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琴
【摘 要】良好的課堂氣氛,更能促使“教學互長”,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能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優化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充滿活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氛圍 營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00
課堂教學氣氛是課堂的一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結合的表現,是一種獨特的心理氣氛。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興奮異常、相互感染、從而人人都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手段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熱情,加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課堂氣氛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1.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堂氣氛作為學生集體情緒傾向一旦產生,便能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因素反來作用于學生的情緒。情緒具有共鳴和感染性的特點。作為學生,情緒成熟較低,容易被集體情緒所控制。一旦如此,其思維態度也相應被制約。一般講,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其感知、記憶、創造能力都能大大提高,這特別有利于教學。
2.增大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習機會。一般而言,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學習機會與課堂氣氛有很大關系。積極的課堂氣氛能使絕大多數的學生參與教學,中差生主動配合教學,師生交往異常活躍,學習機會比較均等,這有利于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良好的課堂氣氛,它能使課堂教學做到恬靜與活躍統一,熱烈與凝重的統一,寬松與嚴謹的統一,造成一種和諧共振的教學情境。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靈活運用教學工具
在現代的教學方式中,能夠運用的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工具越來越多。通過這些方式和工具能夠很好的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率,最終教學目的。英語教學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背單詞,它應該更多的是強調交流和運用,所以應該更多的為學生創造這樣的情境去進行教學。通過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例如圖片、幻燈、錄音、多媒體等這些教學手段能夠更好地配合老師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愛用一些角色扮演和游戲來參與到教學中。
三、引入教學活動
在教學中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去餐館就餐的對話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面包等,上課時把它們陳列出來,講臺便成了餐館的柜臺。教師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顧客要喝飲料時說:“Could I have some bottles of orange(milk,pear)?”營業員就拿出該件商品回答:“OK。”然后問:“How many would you like?”顧客答“Three。”營業員就拿出顧客想要的東西說:“Here you are。”顧客說:“Thank you。”表演完一遍以后,教師再用學生學過的其他吃的喝的東西的單詞套用句型,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到臺上進行表演。表演的過程就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這樣表演了數遍之后,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新的句型。再如學習打電話、問路、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我都盡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四、創設交際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平等、民主、尊重的態度,指導學生,與學生共同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交際環境。教師在課堂上盡力用各種手勢、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表情感染學生;教師不但要以一個導演的身份出現,也要以一個演員的角色出現,給學生以演示和示范。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準備他們所說的內容,強調學生要用自己的話,述說大意;在同別人的對話時,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如果聽不懂對方的話語,請說:“I beg your pardon.”在說英語的過程中,讓學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語言流利上,而不是過分強調語言準確,也不要過多的考慮語法。還可以讓英語表達能力好的學生來帶動差的學生。每當學生用英語完成一個項目后,教師應該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又取得了進步,有一種成就感。
同時教師的態度要溫和,只要學生用英語說話,有一點進步,就要給予表揚。態度要真誠,努力找到學生做對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氣和不耐煩的情緒,要以尊重和友好的態度對待學生,珍視他們的勇氣,不嘲笑任何學生,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行為方式,而不是總期待學生符合教師的要求,要信任他們,等待他們接近教師的要求。
五、生活化教學
英語教學生活化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但此前、此后都有大量生活化的準備事項要精心做好。首先是生活化教學素材的準備。初中英語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涉及的知識點大多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能經常運用的知識。在準備教學時,教師應當先讓教材內容與本地、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更多地結合,為學生整理出本地化、本校化、本班化的語言應用內容,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事情練習課文中的技能。這其中包括把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家庭的生活內容、學校生活內容變成教學素材。另外,還可以引入學生經常會接觸到的英文資料,如英文廣告物品說明書、道路交通標志牌、公共場所標識語、外國電影、英語歌曲等,有意識地將其作為教學素材用進課堂,讓學生在學習最實用、最生活化英語內容的過程中掌握英語技能。
其次是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實施。除了服從應試的需要進行英語的學練之外,初中英語課堂應當盡可能多地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濃厚的英語應用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英語技能。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從而達到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目的。教師要根據課堂“劇情”的需要盡量給每個學生安排一個角色,使之真正參與到英語課堂生活中來,努力展現自己的應用能力。要特別重視利用媒體技術創造動感情境,為英語教學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再次是生活化教學環境的建設。多用英語需要環境,教師要創造環境讓學生有機會多使用英語。比如,布置富有英語氣息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生活、學習場所的語言標志要盡可能雙語化或英語化,要鼓勵在校園設立英語角、出英語墻報,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更多地用英語問候、交談,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模擬———鞏固———反復,最后達到用好英語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