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業善 日照市東港區陳曈鎮農業機械管理站
淺談農業現代化發展
吳業善 日照市東港區陳曈鎮農業機械管理站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業基礎。
農業 管理 現代化
現代化農業理念的提出是國家實現經濟轉型的必然結果,通過現代化途徑對傳統農業的技術水平、經營方式等進行改良,是實現我國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方法。但是受到農民知識水平、各地農業發展態勢不均衡等問題的影響,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之路并不平坦。
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它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元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布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后的局限性,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了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
1.資源因素。資源匱乏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不斷壓縮第一產業發展的空間,他們掠奪去了農業發展的土地、水源等必要因素。許多地方刻意追求GDP的做法使得耕地面積迅速減少,使得農業發展的資源十分地匱乏。
2.技術因素。由于許多科研機構不重視農業科技的研發,只重視國際上以及國內高端前沿的科技的研究,因此造成了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業科技停滯不前的情況,許多地方甚至還沿用二三十年前的耕作方法,這大大拖慢了我國的農業集體化、規?;陌l展。同時,由于技術落后,相關作物的產量甚至不夠自給自足,就更不用說向市場推廣了;其次,許多新型的科技理論到了農技站等一層就無法繼續傳達下去,究其根本原因,是相關的推廣人員對其不重視,許多農技站的工作人員都是“混日子”。同時,將我國的農業科技與國外一些的農業科技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沒有辦法相提并論,在一些地區,作物的產量甚至還沒有同緯度國家的同作物產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3.環境因素。第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不斷壓縮第一產業發展的空間,其次,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影響到了僅剩的第一產業的土壤以及水源的使用,許多含有重金屬的污水不經處理就直接向土壤、河水中排放,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污染,同時,土地的過度鹽堿化導致了許多作物不能在原有的土地上種植。
4.經濟因素。根據以上所述,由于農業的資源匱乏以及污染等因素,能夠使用到的資源可謂是少之又少,從這樣來看,這就直接拉高了農業活動的生產成本。同時,為了能夠在市場上打開銷路,農民朋友又不得不降低其市場標價,兩相擠壓,就直接導致了農民的收入銳減甚至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出現。
1.建立、健全農業發展模式。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講,我國的農業發展是很不均衡的,要想打破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模式,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相關的農業發展模式,將科技元素加入到農業生產活動當中去,不斷使農業的發展模式與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以及理論相適應。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農業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同時結合相關的數學理論知識還能減少農業活動的平均投入,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2.加強管理。這里所說的加強管理,有如下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國家以及各地政府要加強對土地、水源灌溉設施等基礎設施以及相應的資源的利用效率,從執行程度上來講,國家、地方兩級政府都可以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這一方面的農業經濟活動的開展;對隨意改變耕地用途以及污染土地、水等資源的做法依法處理,決不姑息。其次,國家要確保惠農政策的實施,不管是惠農政策的傳達程度還是執行力度,都要做到有專人監管、專人實施、專人匯報。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激起農民進行農業活動的欲望以及積極性,才能推動整個農業發展向著一個良性的方向進行。
3.科研單位加強科學研究以及理論推廣。前面提到,科學技術的落后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因素。因此,相關的科研單位要對此進行重視,首先要劃分出專門的小組對農業科研技術進行研發,對此,筆者的建議是可以成立專項小組來對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行學習,緊盯國際發展潮流。同時,可以與一些高等院校進行合作,達成理論與實踐的雙雙結合。同時,由于我國的農業管理方面起步較晚,再加上我國的復雜國情,農業管理方面一直沒有太大程度的發展,因此,相關的宣傳單位也要在相關的農技站、群眾之間推廣相應的農業管理理論,這并不是做“無用功”,而是可以切實讓人們從腦海中認識到農業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促進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最終建成和諧、富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加快農業現代化,要著力構建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創新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經營機制,發展帶動現代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加強支撐現代農業的基礎建設,包括農田水利、鄉村基礎設施、農村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建設;推進引領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動力;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的流通體系,通過市場體系的完善和市場流通、內外貿易的活躍,為現代農業提供良好的物流條件;培育建設現代農業的新型農民,主要從加強培訓引導和示范帶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強公共服務等方面入手。
[1]閻占定. 論入世后我國現代農業管理體制的構建[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6:82-84.
[2]李庚.我國農業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