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銳,劉戰,朱峻宏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玉林537000)
從基層醫院護理崗位要求看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吳炳銳,劉戰,朱峻宏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玉林537000)
調查發現,基層醫院對護理人才的要求發生變化,由單純掌握護理專業知識、技能轉變為能綜合運用臨床醫學、助產、藥劑等學科知識甚至人文學科知識。中職護理課程體系改革應契合這種變化,基于護理崗位勝任力,培養學生臨床護理工作崗位所需的醫學、人文等學科知識、技能。
中職;護理崗位;護理專業課程體系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于基層醫療機構。中職學校應貫徹國家大力拓展就業的政策,促進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高畢業生崗位勝任力,以適應當前基層醫院等就業市場要求,培養出能更好地適應基層臨床護理崗位需要的護理人才。
我國日益注重基層醫療衛生發展,對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門診)、村衛生所(室)、個體診所(室)等醫療機構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對護理人才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不僅掌握本專業知識、技能,還要適當掌握臨床醫學、助產、藥劑甚至相關人文學科知識、技能,以更好地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臨床護理工作服務。本文對廣西玉林、貴港兩市部分公立鄉鎮衛生院、個別私有社區醫院和診所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數據顯示,近3年這13家醫療機構均有招錄護理人員的需求,均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臨床醫學專業知識、技能,另外還有5家鄉鎮衛生院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助產專業知識、技能,有一家鄉鎮衛生院與個體診所要求具備藥學專業知識、技能(占7.69%)??傮w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求護理人員掌握的知識、技能主要集中在臨床醫學(占100.00%)、助產(占38.46%)和藥學(占15.38%)方面。
此外,國內一些基層醫院、社區醫院、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除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本崗位的知識、技能及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求其掌握一些人文學科知識。國內大中城市的社區醫院對護理人員家庭護理、老年人護理、健康教育能力與康復指導技術等有較高的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較豐富的護理學、醫學知識,同時還要有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1]。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雖然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其對護理人員護理專業知識、技能的要求并沒有降低,反而更高,即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更強的崗位勝任力。崗位勝任力是指一個特定的組織中促使員工能夠勝任本崗位工作并且在該崗位上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知識、技能、能力、特質的總和[2]。具備較強崗位勝任力,有利于護理人員在技術力量相對較弱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更好地開展醫療、保健等活動。
基層醫院對護理人員的新要求,使得現行中職護理專業知識、技能教育與臨床實踐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因此,建設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新要求相適應的護理專業課程新體系已刻不容緩。
2.1 以基層醫院護理崗位實踐需要為根本
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學生主要就業于二級以下醫院、社區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計近50%的人員將進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社區護理工作[1]。中職護理專業旨在為廣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護理專業技術人才,這是新形勢下中職護理教育的根本。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自然而然地要為這個根本服務,本著服務基層、適用基層的原則,滿足臨床護理崗位需求。換言之,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護生在畢業時具備基層醫院護理崗位勝任力為目標,使培養的畢業生能力盡可能地與相應的護理崗位市場需求相吻合。
2.2 以強化護理專業知識、技能為基礎
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核心就是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對廣東、廣西、海南3省30余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護理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臨床護理人員存在臨床思維缺陷,表現為觀察病情以及獨立判斷、獨立決策、獨立執行能力較差,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的知識不足,容易出現將健康教育內容空洞化、形式化等問題[3]。這些問題的出現,與護理人員護理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密切相關。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學生主要就業于二級以下醫院、社區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基層醫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不會像二級及以上醫院那樣對新上崗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崗前培訓、指定專業人員進行帶教、繼續教育等,通常是到崗后即獨立上班,在工作中自覺提高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因此,容易出現護理專業知識、技能欠缺的情況。構建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時,需要強化護理專業知識、技能教育。
2.3 適當增加臨床醫學、助產、藥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技能
調查顯示,基層醫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護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單純地掌握本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適當掌握一些與護理工作相關的臨床醫學、助產、藥學甚至人文學科知識和技能。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應該強化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注重與護理相關學科的融合,使護理專業學生掌握必要的社會學、人際溝通學知識以及人文關懷知識,并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到醫護工作中,以提升實踐能力,進而滿足未來的就業要求[4]。
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要滿足基層醫院護理崗位多學科工作交織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理論指導作用。社區護理課程教學應以預防保健為主題,增加流行病學、統計學相關內容[5]?;谶@種情形,編寫教材時,應適當地拓展一些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以便護生掌握本專業之外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避免自己的知識、技能與基層護理崗位需求不適應,造成學而無用、畢業即被淘汰等現象,浪費教育資源。
2.4 參考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整合
護生畢業當年可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試合格后取得護士資格證,這是其合法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依據。因而,這個證書的獲取通常對護生就業產生重要影響,是護理人員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年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試題設置更貼近臨床護理崗位工作。因此,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要參考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進行護理人才培養目標設置、教學大綱擬定、教學內容落實、教學課時確定、理論與實訓(實習)教學分配等,使護理課程體系更好地為臨床實踐服務。學生在校期間要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為導向進行學習,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按項目、章節加強配套習題的練習,以便輕松應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6]。在護理專業教材中,尤其是護理臨床學科如基礎護理學、內科學護理、外科學護理等教材中,要增加符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題型的練習題,使學生熟悉考試大綱與考點,培養臨床思維。
[1]焦柳英.中高職護理教育課程改革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1(3):97.
[2]牟旭紅.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新護士培訓需求的調查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11.
[3]湯之明.基于崗位需求的護理臨床思維培養方法及其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1):58-59.
[4]寧燕.以能力為本位的大專院校護理專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方案的研究[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4(16):107-108.
[5]任森,佘金文,董小文.5所高職高專院校社區護理課程設置現況[J].生物技術世界,2015(5):149-150.
[6]王迎,孫晶波.中職《婦產科護理》精品課教材開發探索[J].中華少年,2016,1(3):216.
G423.07
A
1671-1246(2017)13-0129-02
2015年廣西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基于崗位勝任力的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2015C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