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波
【摘 要】初中是學生開始系統接觸歷史知識的初始期,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水平都已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相對而言比較簡單易學,所以只要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培養學生濃厚的歷史學習興趣并不是一件難事。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35
我國普通教育從初中階段開始正式開設歷史學科,旨在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對中國及世界的發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古今歷史的發展必定包含某一階段內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通過歷史學習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能使得學生形成高尚的歷史責任感。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其實并不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得當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歷史教學,老師應結合初中生的發展特點,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歷史作為一門人文類的學科,決定了其課堂必定需要老師通過大量的語言來達到傳授知識的效果,歷史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有時只單純的追求完成教學任務,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感受,難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要想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必須要將學生擺在課堂的第一位,在課堂教學中仔細考慮怎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一、生動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中講授生動形象的奇聞異事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從中學到知識和道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課堂講授要生動形象,充滿活力和感染力,同時還要做到語言調理清晰,邏輯清楚,通過語言的魅力讓學生真正置身于歷史長河之中,感受歷史學習的魅力。在學習某節內容時,首先老師要對這節內容進行系統講述,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初步認知,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語言要生動具體,并且要恰當的運用設問,為課堂設置懸念,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其次,老師要對課堂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教材內容進行解釋說明,尤其是一些事件的背景和影響及對后世的意義等這些學生不易理解的部分,老師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學經驗,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學生理解的更為透徹。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上,老師的語言表達是非常關鍵的,枯燥無味的言語會使得課堂氣氛沉悶無力,學生學習興趣低沉,感覺歷史學習味同嚼蠟,毫無樂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直接放棄這門學科的學習,而生動有趣的語言則更能刺激學生的大腦中樞,使得學生對老師的講解迅速做出反應,積極動腦思考,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老師在歷史教學中還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同課本知識加以結合,告訴學生一些課本上沒有涉獵的奇聞異事,這樣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新奇感以及對老師的崇拜感,容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善于運用啟發引導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學生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尊重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啟發引導為主,通過提問和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獨立思考,避免填鴨式的教學,將學生視為學習機器。在課堂上可以運用能夠起到啟發引導的教學方法包括問答法和討論法。
問答法即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要求學生回答,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首先,為了提出合理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充分的備課,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特點、已有的經驗、知識,準備好問題,并且確定好問題的順序以及過渡環節。其次,老師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能夠使學生產生思維上的興奮,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準備難易程度合適的問題,使問題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啟發性,保證班級里大部分學生都能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所見解。避免因問題太難而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同時,問題也不能過于簡單,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讓學生感覺如同置身濃霧之中突現一道亮光,從而產生繼續摸索前行的動力。另外,老師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當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一點眉目之后,老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進一步思考,因勢利導,讓學生逐步加深理解,老師要善于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特點,讓學生完成知識的重新構建。教師的教學還要保證善始善終,在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使學生形成一定知識認知之后,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從而更加準確的掌握知識。
如果說問答法是教師作為主導通過提問來啟發誘導學生,那么討論法則給了學生更大的主動性,通過建立小組,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積極建言獻策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運用討論法的首要因素是話題要具有吸引力,保證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并且問題要適合一個小組進行探討,具有層次感,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討論中學有所獲,同時,問題還要有討論和鉆研的價值,能夠激發學生積極的討論和思考。小組討論有利于學生集思廣益,在互相啟發中加深理解,老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討論中,對問題的認識不斷加深,能提高歷史學習的自信心,對歷史學習更感興趣,從而更能積極主動的思考,自覺的去探討解決問題。雖然說討論法是以學生為主展開的小組討論,但老師也要注意在一旁監督引導,幫助學生揭開一些模糊問題的面紗,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并注意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允許學生大膽保留自己的見解。如果學生的認識和正確的認知之間存在偏差,那么老師也要循循善誘,從學生的原有認知出發,逐步改變學生的思想認知,且不會使學生勇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受挫,讓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初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一定要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將老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讓歷史真正成為一門有血有肉的學科。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人文的過程中提高認識,不把歷史學習作為負擔,而是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去主動探索,讓歷史學習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而且將知識轉換為認識,提高思想人文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鉆研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