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家寨村位于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東南的元固鄉境內,有貧困戶27戶、121人。邯鄲市委農工委工作隊駐村以來,同村民一起定思路、強措施、謀發展,使該村實現了由貧困村向省級美麗鄉村的華麗蝶變。
摸準村情,科學規劃發展路徑
進家入戶宣傳。白天,工作隊走街串巷、深入田間查看村容村貌、了解生產情況,與基層干部就村莊建設發展交流討論。晚上,深入群眾家中走訪座談。駐村不到一個月,工作隊便走遍了全村所有農戶,與村內的常住居民人人見了面。特別是對村里的27戶貧困戶,進行了多輪走訪,完成建檔立卡,確定定期回訪,并制作了《愛心聯系卡》發放到貧困戶手中,為精準施策、高效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高點站位謀劃。在進行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工作隊與當地干部群眾進行深入溝通,提出通過整村開發,全面帶動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依托村東北平原君墓這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提出“挖掘優勢、凸顯特色,產村融合、集聚發展”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古趙文化、戰漢風格”的特色美麗鄉村,大力發展彩葉苗木、特色種植、鄉村旅游三大產業,為扶貧工作繪就了美好藍圖。
突出特色建設。在趙文化核心區打造上,建設平原廣場、完璧湖;實施平原君墓、碧霞元君祠整修,在保護基礎上開發,防止破壞文物;推進趙文化博物館、龍臺、四公子祠等項目建設。在冀南民俗風情區打造上,著眼于滿足游客的觀光、食宿、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打造特色大院、風情街區、邯鄲成語觀賞步道、胡服騎射體驗馬道、環村騎行漫道,以及沉降式仿古戲臺、荷花池等一系列配套服務和觀賞體驗項目。
多方籌資,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工作隊堅持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同步抓,發揮自身優勢,多方協調幫扶資金,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共爭取到各類資金1428萬元(包括各類幫扶資金928萬元,省級旅游精品示范村項目資金500萬元)。從生態到設施,從地上到地下,從大街到小巷,開展了一次全方位的改造提升,大幅提升了村莊的宜居水平。
完善基礎設施。針對村莊與外界連通的主要道路路面較窄、路況較差的情況,積極與市、區交通部門溝通協調,為村爭取到65萬元資金完成了環村道路硬化項目,爭取到24萬元資金完成了村南道路延伸項目;投資12萬元修建村委會廣場;全村新增路燈160盞,已全部完成安裝;對村內40條小街巷進行了硬化,充分利用村里的廢棄建筑材料和磨盤等物料,既節約了項目成本,又形成獨有的特色。積極與市水利局、區扶貧辦等部門溝通協調,為村爭取到投資73萬元的索家寨村西北橋項目,大大改善了村莊與外界的交通條件,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鋪設污水管網。針對該村主街道已經硬化的情況,通過與設計、施工人員一起勘測和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在盡量減少對原有路面破壞的情況下,合理選擇管道鋪設路線,既降低了建設的成本,又減少了施工期間對群眾出行的影響。目前,6000余米的地下污水管網和3個污水處理站已建成,讓村莊徹底告別了污水橫流的歷史。
搞好生態建設。圍繞“增綠出景”,打造環村林帶、街道綠廊、花園庭院、景觀片林,讓“人在綠中,村在林中”成為了現實。立足于滿足產業發展需要,打造“綠”與“水”交融的水網體系,將民有渠、完璧湖與縱貫古街民俗風情區的水道連通,形成閉合循環的活水,將景觀水系與灌溉水網的功能融為一體。
豐富業態,夯實美麗鄉村基礎
引進合作企業,做強彩葉苗木產業。促成河北衛昌苗木股份有限公司與索家寨村的合作,發揮苗木公司資金、技術、銷路和索家寨村土地方面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具體操作上,由村集體牽頭協調,農戶以土地入股,衛昌苗木公司以資金、技術和管理入股,組建成立了禾昌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農戶可選擇通過每年分紅或固定租金的方式獲得收益。同時,公司在招工時優先考慮入股農戶,使其在獲得分紅或租金收益之外,再獲得一些工資性收入。目前,苗木產業已發展到1200多畝,輻射帶動周邊形成近3000畝的彩葉林種植區。
發展規模經營,做大特色種植產業。索家寨村素有種植蔬菜的傳統,為幫助村民做大做強蔬菜種植業,工作隊指導村“兩委”牽頭組建了“索家寨村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購苗、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降低了經營成本,拓寬了蔬菜銷售門路。合作社成立后,豐富種植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建成蔬菜大棚201個,增加了草莓、鮮桃等品種,提升了種植效益。另外開辟出12畝土地創辦開心農場,建立農耕體驗區,為村內旅游產業培養固定客戶、增加人氣。
挖掘資源潛力,做好鄉村旅游產業。按照“一心、三區、三道”思路,整村打造大景區。在“一心”趙文化核心區建設上,建設完璧湖湖面9500平方米,直徑124米,湖內建有湖心島,島上建有完璧亭。在“三區”打造上,北部綠色生態景觀區依托彩葉苗木基地,建成5000余米集游覽、休閑、健身于一體的彩葉林漫道。中部冀南民俗風情區,步行街兩側17戶民居和東西大街兩側70戶民居外墻立面仿古改造全部完成;趙家大院、李家大院已竣工開放運營,內有村史館、民俗館、農家書屋、文苑軒、農家樂等服務設施;南側利用廢棄坑塘建成一座荷花池,并建荷花亭;南部特色觀光體驗區依托特色種植業的發展,積極開拓農業觀光、采摘等項目。特別是引導村集體牽頭組建了索家寨村農宅觀光旅游專業合作社,盤活村內39片閑置宅基地資源,為打造中部民俗風情區提供支撐。目前,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
精準幫扶,多措并舉強村富民
工作隊為每戶貧困戶建檔立卡,詳細登記各種信息,逐戶制定了具體的幫扶方案,認真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并建立幫扶臺賬,定期開展回訪調查,跟蹤幫扶。
智力扶持。工作隊向每戶貧困戶宣講扶貧政策,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努力改變貧困現狀。同時,不定期邀請蔬菜技術專家到村就大棚蔬菜種植和病蟲害防治舉辦講座,進行技術指導,讓群眾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組織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與村里的貧困戶開展“一對一”技術幫扶,提高收益水平。
生產扶持。對一些有務農能力的貧困戶,工作隊通過聯系落實相關政策,幫助這些貧困人員加入了村里的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每戶爭取了6000元的扶貧資金,建起了蔬菜種植大棚,每畝土地的產出效益大幅提高。對一些有務工經驗的貧困戶,在村辦合作社、苗木公司以及村莊建設各項工程中優先為其安排就業崗位,使其足不出村就能打工掙錢,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動員有愛心的成功人士和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參與幫扶,先后有叢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五得利面粉集團、河北天賜調味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捐助社會幫扶資金63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冷藏庫,延長蔬菜保鮮期,提高經濟效益。
生活扶持。針對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戶,在全部落實低保的基礎上,組織市委農工委27名機關干部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幫助解決其生活上存在的困難。邀請市農牧局到村實地調研,為村爭取到高效清潔爐具共292臺,價值40萬元,有效解決了村民冬季供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