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華
【摘 要】自進入到21世紀,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就呈現出了又好又快的勢頭,整個內蒙古自治區從2001年到2015年,GDP從1713.81億元增長到了18032.79億元,內蒙古地區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后發展較為迅速的地區,經濟的增速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那么本文正是在其迅速發展的基礎上對其背后發展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其研究的目的就是讓其相應的影響因素被擴大化,能夠使整個內蒙古經濟發展速度得以更好的維系。
【關鍵詞】經濟增長;內蒙古;因素;發展
2001年到2015年,內蒙古地區實現了從工業化初期向著中期的轉變,從總體上來看仍舊未改變“二三一”這一結構類型的產業格局,農牧業相對較為薄弱,同時服務業發展也較為落后。而全面、深入、透徹的對內蒙古經濟增長和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剖析則是找出其經濟增長推動力、利用好其發展機遇的關鍵,所以本文的研究對于內蒙古經濟發展的實踐來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三大要素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貢獻
內蒙古經濟屬于典型性的資本推動類型,所以科學技術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是較小的,和發達地區相比較低,甚至在這幾年還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而資本對于地區經濟增長的則明顯的高于發達地區,甚至成為了內蒙古經濟最大的貢獻者。一方面內蒙古經濟發展相對起步較晚,所以主要是以物質資本作為經濟增長的依據,有時候甚至為了經濟而犧牲效率的現象;另外一方面內蒙古地區非國有經濟發展較為緩慢,鋼鐵、煤炭、原料加工等資源性企業基本上被國有企業壟斷,這就導致了以資源為主的內蒙古經濟輻射和帶動能力不足的現象。
二、人力資本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影響
當前已經進入到了知識帶動經濟發展的時期,而知識則的hi由人力資本反映出來的,所以當前單純的依靠資源消耗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時代可以說已經結束了,從內蒙古地區來看人口總量的波動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口的素質卻在不斷的提高,但是與發達城市相比較仍舊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端人才上表現的較為明顯。所以實際上內蒙古地區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內蒙古地區教育投入水平較低,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內蒙古地區在人才吸引方面能力不足。這就導致了依靠內蒙古地區自身進行人才培養力度不足,而依靠引進人才又無法實現的現象。
三、能源供給及消費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影響
內蒙古在能源方面基礎較為雄厚,當前已經成為了繼山西省之后的又一個能源大省,短期內雖然能源實現了經濟增長的有效拉動,但是其卻帶來了環境等代價,所以對于內蒙古地區來說要想保證能源拉動經濟的長效性,必須要協調好能源、環境、經濟之間的關系。從整體上來看內蒙古煤炭、石油、天然氣及風能的儲量都是非常豐富和廣泛的,尤其是煤炭資源在整個內蒙古能源經濟結構當中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同時電力、有色金屬等高耗能的產業占比相對也較大。
在內蒙古的能源消費結構當中第二產業的消費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當前內蒙古的經濟發展正處于工業化發展中期,所以第一產業及第三產業相對發展都是較為落后的,對能源的消費總量是較少的,另外居民對能源的消費也不高,特別是農村地區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費都是較少的。
四、內蒙古經濟增長得以又好又快增長的措施
(一)發揮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內蒙古經濟增長應該通過夯實居民消費基礎為根本,通過消費來實現對地區經濟增長的拉動。面對當前內蒙古地區消費下滑的發展趨勢,我們應該把擴大內需來作為政府工作的第一大任務,依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將著力增加居民收入作為基礎,在收入增加的基礎上去刺激消費,從而實現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和帶動作用,有效的提高內蒙古地區居民消費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
(二)通過優化投資結構來實現對投資規模的有效控制
對于地區經濟增長來說投資是有效的調節器和源動力,分別的從經濟需求和經濟供給兩個方面來促進經濟的增長。第一個方面,可以通過當期的需求總量去有效的推動總需求的穩步增長;第二個方面可以對當期一級后期的經濟供給能力增加來進行經濟的有效推動。但實際上單純的依靠投資來進行經濟的帶動對于地區經濟發展來說風險還是較大的,在投資拉動經濟的同時消費增長必然會受到制約,那么從內蒙古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可以考慮對投資的規模及結構進行合理規劃,作為政府來會所應該制定出有關政策,將投資引入到高新技術產業、教育、第三產業及科研等領域中,而對于那些污染較大、能源消耗較大或者是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投資項目應該給予一定下的限制,既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需要保證社會效益。
(三)優化人才培養環境及人才吸納能力
人力資本的優勢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提高,一方面內蒙古地區可以通過提高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支出,從而加快整個內蒙古地區教育發展,在教育投入方面政府還可以鼓勵企業、社會等共同的進行教育經費的分擔,以此來實現教育投資渠道的拓寬;另外一個方面政府還應該優化當前人才的吸納能力,建立起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以及徹底的打破戶籍制度等對人才流動的限制,從而盡快的為內蒙古經濟發展引進更多的人才。
(四)通過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從而促進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內蒙古地區的能源消費主要是以煤炭能源消費為主的,而煤炭能源在消費的時候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這對于經濟發展“好”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同時也會對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產生制約效用,所以應該盡快的去優化能源消費機構,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性的能源,用此來破除內蒙古能源消耗對煤炭的過度依賴性。那么為了更好的促進環境和經濟的發展據需要做好節能降耗工作,當前內蒙古地區仍舊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期,所以對能源的需求總量是比較大的,而加強節能降耗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壓力,所以作為企業來說應該將國家有關節能降耗的政策充分的利用起來,不斷的對相應的政策和措施進行完善,做好技術創新工作。
(五)通過自身的優勢與京津冀地區構建產業鏈
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地方政府往往為了政績的需求會有著一些惡性競爭的行為,這就會阻礙到區域內要素的流動,但是內蒙古地區作為科技要素較少的地區在和京津冀三個區域建立產業鏈的時候是不需要考慮這一因素的,應積極的審視自身,主動的構建合適的產業發展鏈,最終實現有序的城市經濟發展圈。由于受到行政區劃的長期影響,當前內蒙古地區和京津冀協同區域尚未形成統一化的產業鏈規劃,這樣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導致互相輸出受到阻礙,這對于資源的配置是非常不利的。在經濟發展的進程當中產業鏈的構建是最為重要的動力資源,作為內蒙古地區來說可以依據自身的能源優勢來對自己的產業位置進行定位,從資源的角度出發,在發展制造業的同時還應該兼顧到自身擴散作用,承擔產業轉移,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當前,內蒙古地區還可以吸納京津冀地區的優勢產業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石油化工等,去開拓內蒙古區域內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另外內蒙古地區還可以和京津冀區域通過不斷的實現合作實現對接平臺建設的加速,不斷的破除制度和體制的障礙,充分的發揮出企業積極引導的作用,不斷提高做要構建的產業鏈附加值,不斷深化整個區域產業鏈,使得內蒙古地區的產業不斷向著集群化的方向發展。
五、總結
自改革開放后內蒙古經濟在國家的政策下得到了穩定持續性的增長,其中人力資本、三大要素、能源都是有效拉動其經濟增長的因素,而實際上這些因素在拉動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所以當前對于內蒙古經濟增長來說應該積極的去應對這些發展因素,從而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增長。
【參考文獻】
[1]張璞,張北.供需視角下內蒙古經濟增長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0(4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