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華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淺談如何創建高效英語課堂
毛淑華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目前,中等技術學校的英語教學進入了瓶頸期,甚至部分學生有厭學現象。高效課堂是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并在一定的時間內取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這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因素,也是新課標對英語教學的新要求。
瓶頸期;高效課堂;多媒體教學
高效課堂是時下課堂教學的主流,這就要求我們在上課過程中,必須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情景。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學實踐與體會,從四個方面簡單談一下: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道出了日常基本功的艱苦,說出了堅持的重要性。教師的日常工作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課,需要每位老師進行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我主要從一下三個方面進行充分的課前備課。
1、備學生,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打造高效英語課堂的保證。古語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任課教師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要真心地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這樣他們才能喜歡上英語老師,喜歡聽他的英語課,并能主動接受這位老師所傳授的英語知識。
2、備教材
鉆研教材是整個備課工作的基礎,只有把教材吃準、吃透、爛熟于心,才能為備好課提供必要條件。一些有幾十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都深感鉆研教材的重要性,因而每教一遍都要重新認真鉆研一遍,做到常備常新。
備英語教材不僅僅是熟悉一些新詞、幾篇文章、了解一些語法規則那么簡單。拿到一本英語教材,首先我們要從總體上了解整套教材的概貌,掌握它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其次,通覽所教的一冊教材。了解全冊教材的課程目標及內容體系、各章節各單元的重點要求及其相互關系。接下來才是研讀將要講授單元的教材,把握它的主題或中心,鉆研教材的核心——準備要教的具體內容。“備教材”的本色要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那就是要深鉆、細研、熟讀、精思,先把教材讀厚,再把教材讀薄,探索知識對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把握規律性的東西。
3、備課型、備教法
要想實現高效英語課堂的目標,僅僅了解學生、吃透教材還遠遠不夠,課前還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對課型、教法進行充分的分析、準備與設計。我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教學內容、不同的英語層次以及學生的不同個性,設計不同的課型與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是演講者,學生是聽眾。我們可能都有過聽講座的經歷,除非這個演講者水平特別高,講的話題非常有趣,個人魅力相當的強,否則我們很容易走神,甚至昏昏入睡。面對目前的中職學生英語基礎差、自控自律能力弱、學習英語的興趣欠缺等現狀,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不能適應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吸引學生回歸英語課堂,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于開展課堂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突破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優化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多媒體課件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易于接受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化枯燥為趣味,能化靜為動,化難為簡,化無形為有形,圖文并茂,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了課堂容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們應主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充分利用多媒體,為英語課堂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面對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差、自控能力弱的特點,結合現代化的網絡平臺,我更加注重學生課下的學習表現與效果,更加注重課后作業的布置與完成質量。
1、課下預習作業的布置與檢查
為了節省課上的時間,為了顧及到所有的學生,我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網絡平臺,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錄制閱讀單詞、課文的視頻并上傳到班級學習群,我要及時的看視頻和糾正語音語調。通過這樣的預習任務和檢測手段,促進了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2、課后的復習與鞏固
為了更好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周3+4學生的早讀時間,我會抽10分鐘左右的時間,聽寫單詞,然后同學相互批閱并登記成績,對于聽寫不理想的同學有一定的懲罰措施,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記單詞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3、整理錯題本
對于3+4的學生來說,六校聯考將是他們面臨的巨大挑戰。我要求每位同學,都要準備錯題本,準備彩筆,課下把所有的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方便隨時復習鞏固。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比以前更踏實、更認真、更積極了!
我面對的教學對象大多年齡在15-18歲之間,處于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時期。他們的生源構成比較特殊,他們大多學習不好,從小承受著來自老師的壓力、家長的指責、同學的歧視,有些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或經濟困難的家庭,心理比較敏感脆弱,他們自尊心強,他們渴望得到關注、得到賞識,所以如何幫助他們克服行為習慣差、意志力差、厭學的“通病”,如何讓這些學生回歸課堂、愛上課堂、把握課堂,成了我工作中奮斗的方向。
課堂上,結合學生的言行,適時地分析學生的性格、心理,結合小故事告訴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結合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學生進行文化與情商的教育與提升。
只有學生心理健康了、懂事了,他們才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中。
多年的教學摸索和實踐,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課前充分準備、課上認真把握、課后加強檢測,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絡平臺,才能實現創建高效英語課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