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玲,吳智玲,潘中娟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630)
形成性評價在藥用化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謝建玲,吳智玲,潘中娟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630)
概述藥用化學基礎課程的特點以及目前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將形成性評價引入中職藥用化學基礎課程教學,以激發中職生學習藥用化學基礎課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藥用化學基礎;形成性評價;課程教學
藥用化學基礎是藥物分析技術、中藥制劑等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教材內容多、理論性強且抽象難懂,盡管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花費大量精力,但教學效果仍不盡如人意,一些難理解的理論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加之近年來中職生源質量大幅度下降,僅采用傳統的一份考卷評價方法,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才能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調整現有教學方式,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以適應學情需要。
形成性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評價和及時反饋,這種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所做出的評價,其核心是對學習過程的反饋[1]。該評價方式旨在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愿望,善于溝通、聯系實際,能解決實際問題[2]。在藥用化學基礎課程中采用這種評價方式的目的是尋找最適合中職生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使之真正成為有利于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評價方式。
藥用化學基礎課程是醫藥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采用的《藥用化學基礎》教材主要由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壓縮組合而成,理論知識寬泛、繁雜。實驗是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技能操作。課程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強調理論與應用相結合。
1.3.1 理論知識寬泛、繁雜、枯燥 對中職生而言,學習藥用化學基礎理論知識有一定難度,一是因為中職生本身基礎薄弱,對相關化學知識知之甚少;二是化學知識比較抽象,采用傳統的講解方式,方法單一,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此外,中職生很難在學習各章節內容時將其連貫起來,容易學了后面忘了前面,嚴重影響藥用化學基礎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與學習興趣,使他們知道怎樣學、為什么要這樣學,怎樣學、怎樣做才能更好。
1.3.2 實驗內容缺乏綜合性 藥用化學基礎實驗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鞏固已學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并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應用結合起來。例如,目前開設的實驗有熔點的測定、粗食鹽的提純、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滴定分析基本操作、高錳酸鉀溶液的配制及標定、常壓蒸餾、簡單分餾等13個,這些實驗的開設,有利于學生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由于單個實驗非常簡單,而綜合實驗則需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要篩選典型的實驗項目以達到要求。例如,綜合實驗項目“石灰中總鈣的測定——酸堿中和法”是訓練學生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常用分析儀器的基本操作→鹽酸溶液的標定→石灰粉中總鈣含量的測定。通過這個綜合實訓項目,學生在物質的稱量、溶液配制、溶液標定、滴定分析、分析計算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并將已學的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校藥用化學基礎課程共72學時,其中實驗課20學時,理論課52學時。因為傳統評價存在上文提到的一些問題,所以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提高知識應用能力考核比例,以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評價體系包含提問和討論、小組報告、實驗考核、操作考核、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部分,具體分為理論課考核、實驗課考核與平時考核3部分。
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多為學生創造討論機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
課前,教師或學生可提出一些與上節課內容相關、與新課有聯系、能發揮學生想象力的問題,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答案要有一定的靈活度,只要能用大家可以理解的方式說清楚即可,提問者和回答者根據問題及其回答情況以一定比例計入期末考試成績。課上,說一些具體的化學現象讓學生討論,可以是小組合作,也可以是自由辯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情況,教師查漏補缺,鼓勵大家積極參與,不要選一看書就知道答案的問題,應聯系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動腦筋思考,對積極回答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并給予一定分數。講完一個章節后,讓一些學生列出總結性提綱,另外一些學生針對提綱進行復習,在總結過程中要求學生講重點、難點,且每個人都上臺。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專業知識的全局觀,化被動為主動;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每個知識點學習結束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并根據學習內容設計一定量的習題,習題中必須體現本知識點所包含的內容。進行課堂測驗,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據測驗的反饋信息加以改正,幫助每一位學生掌握本單元內容。對出題的小組根據出題情況給予表揚和肯定,并加一定表現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在網上瀏覽課件,進行網上討論、網上作業、網上測試等,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考核。
化學實驗是藥用化學基礎課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實驗課不能采用單一的評價方式,應采用形成性評價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觀看實驗視頻,以小組為單位,對課前學習的操作進行提問,每堂課找一位學生實際演示整個實驗,其余學生和教師一起觀看,根據學生的動作,歸納出本次實驗的注意事項及成敗的關鍵。在學生實驗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糾正,教師巡視,隨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對在實驗過程中表現特別好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并加分,鼓勵學生上臺展示。
在實驗評價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實驗報告書寫情況,操作可以展示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報告書寫則能鍛煉思考、分析以及表達能力。很多實驗由于是合作完成,有些學生會過度依賴搭檔,待實驗結束后抄襲他人實驗結果。還有的學生實驗失敗了,卻在實驗報告中通過改變數據等方法更改實驗結果。因此,批改實驗報告時重點要看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部分。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既團結合作又獨立思考,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反映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采取平時成績、實驗操作考試、理論考試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傳統的理論考試題目主要來自書本,有標準統一的答案,這就可能出現抄襲、舞弊等現象,所以要加大平時成績的權重,把平時的討論、提問等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甚至將考勤等情況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責任心等。
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形成性評價方式多樣,形式靈活,內容豐富,涉及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關注的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情感、目標、態度、策略等,而不是一味地關注成績,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單一的評價,而是在多元的評價中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最大程度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由于評價方式多樣,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能增強自信心,調整在學習過程中表現不好的方面,培養自我分析、調整能力。
形成性評價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藥用化學基礎是一門課程,既需要掌握相關知識,又需要培養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而傳統評價方式能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有機物質、無機物質,什么是分析化學,但卻無法讓學生知道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如何掌握這些方法。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有所忽略。所以,形成性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的培養。
[1]胡小鵬.形成性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教師),2010(4):157.
[2]陳學梅,湯云飛.形成性評價的內容與方法文獻簡述[J].考試周刊,2016(28):152-153.
G424.74
B
1671-1246(2017)19-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