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浩
〔摘 要〕作為合唱指揮的核心,預備拍的價值是不可取代的。預備拍貫穿在合唱指揮的所有環節當中,通過不同的打法、手勢特征、揮拍力度以及動作幅度和神情特征表達出不同的提示性功能,從而保證合唱演出的整齊性和演唱質量。
〔關鍵詞〕 合唱指揮 預備拍 運用 研究
預備拍貫穿于合唱指揮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對起拍、收拍、分句、呼吸、力度、速度提示、發音的一致,以及用來強調突出的詞、曲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預備拍主要包括兩種,分別是有拍點的預備拍和沒拍點的預備拍,前者對呼吸有明確的提示作用,后者則是直接從準備位置提起的動作。
一、預備拍概述
起拍和預備拍的藝術是合唱指揮的藝術表現核心,預備是對發音之前將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和唱法等向合唱發出的預示,預備拍貫穿于合唱指揮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其對音樂的表現有著重要的作用。預備拍主要包括兩種,分別是有拍點的預備拍和沒拍點的預備拍,前者對呼吸有明確的提示作用,后者則是直接從準備位置提起的指揮動作。
預備拍涉及到很多技巧性的表達過程,其中指揮者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無論是對節奏快慢的調整和控制,還是加強各種復雜拍子間的交替,只要指揮者能夠掌握好起拍、收拍、分句、呼吸、力度、速度等不同指示內容的基本含義,并在其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發揮,便可以實現對合唱團的有效管控,進而使合唱隊達到統一整齊的水平,因此,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1]。
二、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分析
(一)關于起拍的預備拍。起拍的預備拍是歌曲演唱的第一個預示拍,其統籌著演出的后續過程,是合唱演出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在合唱一些感情基調較為明顯、情感溶度較高的歌曲時,其前奏往往會用強烈的情感節拍進行代入。例如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水謠》,為了表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歌曲的開頭部分便引入了情感十分飽滿的女生合唱。這種歌曲的音樂風格在情感上要表現出美好、快樂、憧憬和優美等元素。鑒于音樂風格的情感特征,預備拍也要與之形成絕對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即在預備拍的動作中也要有相應情感元素的表達,這種預備拍的風格又可以成為強拍起唱。
強拍起唱的拍揮軌跡是一個拋物線甩出去,合唱指揮在準備過程中首先要有一個抓的注意手勢,然后在進行預備的彈的手勢,預備過程中還要通過吸氣動作加強情感的代入感,之后就像模仿演奏者撥弦一樣作出強勁和短促的撥弦動作。從強拍的后半拍起唱的預備拍、從第二拍起唱的預備拍以及從第二拍后半拍起唱的預備拍等均與強拍起唱相似屬于起拍時的預備拍。因此,綜上所述,預備拍在起唱環節中的應用是為了提示演唱者何時準備起唱,應該代入怎樣的情感起唱[2]。
(二)關于收拍的預備拍。收拍過程中的預備拍與起拍過程中的預備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地位,即提示合唱結束,將音樂收掉。收拍的預備拍表達直接影響到合唱隊的整體性和統一性,也是評價合唱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當合唱的音樂在結尾處要營造出一種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時,指揮者用摸的感覺提示大家將音量慢慢降低,同時也提醒大家注意,然后通過輕柔和回味的吸氣動作提示大家預備收聲,手指上的動作再結合一些指揮者的神情,從而給人一種難忘的、回憶的感受,這種收拍的預備拍又可以稱為弱收時的預備拍。
與弱收時的預備拍存在明顯區別的還有強收時的預備拍,以及快收、慢收、柔收和剛收等特征的預備拍,不同的音樂需求要采用不同的預備拍打法,同時還要用不同的神情特征與之配合。只有在這樣的針對性基礎上才可以完美的詮釋音樂的力量與內涵[3]。
(三)預示不同速度的預備拍。預備拍的基本作用之一是提示合唱隊的演唱速度,速度分為快、慢和均勻等特征,與其相對應,預備拍在不同預示速度下會有不同的打法和表現特征。例如當歌曲演唱的速度漸漸變慢時,此時指揮者的揮拍動作幅度會逐漸增大,速度會漸漸變慢。此外,為了引起演唱人員的注意,還要將手勢適當地提高一些。在實際歌曲的指揮過程中要結合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情感特征,加入不同的神情表現,當音樂減慢是因為情感的延綿和徘徊時,指揮者要作出深情和有力的吸氣動作,從而起到情感的強調作用。
在歌曲速度漸快的過程中,指揮者的揮拍動作幅度與漸慢過程相反,其揮拍速度要同時加快。在演唱情感激昂的歌曲時,這樣的預備拍一般也配上果斷堅毅的神情和有力的吸氣動作,同時加上“掄”的混合型擊拍方式,在歌唱和指揮過程中會讓觀眾的心跟隨其節拍一起發生著劇烈的變化。除了一般的漸漸變慢和變快的速度特征,還包括突然加快和突然減慢的速度特征,在不同突變狀態下預備拍的揮拍動作幅度和速度以及打法和指揮者的神情均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4]。
(四)預示不同力度的預備拍。預示不同力度的預備拍包括歌曲漸強和漸弱時的預備拍以及突然變強和變慢的預備拍等。與一般的預備拍打法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共性特征,即先用標志性動作,例如左手半握球狀放在身體前方左下側等表示注意,然后下一個指定的節拍位置采取不同的打法提示漸漸加強還是變弱,不同力度特征下會表現出不同的擊拍特點和打法。在這樣的音樂力度轉化下,往往是為了表達某種特殊的復雜情感,因此指揮者的神情和動作也要反映出音樂情感的特點。
(五)預示不同節奏的預備拍。預示不同節奏的預備拍包括主動拍和被動拍時預備拍、休止時的預備拍、切分時的預備拍、附點節奏時的預備拍和延長號時的預備拍等。主動拍和被動拍的預備拍打法主要是根據節奏點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具有變化特征等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形成特征的適應性打法[5]。
休止一般是為了提示演唱者換氣、換句和音樂的間歇等特征, 其主要作用是為了適應音樂節奏形式,從而保證音樂的完整性。切點就是切換節奏,現在很多的音樂歌曲在情感上或者音樂風格上都會表現出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在指揮過程中就需要把握音樂節奏的轉化,按照不同節奏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打法。
(六)預示不同聲部的預備拍。預示不同聲部的預備拍包括聲部進入時和收聲時的預備拍,聲部特征一般包括男高、女低、女高和男低等,在實現聲部轉化的過程中指揮者要通過象征性的預備拍打法進行統一控制與指揮,指揮者的眼神會隨著聲部的變化轉向不同的特征人群,面向其作出適應性的預備手勢和表情[6]。
三.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價值分析
合唱藝術在我國已經具備了上百年的發展歷史,其在世界已經存在了上千年,其本身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的表達。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一些專業化、高素質的合唱藝術團涌現出來,其對于高水準的合唱指揮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若想培養出適應力和專業素質較高的合唱指揮家,就需要加強對預備拍的練習與掌握,正如合唱藝術家的名言所述“指揮的工作崗位在預備拍”,可見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無法取代的。
通過介紹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的應用,可以總結出預備拍的基本運用功能,分別是預示不同力度、速度、節奏和聲部的轉換,且關系到合唱過程的開始和結束等過程。由此可見,預備拍貫穿在合唱指揮的所有環節當中,通過不同的打法、手勢特征、揮拍力度以及動作幅度和神情特征表達出不同的提示性功能,從而保證合唱演出的整齊性和演唱質量[7]。
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加強對合唱藝術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與國外的合唱藝術團相比,我國在培養合唱指揮家的過程中還不夠成熟,各種打法技巧和情感表達還不是十分到位。因此,為了保證我國合唱演出的質量,需要對相關指揮家的預備拍打法和技巧作出定向培養,保證其在指揮過程中可以將其熟練和靈活的掌握。因此,預備拍是培養高素質專業合唱指揮家的重要標準。
綜上所述,通過概述預備拍的特點和應用,說明了預備拍在合唱指揮過程中的價值與地位,并在其基礎上詳細的分析了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的起拍、收拍、預示速度、力度、節奏等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情況,最后,探討了預備拍在合唱指揮過程中應用價值。預備拍作為合唱指揮過程中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其直接影響到合唱團的演出質量和傳達出的精神旨意,因此研究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的價值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雷英.論合唱指揮中預備拍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5.
[2]張黎紅.預備拍在合唱指揮教學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郭崢.預備拍在音樂作品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李亞峰,于海花.談合唱指揮技術中的預備拍、發音拍、連貫揮拍中點的操作[J].當代音樂,2016,07:66-68.
[5]馮轅.無聲的音樂[D].華東師范大學,2014.
[6]廖星露.陳家海合唱指揮教學與合唱創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7]李金波.合唱指揮的素質要求及教學技巧初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1: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