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強龍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2
摘 要 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正日趨完善,相關的穩健原則作為最基礎的會計準則,愈發被人們所重視。本文對穩健原則進行了簡要概述,然后針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適用性展開了具體分析,并最終提出了一些穩健原則在上市公司當中的具體應用,以期能夠為相關的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內容。
關鍵詞 穩健原則 上市公司 適用性 實際應用
處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各類信息資源的流通速率愈發加快,針對身處激烈市場競爭環境當中的上市公司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越大,相應的發展機遇也將更多,而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要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在穩健原則之中所蘊含的傳統理念可對挑戰與機遇、風險與收益做到科學、合理的平衡,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在市場競爭中風險抵抗能力,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穩健原則概述
作為會計基礎準則之一,穩健性原則是企業會計核算中運用的一項重要原則,具備極其豐富的理論基礎與高水平的哲理性。穩健性原則又稱謹慎性原則,是指在處理企業不確定的經濟業務時,應持謹慎的態度。若采用會計要素來針對其予以類型劃分,穩健原則通常會體現出四種形態。第一,針對一切有概率出現的損失情況予以預先評估,但對有可能獲得收益的方面不做評估;第二,必須要具備有一定的根據來源,相應的在開展資產計價的過程當中,即便是降低評估價值,也要避免盲目性的抬高估值;第三,對于界定范圍相對較為模糊不清的資金支出,難以明確其究竟是費用支出還是資產收益之時,統一采取費用支出處置;第四,對于界定范圍相對較為模糊不清的資金收益,難以區分究竟是債務負擔還是資產收益之時,統一采取債務負擔處置。通過利用穩健原則,能夠極大的提升會計計量的準確性及謹慎性,這與我國傳統思想體系中的財務觀念也恰好一致。
二、穩健性原則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與其他原則沖突
在具體的會計實務工作當中,穩健性原則常常會同其他會計原則出現沖突。例如客觀性原則是將具體產生的經濟業務作為最終依據來開展會計核算工作的,相應的穩健性原則必須要在企業會計工作之中確定有可能出現然而卻還未能夠產生的損失及費用成本支出等。另外,穩健性原則在對出資者利益及企業利益的維護方面存在有極為明顯的傾向性,其是以多種形式來促使企業通過穩健行為來獲得收益最大化。依據以上狀況的闡述,在經濟活動當中,上市公司就必須要采取一些相應的手段與措施來對穩健性原則同其他會計原則間的關系做到妥善、合理的處置,以促使穩健性原則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價值。
(二)較強的主觀臆測性
在對穩健性原則實際的應用過程當中,通常較為依賴相關會計從業人員基于一定環境基礎之上的主觀性判斷,在具體的會計實務操作過程當中主觀臆測性十分明顯。因此,要利用好穩健性原則,就必須要不斷提升有關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與判斷能力,促進他們財務風險意識的增強,強化其道德素質水平,實現對會計實務操作的不斷優化。此外,因為企業類型的不同,在對外部信息需求、內部管理水平以及會計隊伍建設方面,常常各個企業之間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上市公司中應用穩健性原則之時,應當等到各方面條件較為成熟后,再進行大范圍的推廣,以確保對會計穩健原則的合理應用。
(三)穩健性尺度把握
在上市公司中應用穩健性原則的核心還是要明確保把握好“尺度”問題。尺度過大會導致其缺點過分暴露,而尺度過小則起不到應有之效,對于企業的財務現狀與發展成果難以做到及時、確切的把握,致使企業會計信息的應用者在作出相關決策之時作出錯誤判斷。
三、穩健原則對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分析
發生壞賬、資產價值降低,以及有可能出現的其它損失情況均是上市公司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從會計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來分析,企業的財務會計應當對于那些尚未完全發生或者雖然發生并對企業的經營事項以及會計事項產生影響的事件,不管其所帶來的損失或是收益怎樣,只要明確了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已經達到了某種程度,并且可就此作出適當的預先評估,企業便應當將該事件直接在有關財務會計資料當中直觀性的展示出來,并就對于此類情況的再次出現必須要采取同等對待態度,采取適當的會計穩健原則。因而,針對我國眾多的上市公司來說,不確定性事件最終是否會出現以及出現的可能性概率、時間和經濟環境的適應性,對達成公司財務目標所帶來的影響性等多方面因素,均是判斷與衡量穩健原則對于上市公司是否適用的重要依據來源。
從客觀性的角度上來說,穩健原則對我國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來說均具備有良好的適用性,同時鑒于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所普遍采用的穩健原則仍舊是基于傳統框架前提下。一來我國當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依舊是以委托代理的形式來實現對其主體目標的履行,而相應的會計政策則通常較為偏激,為了獲取短期經濟效益,而忽視了高額利益背后所潛藏的巨大風險性危機,對于有可能帶來的危害后果未予以充分的考慮;二來是盡管當前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已經在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中都有所應用,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針對原本的股本結構并未能夠產生強大的沖擊效應,法人股、國有股依舊在上市公司當中占據著絕對地位,而廣大民眾所持有的分散股權比例極其微小,在最終的公司決策當中時常會被忽略不計,由此也就導致了上市公司所能夠獲取融資的渠道較為有限,絕大多數的企業依舊僅限于通過銀行貸款及直接投資獲取資金,導致上市公司經濟發展規模難以快速擴張。
四、穩健原則在上市公司中的具體應用
(一)對可能出現的資產損失做好準備
上市公司在年度末期開展全面檢查工作就針對資產有可能出現的損失情況予以科學、合理的預估,同時加強對有可能減值的資產做好計提準備,此項措施是穩健原則在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工作當中的一類主要應用方式。其中主要就涵括了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依據上市公司投資時限的長短及投資主體計提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與短期投資減值準備;第二,依據存貨應當在期末時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對可變現凈值低于存貨成本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第三,鑒于并非每一筆應收賬款均可完全收回到賬,因而依據賬款可被收回的可能性,對壞賬減值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第四,鑒于在建工程和委托貸款的具體金額很有可能會與上市公司財務出現不相符的情況,因而可依據具體的實際差值來對減值情況做好計提準備;第五,鑒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本身所存在的行業特殊性,在對資產減值損失采取計提處理時,可增加針對貸款損失以及抵債資產等有關計算內容。
(二)縮短攤銷期限
為了提高前期費用成本,降低后期所面臨的生產負擔問題,通常在上市公司的有關會計制度當中都會做出明確的規定要求,針對合同未作出明確規定投資期限的長期投資所帶來的差額,長期股權投資“借方”差額通常攤銷期限均在十年以內。對于無形資產攤銷年限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規定年限和經營期熟短期限攤銷,若二者無法確定年限的應在十年內攤銷,若該項無形資產預計不能給企業帶來收益的,可按賬目價值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另外,鑒于目前所明確規定的開辦費攤銷降低到五年內并予以平均攤銷,因而在開辦費用金額相對較小之時,可以一次性攤銷計入管理費用。
五、結語
總之,對于我國目前的上市公司來說,穩健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但與此同時,也應當清醒、明確地認識到上市公司在應用穩健原則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上市公司應依據自身的實際經營狀況來予以適當的處置,確把握合理、適用的范圍標準,進而達到對各項會計信息進行科學評判與估計,保障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只有如此方可保障上市公司的健康、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鐵牛.論會計穩健性原則在上市公司中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5(28).
[2] 陳旭東,黃登仕.上市公司會計穩健性的時序演進與行業特征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