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黨和國家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和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電集團作為中央企業,時刻不忘肩負的扶貧責任,積極牽線北京市大型國有企業首農集團,將企業“引進來”,讓產品“走出去”,走出了搭建一個平臺、激活一地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精準扶貧之路。
73天,“走出去”心愿達成
赤峰市寧城縣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屈一指的人口大縣和農業大縣,“貧困縣”的帽子已戴了20余年。根據國務院扶貧辦要求,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被確定為內蒙古寧城縣定點扶貧單位。在“十三五”期間,如何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是國電集團必須盡快研究解決的問題。
2016年6月15日,國電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喬保平,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王波專程趕到赤峰市寧城縣,雙方就寧城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溝通。在隨后的調研中,喬保平了解到由于產業鏈不完整,寧城農產品“酒香”一直面臨“巷深”的尷尬——品種豐富的農產品只能在當地和周邊就近銷售,且長期處于市場批發的低端銷售模式。“走出去”困難重重,直接影響到當地農民的收入。而距離寧城縣380公里的北京,果蔬、肉類消納量和消費能力全國領先,無疑是寧城當地農產品“走出去”的最佳市場。
如何在產品豐富但“出口”狹窄的寧城農產品和消費旺盛的北京市場之間建立銷售渠道,成為國電集團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一環。
為了3.5萬懷揣脫貧致富夢想辛勤勞作的農民兄弟,為了讓寧城縣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國電集團與北京市最大的農業國企——首農集團取得了聯系。首農集團時任董事長張福平于2016年7月11日帶隊專程到國電集團溝通會商,當場表示履行社會責任是國企的責任,首農對此義不容辭,愿意支持國電集團及寧城縣的扶貧工作,并計劃8月10日專程到當地調研扶貧情況。然而,這位“麥田”里的守望者還未啟程便于7月29日突然病逝。據張福平夫人講,去世前張福平對寧城扶貧工作念念不忘,一直在謀劃扶貧思路。
斯人已逝,其愿猶在。當所有人擔心下一步具體工作如何開展的時候,首農集團給國電集團和寧城縣吃了一顆“定心丸”:2016年8月26日,首農集團總經理薛剛再次帶隊到國電集團進行三方會談,他說:“去寧城扶貧是張福平董事長未了的心愿,首農將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銜接工作,促成相關項目落地,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隨后,三方多次對接、洽談,初步達成了由首農集團直接投資建設農產品物流園項目的意向。
從6月15日國電集團董事長喬保平率隊赴寧城縣調研精準扶貧工作到8月26日國電集團、首農集團、寧城縣三方對接,短短73天,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走出去”的產業發展夢開始啟航。
精誠合作,“物流園”項目落地
“三方會談”一個月后,在寧城縣政府大樓會議室舉行了寧城縣、首農集團項目對接會。首農集團派出了由總經理薛剛帶隊,副總經理及股份公司、食品公司、電商公司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強大陣容。
在對接會前一天,首農集團與國電集團一行先后調研了八家村果樹經濟林基地、三座店鎮果蔬批發市場擬選地址等共計9個基地、市場及園區。經過調研,首農集團對當地設施農業發展、基地規模、產品種類給予充分肯定,確認寧城縣農產品從自然環境、產品質量、配送時間等方面符合首農嚴格要求,決定投資建設“首農-寧城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區”項目。
“此次合作,最重要的是讓當地百姓,特別是貧困人口獲得合理的、穩定的經濟收入。”薛剛表示,規模化經營有利于當地產業獲得長遠發展,從而帶動貧困人口通過積極參與產業種植致富脫貧。
精準扶貧重在落實,利在長遠。國電集團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張國厚在對接會上表示,扶貧工作不僅要看短期效果,更要看長遠效果,在首農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寧城縣精準扶貧工作必將譜寫新的篇章。
作為北京最大的農業國企,首農集團在京津冀地區布局已有十余年,農產品物流園區超過十個。此次選址寧城縣建設物流園區,不僅是基于當地農產品質量符合嚴格要求可獲得長遠發展的考慮,更是出于對國電集團精準扶貧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三方攜手,精準扶貧前景可期
扶貧工作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不是缺少資金支持,而是如何優化貧困地區資源、提高市場化程度。此次國電集團、首農集團攜手推進寧城縣精準扶貧工作,通過開發“首農-寧城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區”項目,將傳統扶貧工作由政府組織、企業配合拓展為政府支持、企業聯合、市場化經營相結合的方式,既能使貧困人口依托平臺脫貧致富,又能使相關企業增加效益拓展市場,更能讓幫扶工作體現出深度、看得見效果。
“寧城縣一直以來以實施‘產業富民為戰略,物流園區的建設既契合了我縣產業發展需求,又能提高脫貧工作的效果與效率,更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舉多得的有益實踐”,寧城縣縣委書記張恒表示。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一座占地374畝,由首農集團投資8000余萬元的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區將在寧城縣三座店鎮建成。園區規劃建設產品交易區、分揀包裝加工區、倉儲物流配送區、餐飲住宿娛樂服務區、綜合服務區、生產資料銷售區共計六大版塊。建成后預計年交易量達40萬噸,交易額近20億元。
“建成后的物流園區將輻射帶動周邊15萬畝設施農業發展,帶動1.38萬貧困人口脫貧。”寧城縣扶貧辦主任高明飛表示,園區的建立不僅可以促進當地設施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還可進一步提升貧困戶生產水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將寧城優質農產品送到北京市場,帶動當地貧困人口通過產業扶貧增收致富的愿景。
在首農集團的規劃中,這只是雙方合作的起點。首農集團首農食品公司總農藝師付以彬表示,“隨著產業發展,可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健全追溯體系、打造知名品牌。”未來,依靠首農集團成熟的農產品經營體系、完善的農資服務網絡和經驗,優秀的物流園區建設與管理能力,寧城當地不僅可以有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去”,更讓人期待的是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將帶來更美好的農業發展前景。
山路彎彎終向前。有了國電集團的精準施策,首農集團的大力支持,寧城縣的脫貧發展步伐必將更加穩健。正如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王冪生所說,“今后,寧城縣將以設施農業為支柱產業,以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主要目標,為首都市場提供更安全、更優質、更綠色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