高職階段專業課程及內容大量重復,教學目的、教學要求等基本一致,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層次性無從體現。另外,中職畢業生基礎差,而高職為減少資源消耗,將中職生源與普高生源混合編班,同起點教學,忽視了兩類學生的基礎差異,不利于對學生的培養。要解決這些問題,需完善中高職課程設置一體化設計制度。
中高職銜接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中高職銜接的“接口”相對狹窄,局限性大。在銜接對象方面,只拘泥于學校正規教育形式的銜接,而對往屆生的深造需求不予重視;在銜接內容方面,只關注學歷銜接,而對職業能力的銜接及中職學生的頂崗實習不予重視;在銜接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生硬粗糙、缺乏人性化等問題,在學制管理和目標導向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做好專業設置的銜接,為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教學基本依據”。高職專業設置是中職專業設置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因此,中高職學校在設置專業時,要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需求,與時俱進,促進其與產業需求和職業崗位對接,研究制定統一的專業目錄。
中高職制定培養目標時要以同系列專業為前提,圍繞經濟社會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科學確定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層次、類型及目標定位,確保學生在各學習階段獲得相應的職業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和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要做好中高職培養目標銜接工作,需做好以下3點:
(1)分清中高職差別,各自找準定位。中職培養目標以塑造人格、打好基礎、培養技能為主,高職培養目標為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廣、素質高等。
(2)中職教育推行人才培養“雙軌制”模式。有些中職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就業,有些通過升入高職提高學歷和技能。
(3)中高職培養目標的銜接采用高職向下對中職模式。高職根據中職人才培養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來進一步對應提升,從而實現兩者培養目標的銜接。
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核心。中高職課程體系設計必須以職業和技術為核心,充分考慮就業市場需求,依據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瞄準職業崗位或者技術領域的實際需要,確定不同專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設置前后關聯、有效遞進、相互銜接的課程模塊。在教學任務確定方面,既要注重中職與高職之間的差異性,又要兼顧其連貫性,凸顯人才培養定位的層次性和階段性,從而實現中高職課程體系的銜接及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之間的對接。
(1)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中高職專業貫通的課程標準體系,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及要求,避免課程設置重復等問題。
(2)從兩個層次教育人才培養規格入手,分層遞進,確保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對應性,整合教學內容,避免重復。
(3)建立中高職課程學分互認制,使中高職考核銜接,避免中職學生升入高職院校重復學習,節省時間與精力,使教學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4)明確兩個層次教育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高職職業資格證書的層次應高于中職,同時把兩個層次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納入課程體系,對接行業標準,實現中高職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的銜接。
(5)教材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根本落腳點,也是系統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教材銜接要以中高職培養目標銜接為依據,從源頭上把握編寫尺度,對接就業崗位和行業標準,避免內容重復,使兩個層次教材既有區分又相互銜接。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當前,我國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其考試客觀公正,社會認知度高,具有權威性。中高職學生參加這些職業資格考試,不僅可以考查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提高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因此,應根據就業崗位群確定中高職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及等級,并將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與不同等級的學歷證書對應,落實“雙證書”制度。
中高職有效銜接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布局、專業布局、招生等方面的統籌,加強中高職銜接方面的政策法規建設,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為中高職銜接創造條件;中高職學校應加強縱向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各自教學資源,在招生考試、專業建設、課程開發、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師資培訓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強中高職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設,對中高職師資進行整合,充分發揮職教集團的作用,實現校企聯動,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步伐,為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中職學生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實踐技能和學歷。加快中高職銜接,既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高職學生個人層次和內涵提升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中高職教育銜接體系,必將為我國中高職教育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G420
A
1671-1246(2017)19-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