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潔
(河源市衛生學校,廣東 河源 517000)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探討
魏 潔
(河源市衛生學校,廣東 河源 517000)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中職護理專業教學帶來挑戰。但若能構建“互聯網+教學”課堂模式,便能化挑戰為機遇,使專業教學生動有趣,教學內容實用易學。
互聯網+;中職;護理專業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著社會各個領域的進步。近年來,“互聯網+教學”“互聯網+圖書館”等技術層出不窮,意味著“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學習等各方面的擴散和應用過程[1]。
中職護理教育也在利用互聯網創新教育技術。比如現在流行的在線學習方式,就已經成為一種廣為人知的互聯網學習方式。作為一名中職護理專業教師,要具備適應社會能力以及創新的教學思維與方式,能夠為教學提供新想法并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
“互聯網+”給傳統課堂教學帶來挑戰,但也給教學改革帶來了可能和機遇。如果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創新教學模式,則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互聯網對中職護理專業教學的影響進行探討,以尋求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模式。
中職護理專業教材作為中職護理專業教育重要的載體,是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依托。隨著職業教育教材的市場化,各大出版機構紛紛進入中職護理領域爭奪市場。據統計,僅2014年的全國性中職護理專業教材就有人衛版、科學版、人軍版、四軍大版、江蘇科技版等十余種,省版教材更是不勝枚舉。
眾多的教材出版,必然導致教材水平參差不齊。一方面,中職護理專業教材同質化現象嚴重,比如很多教材的模塊名稱基本一致;另一方面,書本知識陳舊,跟不上護理技術發展步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水平不斷提高,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傳統教材的出版時間大多在4、5年前,有些甚至更早,導致書本知識不符合醫院護理實際。
護理專業實踐性很強,僅靠教師說教和有限的實訓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傳統教學強調操作程序的精確性和動作的規范性,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重點示教,學生沒有質疑也不用思考,完全是被動接受,這就導致學生在臨床護理操作時只懂理論不會操作。同時,由于中職學校經費有限,導致實訓課程、實訓器材、實訓場地緊缺,學生操作機會少。
研究發現,人們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一般能記住25%,通過聽覺能記住15%,假如把視聽結合起來,能記住65%。因此,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一些視頻資料,可提高教學效果。
“互聯網+”背景下,讓教師將教學材料以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展示,以使學生印象深刻。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思維能力與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學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有一個立體的概念,而利用互聯網資源,恰好可以彌補傳統板書教學的不足,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需要更強的創新意識,并提高各方面能力,如獲取信息能力、網絡工具應用能力、網絡資源選擇能力、資源研發與整合能力等[2]。
互聯網資源豐富,獲取便捷。比如,在優酷網、土豆網等,可以搜索到豐富的視頻教學資源;在百度、知乎、護理學習網等網站,可以搜索到最新的教材。但是,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具有人人可參與的特點,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備甄別信息真假的能力,有選擇性地獲取資源。
教師只有提升信息化水平、教學設計能力及課堂教學實施能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高效的課堂。教師可圍繞中職護理專業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節奏,強化引導、強化人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專業情感,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3]。
隨著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的迅猛發展,一些高校逐步建立了虛擬實驗室,通過終端計算機鼠標的點擊、拖曳等操作來使用模擬設備,在模擬環境下開展實驗,形成新型的虛擬實驗[4]。與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相比,中職學校經費與實驗器材等較為缺乏,因此,如果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虛擬實驗室,既能收到良好教學效果,又能節省學校開支。
對于一些危險性較大、易造成損傷的項目[5],可進行虛擬實驗。在教學中,可將虛擬實驗與實物實驗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反思,以便其更牢固地掌握該項護理技能。
中職護理專業教師是學生的專業引導者,必須勇敢地面對互聯網浪潮,并順應潮流。“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護理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如何有效地進行資源檢索、如何進行教學資源共享、如何把網絡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等。這需要護理專業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建立適合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出能滿足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張忠華,張萍.“互聯網+”背景下的德育應對[J].中國德育,2015(15):23-26.
[2]張旸,蒙澤察.“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的價值、限度與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10-17.
[3]魏銀萍,周小萍.淺談“高效課堂”建設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5(2):152,154.
[4]高航,陳霞,程丕顯,等.病理學虛擬實驗教學系統的建設與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65-68.
[5]涂英,鄧小茹.護理技能虛擬訓練系統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5,43(2):69-71.
G420
B
1671-1246(2017)19-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