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英
(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 寧夏 回族 750001)
論武術對練項目的技術要求與訓練方法
□ 王新英
(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 寧夏 回族 750001)
對練項目是武術運動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正確的訓練方法和科學的技術要求能夠讓運動員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取得最大的進步。本文就從武術中對練項目的技術要求與訓練方法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對武術對練項目的技術要求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能夠使對練訓練更加科學高效的方法,旨在不斷提升武術運動員的對練技術水平,強大、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武術文化。
武術 對練項目 技術要求 訓練方法 高效
1.1、方法準確、攻防合理
對練演練中對目標的攻擊與對抗實戰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對練演練中,進行攻擊的方式是“以假為真”,使攻擊目標從人的身體轉移到其他隊人體無法造成傷害的地方,這樣的攻擊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攻擊目標的轉移來起到對被攻擊者身體的保護作用,使練習過程更加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采取真正攻擊的手段來對相關技能進行聯系與掌握,讓運動員可以在有限的對練項目訓練時間中同時兼顧安全與技能的提升。在對練中,進行攻擊目標轉移是普遍適用的訓練方式,比如說適用扎槍進行攻擊時本應當對準被攻擊者的喉嚨,但是訓練時要求運動員瞄準頸部兩側的外緣部分,如若運動員能夠做到將扎槍貼著被攻擊者的皮肉而過又沒有造成扎傷,那么就可以稱之為最佳的攻擊效果。同樣的,使用棍、刀等器材進行攻擊時應當將目標放在后背;擒拿、擊打面部等動作也應當全部避開人體要害。而對于這些已經被轉移了的目標,一定要將其當做真正的目標,準確而用力的擊打,這樣才能夠造成對練的真實感。與此同時,對練項目與單練項目相比,也有著極大的區別。作為單練項目的延伸,對練項目與單練項目中的動作不完全兼容,比如說單練項目中的步行規格,在對練套路中會顯得十分呆板,而對練中的彈踢等腿法或者是沖拳等手法,運用在單練項目中也無法實現對練中猛烈的力度。也就是說,即使是同樣的動作,在單練項目和對練項目中也有著操作上的不同,訓練的過程中應當對這一點尤為注意。
1.2、動作熟練、配合嚴謹
在對練項目的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應當按照已經設定好的動作順序和流程進行攻擊與防守,必須牢牢記住自己的動作并且準確的做出這些動作,在訓練中不斷地磨合,建立起一個熟練而穩固的攻防定位的動力定型,為安全而場面激烈的武術效果打好堅實的基礎。在進攻方出招攻擊的時候,一定要找準攻擊的部位,在對方沒有及時防守時做到不造成對對方的傷害;防守方也要及時到點,一旦攻擊方的攻擊動作出現了問題,也不要輕舉妄動,實現雙方之間的無縫配合。就拿扎槍舉例,攻守雙方的動作要無限趨近于實戰,扎槍必須要穩、準、狠,要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之下盡可能的使武器貼近對手,而要想實現這樣的效果,攻守雙方必須經歷長期的、科學的訓練,不斷與對手培養默契程度,加強彼此的信任。
要想實現這樣默契的配合效果,一方面,攻守雙方都應當做好對“力”的控制與配合。攻擊方出招的時候要對力度進行控制,在做好自己動作的同時,為對方的防守動作留有空間,不能因為自己無節制的用力而給對方的動作造成不良影響。防守方也要順水推舟、見招拆招。以順勢的流暢動作代替硬性抵抗,不對對方的下一個動作造成不良影響。攻守雙方應當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適應彼此之間的用力程度與用力方式,尤其要注意一些危險動作,比如說背摔等,一定要根據彼此之間的了解進行天衣無縫的配合,以保證表演的藝術效果與安全性;另一方面,應當根據對練套路中特有的節奏性和有規律的速度,對運動節律進行固定,在固定的節律之下進行動作配合練習,在不斷的磨合中逐漸將這種節律融合為身體的一部分,提高配合水平、實現對練的蓋度自動化。在訓練中,可以專門拿出固定的時間對運動節奏進行專門的訓練,在訓練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無論看起來多么像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對運動節奏的改變,都必須是實現設計好的動作,絕不可以根據個人意愿臨場發揮,對運動節奏進行改變。
1.3、內容充實、結構緊湊
對練項目作為一個武術運動項目,不單單具有體育項目的特點,還具備一定的藝術性,是一種經過了事先編排的藝術作品。而作為藝術作品,其內容必須要緊湊、充實,這樣才能夠吸引觀眾,獲得更為激動人心的演練效果。在編排對練套路的過程中,要在內容與結構方面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遵循攻防合理的技擊原則,在有限的時間只能盡可能多的融入不同拳種的風格與特色、不同器械的性能與使用方法,在盡可能減少重復動作的基礎上實現多樣化、多層次的內容設計,使整個表演更加的豐富;第二,不能夠為了表演更加的激烈和精彩而過分追求高難度動作,編排一些攻防價值很低的技巧性動作,這樣不僅會讓整個表演看起來浮夸和花哨,還違背了對練基本技術的要求、對攻防運動規律進行了破壞,可謂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之舉。
1.4、意識逼真、風格突出
對練套路的精髓在于“以假亂真、假中見真”,動作精彩豐富又充滿攻防價值的對練套路才是高質量、高水準的。武術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斷發展,已經成為華夏子孫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以精神帶動身體進行活動,是武術運動靈魂所在。在訓練的過程中,為了將對練項目的攻防意識突出的表現出來,武術運動員要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動作進行適度的夸張,同時恰當的運用預示動作。在攻擊的時候,靈活使用欲左先右、向上先向下、手腳未動眼神先行的技巧,增強整個動作的表現力,提升表演的精彩程度。
與此同時,對練項目要形成其突出的風格,利用好對練項目豐富的項目內容,針對不同的拳種與器械對動作設計與完善。在拳種中,長拳更為舒展、開放,用腿十分頻繁;形意拳少用腿、多用拳,有著密集且緊湊的手法,攻守十分嚴密;南拳風格較為粗狂、鏗鏘有力。在器械中,劍術的姿態優美,剛中帶柔,充滿俠氣;各種刀、棍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色與鮮明的風格,在訓練時必須要把握好這種風格、突出這種風格,以此渲染出更好的表演效果。
2.1、做好單人攻防技術訓練
練習好單人攻防技能是進行對練項目訓練的前提,在單人攻防訓練中,運動員能夠對攻擊和防守動作進行反復的練習,為之后的對練實戰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是,單練項目中的練習要求運動員對假想的對手出招與防守,這樣的對手是“死”的;而對練項目中運動員卻要面對真實的人,無論是心理上還是對動作精準程度的控制上都存在更大的壓力。所以,在對練項目訓練開始之前一定要進行更為科學高效的單人攻防訓練,通過打靶人、炸木樁、摔跌自我保護等訓練方式,引導運動員不斷提升對目標的攻擊能力、防守能力以及對拳腳和力度的控制能力,在確保運動員熟練掌握了這些技巧之后,再將其轉化為對練項目中的優勢。
2.2、重點練習典型和困難動作
第一,是典型動作。典型動作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對練套路中最具代表性、出現頻率十分之高的攻防動作,單刀進槍套路、持刀者劈頭進攻等都是標準意義上的典型動作,這些動作的典型性使得其應當被單獨提練、重點對待,由點及面,將對練項目的運動規律掌握好,逐漸摸清對練項目的演練技巧,從源頭上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發生。
第二,困難動作。困難動作的特點是動作繁復、操作困難,這些動作對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以及對于對練套路技巧的掌握有著很高的要求,一些基本功較差的運動員很難完成這些動作,還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所以,運動員必須投入更好的精力對這些動作進行專門聯系,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夠在攻克整個練習最為困難的部分之后對其他相比之下較為簡單的動作進行更為順暢的練習,從而節約訓練時間,更能夠提升表演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對困難動作的訓練應當采用一些針對性強的輔助練習,比如說身體素質增強練習等,提升身體素質,讓學生更快的掌握動作。
2.3、分解練習與完整練習相結合
在對練項目訓練的不同階段,應當使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在訓練初期,可以使用分解聯系的方法,將攻守、進退分解為多個步驟,采用喊口令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帶領學生練習,讓一名運動員先作出進攻動作,另一名運動員根據剛才看到的進攻動作采取相應的防守回應。由于這些動作是從套路中緊密相接的動作中分解出來的,所以原本同時進行的攻守動作會產生分離情況,一方進而另一方不退,造成距離過近的情況。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剛剛接觸對練項目的運動員能夠對套路中的每個動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夠使運動員更好的掌握技術要求。在運動員對分解動作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可以進行完整練習,在教練的口令下達之后,按照完整動作的順序將分解動作連在一起。在反復的練習之中,達到“熟能生巧”的訓練效果。
2.4、組合動作與整套動作相結合
組合動作訓練要求教練將一整個對練項目表演方案根據運動節奏、思想內涵等內容分為幾個段落,并根據段落的劃分使用分段組合練習的方式來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帶領運動員進行深入的學習與訓練,通過每個局部水平的提升,來帶動整體表演的質量。整套動作訓練在組合動作訓練之后,運動員要將組合動作連在一起,一鼓作氣將整個表演完成。在整套動作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要在不斷夯實動作技巧的基礎之上提升表演意識,增強運動節奏感,循序漸進的完善表演水平。
2.5、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
除了實戰訓練之外,提升運動員的對練項目技巧也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帶領運動員觀看相關表演和比賽的錄像、電影等視頻,讓運動員在觀看中學習優秀武術運動員的動作技巧,并進行認真的技術分析來實現。除此之外,教練還可以有意識的在運動員訓練時進行錄像,并在練習結束之后為運動員播放,讓他們更加直觀的認識到自己動作中的不足,從而進行針對性更強的練習,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水平。
2.6、表演訓練法
在對練項目的基礎訓練告一段落、運動員已經能夠完整的進行一次對練套路表演之后,應當組織一些相關活動,為運動員提供一個檢驗自己練習水平、增強自己表演意識的平臺,比如說匯報演出、模擬比賽等。通過這些演出和比賽,教練能夠更加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情況,運動員也能夠在一定表演和比賽經驗之下積累起更強的自信,避免在之后要面對的表演和比賽中產生緊張、恐懼的負面心理,始終保持一個積極、良好的競技狀態。
目前,對練項目已發展到相當水平,要想在短短五十秒鐘內繼續大做文章并非易事??偠灾?,武術對練項目技巧的提升離不開對技術要求的深入理解和科學訓練方法的塑造和養成,教練應當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安排恰當的訓練方式,使運動員無論在身體素質方面、動作完成情況方面還是表演意識方面都始終保持進步。
[1]李國忠.武術對練對普通高校大學生防身自衛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畢業論文,2012,5.
[2]胡遠航.探析武術對練在非體育院校開展的可行性——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4,11(3).
[3]謝明川,韓英甲,王興臣,王俊法.十運會女子武術套路預賽取勝技術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4).
G808
A
1006-8902-(2017)-10-ZQ
王新英(1971-),女,籍貫:河北,現職稱:高級教練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武術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