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會計專業的人才需求越來越高,會計專業從業的專業性,對本科會計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大學本科會計專業存在諸多問題,對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現狀分析與思考是大學本科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核心,運用發展的觀念對大學本科會計專業教學進行研究,能有利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有效的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對會計教學改革的進程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推動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對人才的培養注重的是對人才應用型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種眼光較為長遠的人才培養階段,是以社會發展和需求為目標的人才培養導向。伴隨著大學本科會計專業教學的實施與開展,教學中也存在一些現象和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法、評價與考核、教學教師團隊和就業等方面。
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界定模糊,從宏觀層面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人才應該是供企業或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高校、研究所等先關機構的高級會計應用型崗位聘用的,但實際上大學本科教育對“專才”、“通才”的歸屬存在一定的爭議,無法確定大學本科會計專業應該對哪種人才進行培養和研究。而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存在的不完善的現象,主要有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性不強,知識體系的重復率較高,例如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中對于變動成本法等方面的知識有重復,另外,還存在課程之間內容界定不清,導致的部分內容的遺漏,例如所得稅等核算的內容是中級財會還是高級財會存在界定不清的問題。大學本科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過度重視制度,對于相關會計理論則非常少,且缺乏一些實務性課程。此外,由于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相關政策和規范的調整,而課程教材的滯后性往往不能與時俱進,這就造成了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教學方法陳舊主要表現在傳統的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的發展,對于本科會計專業的考核評價體系過于單一,僅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無法真正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一定程度上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本科專業教師團隊的建設中高素質、高學歷教師比例聘用極低,大部分教師并未真正從事過會計相關工作,與實際會計行業和崗位存在嚴重的脫節問題,隨著相關大學本科會計專業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相關畢業生將面對崗位有限,就業困難的問題。
(一)轉變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觀念。對于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思考中,首先需要考慮到的就是對教學觀念的轉變思考,這是由于,所有的教學改革最先引起的就是思維、思想上的改革。面對不斷發展的社會教育事業,大學本科會計專業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高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教學中對素質教育進行全面化的發展,從專業知識、技能、業務、身心等方面全方位的幫助學生進行提升。不斷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發揮本科階段專業化學習的科研精神,從而推動會計專業相關專業性的知識傳播。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教會和培養學生擅于學習,愛上學習,努力學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以人為本”的角度,開發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轉變對會計專業固有的傳統思想,借助學生發散性思維,建立學生自身的知識系統邏輯的構建,夯實基礎知識,使學生能力綜合化發展。
(二)優化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內容方法。在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教學發展的重要方面,而建設課程體系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明確和優化。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是一種具有較強應用性的教育活動,這種應用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對于知識層面的復合性,例如,學生需要具備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知識,理論和應用知識,會計專業知識,財務知識等多種知識復合。還體現在能力的復合性,例如,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管理能力、核算能力等多種復合能力。而對于大學本科會計專業來說要實現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需要做到五個方面,分別是:改革體系與內容因素具有適應性、改革體系與內容的結構具有合理性、改革體系與內容的特色性、改革體系與內容的穩定性和改革體系與內容的靈活性。參照科學的發展觀,對會計專業進行課程體系的挑戰,增加理論基礎課程的開著,夯實學生基本功,同時開設適合的綜合性課程,設定相關選修課程,以及對應用性強的課程重點進行開設。同時增加學生素質教育課程的建設,整合相關會計教學的有效內容,實現會計教學的優化思考。同時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對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例如,開展文體教學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將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教學,轉變成由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課堂的開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完善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考核評價。完善對大學課程會計專業的考核評價制度,需要做到:明確考核目的為提升學生專業素質,發現自身優點和缺點,從而制定合理的未來學習方向;認清教育培養的發展規律,從客觀的角度面對考核的流程和結果,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宏觀對考核結構合理化進行評定;對考核方案設計、成績結果評定等做到客觀性,事實就是的對考核評價結果進行分析,以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進步和提高;創新化考核評價,依照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項目的考核與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素質的提高。考核評價的完善并非是局限于基本的考核結果的評價,還需要對考核內容展開內容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增加考核的內容,從教材中延伸至社會實踐中,提出對社會實踐進行評分制度的加入,實現考核評價的提升化;增加具有爭議討論性課題的考試內容,以小組為形式,對某一具有爭議和多元化答案的課題進行現場討論和分析,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協同性的發展;整合多種形式的考核內容進行選擇,由學生自行選擇適合的考核評價方式,能更合理的對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而這種多元化考核形式需要依托于考核方式的改革而實現,還需要對考核評價分值結構進行多元化的完善和優化。
對大學本科會計專業教學的相關分析和思考,是現代化本科院校在會計教育和就業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學校教育是一種正統的、系統的知識體系教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的實施,可以實現對教學活動的提升,不斷培養會計專業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和畢業就業率,促進學校教育環節的順利實施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1]趙清文.大學本科會計專業教學研究[J].納稅,2017,(20):44.
[2]劉赟.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與實踐——以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為例[J].當代會計,2017,(07):68-69.
[3]張艷.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策略探析[J]. 高教學刊,2017,(04):12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