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錫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試析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功能
趙天錫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學知識,還要求學生在詩、詞、歌、賦、文章的品讀中養成良好的性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本文就結合德育教育內容及語文學科特性,重點研究了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功能,以期為更好地發揮中職語文教育價值提供借鑒。
中職;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中職學生基礎知識水平較差,多數是因成績較差而未考入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中還有一些行為習慣過于散漫,思想道德水平偏低,這就無形之中增加了中職教育與管理的難度。然而,中職教育不僅僅是要培養學生的技能,還要培養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人才,語文學科因其學科特殊性,教學內容本身就涉及各種歌功頌德的文學作品,這對于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無疑是一條捷徑,可謂一舉兩得。發揮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功能,既能讓學生深入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又能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與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道德素質。
(一)德育內涵
本文所研究的德育,主要是狹義上的學校德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據相應的社會或階級要求,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系統化組織,對學生進行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時,學校德育還要求學生積極的認識與實踐,使這種教育活動轉換為相應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也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
(二)德育教育目標
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目標主要從學生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兩個角度來劃定,一是要培養學生形成堅毅的性格及敢于創新的品格,二是要培養學生具備識別與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與管理的能力。
中職語文教材中涉及各類課文及詩詞歌賦,這些作品都是傳誦已久且文質兼美的佳作。其內容融合了文史、哲學、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展現了我國優秀的民族精神與優良文化傳統,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最佳素材,如學生可從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中受到愛國主義遠大理想的熏陶。此外,語文學科其本質作為一種表情達意的信息載體,就承擔著宣傳正確政治理念、道德觀念及人生哲學的責任。“文以載道”的觀念就說明語文教學內容中的“文”所載之“道”具有極高的道德教育價值。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長期大量閱讀,感受不同文學作品所帶來的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通過不斷的寫作練習,感受不同主題所迸發出的情感力量,體會一種生命力的釋放。在這過程中,學生便會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觀念,也實現了中職語文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
(一)在反復閱讀語文教材中進行德育教育
中職學生年齡較小,人生閱歷較少,這就造成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讓中職學生不易消化理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能抓好切入點,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引導他們在閱讀中領會課文的思想內涵,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實現與作者的對話。而當學生了解、領悟了文章內涵及作者意圖之后,也便潛意識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做了一次洗禮,良好的道德素質逐漸在其心中生根發芽。例如女詩人舒婷的《致橡樹》,這是一首現代詩歌,詩人用象征的手法表達了她對真正愛情的理解,愛情中的兩個人應該是“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的獨立個體。中職生在不成熟的愛情理解條件下,往往認為愛情中的女生應該過多的依賴男生,加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錯誤思想引導,會逐漸扭曲中職生的愛情觀、價值觀。通過反復閱讀《致橡樹》,可讓中職生樹立平等意識,追求獨立的人格,形成高貴的情操。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就實現了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方面的德育教育功能,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在語文寫作中進行德育教育
寫作教學作為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引導學生形成關注生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而德育教育就應源于生活,因此,寫作教學也有利于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在選題方面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從他們更易于接受和熟悉的生活瑣事中去體會人生百態,去關注社會、感悟人生,讓他們在逐步的接觸中看清事件本質,并實現思想道德上的提升。如教師通過《項鏈》中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戲劇性人生經歷,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搜索生活中遇到過、聽到過或在閱讀中看到過的,類似這種因愛慕虛榮而付出慘痛代價的故事。讓學生將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為佐證,批判這種虛榮心作祟的行為,鼓勵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貪戀財物,不愛慕虛榮。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很多中職生一味追求品牌的思想盛行的時代,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真正發揮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在靈活多樣的語文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在新課改要求下,中職語文教學也在逐漸改變傳統應試教育模式,踐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而各種靈活多樣的語文活動恰好也為德育教育提供了新形式。如課前三分鐘講話活動,教師可在本次課程結束后,為學生提供演講主題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獲取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選題目,在下一節課開始前進行三分鐘演講。這種活動需要注意選題方向可不確定,但其所傳達的核心思想要確保積極向上,演講內容在語言表達、措辭應用、思想傳達等方面具有可推薦性。這樣,無形之中便體現了語文教育的德育教育價值。再如教師安排寫“日記”或“周記”活動,如果說三分鐘演講可以在輔助閱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道德素質,那么這項活動便可以在輔助學生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時還可以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更了解學生,讓學生更愿意相信老師,在這種有效互動中教師更便于進行道德教育,其效果也更加明顯。
[1]王菲.中職語文教育功能再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6.
[2]張玉琳.在語文教學中施行勵志教育[J].海峽科學,2011,(04):86-87.
[3]李春霞.將德育教育融入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淺議[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3,(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