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長8日舉行記者會,與中國有關或者不直接有關的全球熱點,基本上全涉及了。從去年兩會到今年兩會,大概是這些年世界局勢出“黑天鵝事件”最多的一段時間了,世界在晃動,中國站得穩嗎?我們的外交應付得了嗎?國人殊為關心。
8日的記者會上,王毅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自信。中國外長的自信不是裝出來的,它是國家外交狀態的真實呈現,是整個國家越來越自信的縮影。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整個世界似乎跟著炸了,很多國家的政府陷入驚慌。特朗普候任總統期間,一度向一個中國原則發難,中國理應是最惴惴不安的國際成員之一。然而在對美關系上,中國表現出那段時間里幾乎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定力,中美關系后來的平穩落地十分厚重,令人長思。
南海是另一幕有驚無險的“過山車”。2016年仲裁鬧劇高潮時,一些外部力量彈冠相慶,然而局面轉瞬之間就反轉了。雖然事情只過去大約8個月,但仲裁案已經讓人恍若隔世了。菲律賓重新成為中國的好朋友,越南與中國之間的合作也再次主導了兩國關系。南海局勢穿越動蕩回到了和平合作的原點,外部來搞“航行自由”的力量連茬兒都找不到了,只能無聊地閑逛。
王毅對中俄關系和“中俄美大三角”的闡述,以及對金磚合作的介紹,對中國是否愿做世界“領導者”的回答,尤其展示了信心。世界在告別零和時代,新興國家已經站在國際舞臺的中央,北京不驕不躁不卑不亢,這是個中國國家戰略總體上相當從容、進退有據的時代。
如今對中國相對最緊迫的問題大多出在東北亞,尤其是朝鮮半島。過去這里主要是朝鮮核導問題,現在又加上了“薩德”入韓,中國與平壤、首爾陷入雙冷淡。然而必須看到,半島問題再怎么鬧,也構不成對中國發展的戰略性阻礙。它們微觀上難控,宏觀上不乏駕馭的回旋空間。半島問題是中國一旦水過腳,就會有人淹到脖子的那種關系。
中國是個做事認真、一板一眼的國家。我們總是重視同每一個國家的關系,用心對待每一個問題。外界一旦說些什么,中國的輿情工作者馬上搜集起來,《參考消息》和《環球時報》每天還會把大量國際評論介紹給公眾。“外交無小事”的認識深入到中國全社會的心理中,我們在意外交,在意外部世界的感受。
然而如果做一個宏觀總結,如果按照世界的標準去看我們與世界的關系,就會發現,中國的外交狀態即使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也是非常好的之一。仔細看過王毅外長的答記者問,我們國家的麻煩事就那么多,對已經有了今天這樣力量規模的中國來說,它們真算不上什么“大麻煩”。
“一帶一路”峰會今年將在北京舉行,它大概將是中國迄今開過的最大規模的峰會。很有意思的是,它是如此多國家地地道道共謀發展的峰會。它穿透了傳統地緣,也不講貧富,更無意識形態的籬笆,而是彼此鼓勵擼起袖子一起干的超級聚合。只有充滿正能量和有力量的國家,才可能做這樣的召集。
王毅外長的記者會開拓了國人的視野,也帶給人們一份安心。當然了,中國人信奉的哲學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了促中國崛起更為世人接受,也為了使中國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更加順暢,與各國的發展更渾然一體,中國外交仍任重道遠,在未來很長時間里繼續砥礪前行。▲
環球時報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