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親,寶貝好,照顧寶貝我來了。誠信第一條,專業最重要。”2016年12月24日傍晚,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行的呂梁山護工駐并第二聯絡部暨呂梁山護工太原實訓基地啟動儀式的座談會上,面對眾多記者,山西省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吟誦了兩首自己寫的順口溜,向家政公司致謝,同時推銷呂梁山護工。
“借問護工何處有,用手一指是呂梁。”如今,月薪近7000元是一位農村貧困戶家庭婦女的收入,這讓很多人難以相信,然而這是呂梁臨縣貧困戶秦玉蓮做家政護工后活生生的事實。秦玉蓮只是呂梁山優秀護工的一個縮影,呂梁孝義市的張俊連、李麗萍、劉月莉,史海珍,臨縣的王秀峰,汾陽市的任麗琴,交口縣的郭艷珍,柳林縣的康軍愛,交城縣的劉伶香,文水縣的高志玲,嵐縣的呂冬梅……他們都是呂梁護工中的佼佼者。“呂梁山護工,脫貧靠自強,愛心暖四方,圓我小康夢”,這是從呂梁貧困區走出去的護工們共同的心聲。
呂梁山區是革命老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呂梁山護工護理培訓就業計劃,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要求,利用國家衛計委在呂梁山片區扶貧的契機,幫助呂梁市量身定制的一項切實可行的精準脫貧舉措。其主要核心是推行員工制管理,使更多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由農村轉向城市、由松散“務工型”轉向企業“員工制”、由階段性靈活就業轉向長期穩定就業,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從一到眾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呂梁人習慣于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里,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守土生活,要遠離家鄉外出就業,愛人不放心,老人不忍心,孩子不安心。寧愿在貧瘠的土地上,守候著微薄的希望,也不愿走出大山。護工月嫂在群眾眼里是伺候人的下等活,沒出息。讓呂梁人外出做護工簡直比登天還難。
2015年9月,在呂梁市離石區試點培訓第一期結束后舉行的護工招聘會上,近百名合格學員與北京愛儂家政公司達成簽約意向的有30人,最后實際走出去的只有一個人,呂梁市政府為這個學員舉行了歡送儀式,送上開往北京的火車。在對第二、三期學員進行求職意向調查后發現,有省外求職意向的僅占總數的7.3%。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轉變觀念成為“呂梁山護工”品牌成敗的首要任務。市政府沒有氣餒,多措并舉,構建宣傳發動體系,不遺余力在群眾中開展了宣傳發動工作。
觀念一變,帶動一片。通過政府多種方式大力宣傳,群眾人帶人、親帶親,極大地改變了廣大群眾的擇業觀,激發了廣大貧困群眾參與培訓就業的熱情。許多群眾覺得走出去既能增加收入,還可以與在當地讀書就業的家人見面。主動報名參加培訓的人越來越多,秦玉蓮一個人就帶動了20個親朋好友去太原做護工,臨縣群眾主動要求市政府為他們增加培訓名額,全市第二期去了17人,第三期130人,第四期增加到186人,愿意出去的人越來越多。
從無到精
呂梁護工為什么這么搶手?這源于呂梁對護工的高標準培訓和嚴要求。呂梁選定5所院校為定點專業培訓機構,按照市場需求,對學員進行分類別、訂單式封閉培訓。對每個參加培訓的學員,都要在指定的公立醫院進行全面體檢,體檢合格的方可參加培訓。
學員培訓則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為重點,設置產婦護理、嬰兒護理、養老護理、康復保健、家政保潔等工種。同時,根據大中城市客戶需求,探索推出家政+育兒+特長輔導+家庭護理為一體的高端“家政服務套餐”。組織呂梁山護工培訓嚴格執行人社部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培訓由理論學習和實訓兩部分組成,理論學習時間為1個月,實操實訓時間為20天。學習結束后,考試考核合格的學員,由學校頒發結業證,由人社部門核發職業技能鑒定等級證書。取得“雙證”的學員推薦到家政公司就業。每個就業的護工,統一佩戴“呂梁山護工”標識,接受社會的監督和客戶的檢驗。
勤勞、樸實、善良是呂梁老區人民的優秀品質和優良傳統,一旦成為“呂梁山護工”品牌的重要內涵,就大大提高了“呂梁山護工”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為完善技能培訓體系,呂梁下發了《關于呂梁山護工培訓管理暫行辦法》,確定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呂梁衛校、白文職業技術學校5所師資強、教學質量好的院校為呂梁山護工培訓基地,實行全日制、封閉式培訓。制定了統一的教學大綱,設置了統一的課程、課時,提出了明確的實訓要求。建立健全培訓質量監管體系,加大對貧困家庭子女培訓的資金投入,開設適合貧困家庭子女就業的專業,以公開招標方式引進有實力的民辦培訓機構參與護工培訓,保證培訓質量,幫助20%的護工能夠取得高級資質,50%的護工取得中級資質。探索建立專業的家政服務學校,選擇市內一所職業技術學校轉型為家政學校,為呂梁山護工品牌做大做強提供依托。同時,2016年全市已審批了11個以家政服務業務為主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參與市場競爭,助推“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扶貧工作,多渠道、全方位打造呂梁勞務品牌。
從補到助
護工走出大山了,呂梁并沒有一送了之,市里探索家政企業“員工制”管理。積極推動勞務公司與城鎮就業勞務輸出人員協商簽訂勞動合同,把流動分散的勞務輸出人員組織起來,實行“員工制”管理,建立靈活、務實和相對穩定的勞動關系;對實行“員工制”管理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勞務輸出人員,輸出地縣級人民政府可根據本人意愿,將其納入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險范圍,按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勞務輸出社會保險補貼,對符合條件的人員,由輸出地縣級人民政府從統籌整合的扶貧資金中給予不超過三年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不超過本人實際繳費的三分之二。
呂梁市為外出就業的“呂梁山護工”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兩項社保費比例為28.5%。其中,養老保險20%,醫療保險8.5%。按自愿原則,由家政公司或者招標選定的勞務公司集中辦理、代收代繳。員工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自主選擇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40%、60%、100%作為繳費基數,隨工作時段和收入狀況靈活繳費,并實行社保補貼優惠政策,采取先繳后補辦法。員工繳費后,輸出地人民政府從統籌整合的扶貧資金中給予不超過本人實際繳費三分之二的補貼。同時,大力鼓勵社會資金積極為貧困群眾參加社會保險給予支持幫助,解除“呂梁山護工”的后顧之憂。以2016年為例,40%繳費基數,需繳費6037.5元,可領取補貼4025元,個人實際繳費2012.5元;60%繳費基數,需繳費9056.2元,可領取補貼6037.5元,個人實際繳費3018.7元;100%繳費基數,需繳費15093.6元,可領取補貼10063.4元,個人實際繳費5030.2元。
走出大山,呂梁護工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貧困深重的呂梁山,群眾脫貧致富有了希望。走出一個,脫貧一戶,走出一批,脫貧一片。呂梁護工,成為家政服務品牌,更成為一個響亮的脫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