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創造出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
為交流各地精準扶貧經驗,本期特刊發國務院扶貧辦收集整理的12則精準扶貧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來自基層,并接受過實踐檢驗,對指導各地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2014年底,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和保監會印發《關于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的指導意見》,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量身定制一款信貸產品。這種扶貧小額信貸的特點是“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縣級建立風險補償金”,探索出有效解決貧困戶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的新途徑。
到2016年底,全國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833億元,貧困戶獲貸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016年底的26.7%。全國共有740萬貧困戶受益。以寧夏鹽池縣為例,2016年貸款總額5.4億元,貧困戶獲貸率達86%,共支持8181戶貧困戶發展灘羊養殖、黃花菜種植等扶貧產業,戶均增收1.2萬元。
扶貧小額信貸瞄準了貧困戶發展生產的薄弱環節,將金融活水引入貧困地區,調動了貧困戶創業增收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其市場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和信用意識,激活了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增加了農村金融有效供給。
扶貧小額信貸工作也存在著地區間推進不平衡、貧困戶獲貸率低等問題。工作推進最快的省放貸412億元,貧困戶獲貸率61%;推進較慢的省放貸則不足8億元,貧困戶獲貸率不足6%。下一步,國務院扶貧辦將把扶貧小額信貸作為精準扶貧到戶的重要抓手,加強指導和監測評估,解決已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高貧困農戶獲貸率,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