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霖
【摘 要】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電商也面臨著物流體系不完善、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本文以重慶紅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剖析其成功的營銷策略,提出幾點關于“農村電商怎樣擺脫發展困境”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電商;發展困境;同質化;物流體系
一、重慶紅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簡介
重慶紅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位于重慶市南川區,成立于2013年12月,擁有注冊資本500萬。經營范圍包括線上交易和線下交易,旗下有 “圖個吉栗”、“南川土雞在線”、“淘鄉村”三個子品牌。
“圖個吉栗”:這是公司依托通過土地流轉所得的3000畝板栗園,與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合作研發,與重慶華生園食品集團合作生產。所有產品皆通過QS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核心)。
“南川土雞在線”:這是采用林下養殖方式喂養的土雞。公司引進了溯源管理系統,做到每只南川土雞都“持有溯源電子身份證”。
“淘鄉村”:這是專注于農產品交易的O2O電商交易平臺,平臺由紅曼農業和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共同開發,以銷售南川區農副產品為主,倡導由田間直達餐桌的營銷模式,平臺獨立運營、獨立支付,紅曼公司享有該平臺的全部軟件著作權。
迄今,紅曼公司的農副產品經營已形成線上以“淘鄉村”農產品電商平臺為依托、以微商城、PC端、APP應用為主要支柱的三大銷售渠道,線下以承包政府項目為主的銷售渠道。
二、農村電商普遍存在的發展困境
(一)農村電商運營成本過高,導致收入水平低下
隨著農業生產現代化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生鮮產品加入電商的行列,所以我們在網購平臺上面經常可以看到比如“農家自種大棗”、“純天然核桃”等打著農村生態綠色旗幟的農副產品,這些農副產品往往因為農產品的優良質量而具備較好的口碑。在電商的推動下,農村生鮮產品的售賣看似能夠持續地發展并且保持較好的勢頭。但是大多數的農村電商平臺在運營初期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經營成本的巨大壓力。
首先要考慮廣告宣傳方面,要擴大自家產品的知名度,就必須大力進行產品的推廣,要讓顧客群體知道了解自家的產品并且愿意購買產品,那么用在網頁搜索置頂排名上的宣傳推廣費和剛開始用于網購評價的刷好評的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其次作為電商,必須考慮物流運營成本,因為生鮮產品的特殊性,產品往往不易保存、容易變質或損傷,那么就需要保證一定的物流速度,這就需要與物流公司的密切聯系和良好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而線上消費者群體對于生鮮產品的購買會有多多少少的顧慮,因此一般都是小批量的購買,所以也就導致了入不敷出的現象發生。
(二)線上與線下收入不平衡
鑒于農村電商的特殊性,公司或者農戶不僅僅做農副產品電商,也會做線下交易,但是線上線下的發展情況極不平衡,造成收入不均,發展態勢并不可觀。以紅曼公司為例,作為一家以電商交易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其收入卻主要來源于線下。紅曼公司農副產品線下交易主要集中在政府承包項目,公司的農副產品在線下大多供給政府部門食堂,而紅曼公司在“淘鄉村”電商平臺上的收入只占總收入的兩成,這就與政府的大批量采購形成了巨大的差距。線上與線下收入的不平衡不能真正地發揮電商平臺的優越性和靈活性,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解決最終會對公司長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宣傳推廣力度小,促銷方式不到位
由于目前“淘鄉村”電商平臺主要的宣傳方式是僅僅是朋友圈轉發、百度推廣和老客戶推薦,所以比起目前全國知名的電商淘寶、天貓和京東,這都是非常落后并且效率低下的推廣方式。而且到現在為止,淘寶和京東已經掌握了互聯網電商類廣告80%的份額,可以隨時隨地不斷地通過電視和網站廣告進行大范圍地推廣傳播。
我們知道,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決策行為的過程時,會進行信息收集,那么其信息來源通常有四種來源:①經驗來源。指直接使用產品得到的信息;②個人來源。指的是家庭成員、朋友、同事、鄰居和其他熟人的信息提供;③公共來源。指的是社會公眾傳播的信息,如消費者權益組織、政府部門、新聞媒介、消費者等傳播的信息;④商業來源:指的是營銷企業提供的信息,比如廣告、推銷人員的介紹、商品包裝的說明以及商品展銷會等等。其中,商業來源的信息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決定起到告知作用。
那么可見,對于“淘鄉村”這一類微小電商,如果沒有較好的廣告宣傳形式和充足的資金,它們在淘寶和京東的覆蓋式廣告壓迫下所進行的宣傳是基本沒有效果的。
三、成功策略的借鑒
(一)建立農副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
農副產品溯源系統是在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飲食與健康的關系的背景下產生的,它是在產品供應的整個過程中對產品的各種相關信息進行記錄存儲的質量保障系統。目前大多數電商平臺在農產品銷售環節存在的而一個不足點就是,消費者無法實地查看農產品,不能真實地接觸了解農產品的外觀、質感,僅僅憑借幾張圖片和商家為主的文字介紹,消費者很容易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持不相信的態度。
紅曼公司就看準了消費者對質量安全高需求這一心理,在“淘鄉村”銷售的農副產品中添加了二維碼式的微溯源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二維碼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產品追溯標識以及生產過程的電子化監管。這就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查詢通道,消費者可以通過查詢農產品,真實地了解產品質量,知道其生產生長環境,大大增加了其對產品的信任度,從而增加購買量,并且在消費者的朋友圈里形成良好效應,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可以提高產品品牌效應,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此外農副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還未普及,這也是紅曼公司利用消費者追求新奇心理進行了獵奇式營銷。
(二)推出“私人定制禮品專家、節日福利”產品
目前消費者對于生活品質的需求更傾向于“私人定制”,這在消費者心理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某種尊重和與眾不同。“淘鄉村”電商平臺就順應這種趨勢,接受私人定制禮品,根據客戶不同的個性化要求為客戶量身定制相關產品。每逢中國的重大節日,“淘鄉村”便推出相應文化的定制產品,例如針對板栗在中秋推出烘焙板栗酥,在端午推出端午板栗粽,在春節推出熟制板栗仁。在農副產品電商經營中,同質化現象十分突出,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私人定制”的道路一定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收獲忠實的顧客群,從而開辟自己的營銷新天地。
(三)實行公益營銷——“淘鄉村@公益”
我國有許多企業都相繼開展了公益營銷活動,比如農夫山泉的“1 分錢”公益活動、哇哈哈的“愛心接力棒”活動、萬達集團經常對受災地區進行愛心捐助等。當一個企業經常從事慈善捐贈等活動的時候,會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消費者會更信任更愿意購買這些品牌的產品,這其實是良好公關的體現。紅曼公司的“淘鄉村”電商平臺就積極著力于公益事業,攜手重慶地區的公益組織,在重慶地區開展了多個公益項目,其中一個就是關愛留守兒童。公司在紅曼農業園建起了留守兒童之家,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就在無形之中為紅曼公司帶來了良好的口碑,樹立了正面形象,加強品牌效應,自然而然地擴大了宣傳推廣范圍和提高了消費者的主動接受度。
四、結語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目前還處在一個新興階段,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相信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深入發展,農村電商終將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多的改變與驚喜。
【參考文獻】
[1]洪勇.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02)
[2]林潔.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研究[J].南方農機.2015(01)
[3]張傳秀.農村電商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 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6(01)
[4]趙博.重慶農村電商的微營銷策略研究[J].河北企業.2016(03)
[5]賀愛忠,鄭帥,李鈺.公益營銷對消費者品牌信任及購買意愿的影響[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