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華 中國鋁業連城分公司
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困境思考
姜俊華 中國鋁業連城分公司

企業質押財產是籌措資金的重要途徑,知識產權作為現代企業的重要資產形式,因其自身特性在質押過程中存在著實際操作難度較高的問題,而此問題的解決,也應結合知識產權的特性進行。當前背景下,完善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國有企業來說,需堅持政府引導,企業自身為主,通過市場機制的途徑予以解決。
知識產權 企業 融資 市場機制
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資金短缺困難需對外籌措時,質押自由資產是解決資金不足的重要途徑,傳統質押如廠房、生產設備、自有車輛等物質財產,知識產權雖然無形,但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在企業資產占比中的分量越來越大,對于現代企業尤其是網絡企業,質押知識產權甚至成為其對外獲得資金的主要方式。只是由于知識產權的自身特性,質押知識產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質押知識產權是指企業將其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向債權人出質,用以擔保債權的時間,如不能如期履行時債務時,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以被質押的知識產權變賣、拍賣或以其他方式優先償付債權人的債權。就其作用而言,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基于優勢和特色的知識產權實現價值的編寫,為企業經營發展獲得資金支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技術水平,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對于債權人來說,知識產權質押開拓了新型金融業務,并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就目前來說,我國對于企業知識產權質押的制度安排上表現了很強的政府意志,從1995年實施的《擔保法》,至2006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及配套的政策,以及銀監會2007年發布的《支持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政策性金融政策的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來看,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業務,以此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推進。各種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規定為企業開展活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國家知識產權局、銀監會等相關職能部門一直在通過研討、試點等方式推動相關工作進行。無論是法律法規的制度,政策精神的部署,還是自主試點的推進,都體現了知識產權作為新型質押財產,在企業實踐中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由此才需要國家不斷進行推進。
知識產權質押的雙方與傳統有形財產的質押雙方并無實質性差異,供求雙方分別為企業代表的需求方和銀行代表的供求方,在此過程中政府和中介機構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銀行投放貸款的目的在于獲取經濟利益,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操作過程中的貸款風險,為了控制風險,銀行是會將其控制在可接受的知識產權風險范圍內。
從當前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實踐來說,主要存在政府行政推動、政府出資承擔風險、政府創造環境以及政府補貼融資等四種形式,在此過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甚至可以說銀行愿意為企業知識產權投放貸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行政推動或是信用擔保,企業自身在此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無疑是需要加強的。
就目前企業質押知識產權的幾種形式來說,政府甚至發揮了取代企業本身的功能,企業作為市場經營主體在這一新型質押融資形式上并未如傳統財產融資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而政府作為企業經營和銀行行為的監督者,在知識產權融資中發揮的作用過大,無疑是不符合政府角色定位的,這一局面的出現,與知識產權的本身屬性所決定的。無論是專利技術、企業標識還是版權作用,都是無形的,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信息。專利技術、商標等的評估困境并非知識產權獨有,我國無形資產的評估體系和制度一向不夠完善,加之知識產權受社會經濟技術發展的影響較大,以著作權為例,同樣的電影作品受社會環境、文化需求、市場推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戰狼2》上市是十一天票房可達34億,而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作品票房甚至難滿百萬,要求企業、銀行、中介甚至政府在電影上市之前對其市場價值做出準確評估,無疑是缺乏現實可能性的。
目前來說,我國雖然對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評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尚未形成完整、成熟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規則,甚至可以說,追求知識產權經濟評估價值的準確性、可操作性是不現實的,以致相關主體應當改變財產價值準確性的目標追求。經濟技術的發展并未給無形資產的評估帶來實質性的提升,目前我國專業強、水平高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相對缺乏,即便是專業的評估機構,在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上也是成效乏陳。我國經濟水平最發達地區的深圳的幾家評估公司曾對某項一項知識產權進行價值評估,最高估值3000萬元,最低估值500萬元,二者相差竟達6倍。
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不易,與機制建設有關,更是人才缺乏所至。一方面,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一般對專利、商標乃至日常生活常見的著作權等缺乏了解,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概念、區分等層面上,難以對其價值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另一方面,企業、中介乃至政府機構等單位,又對財產評估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無法利用金融、審計等經濟手段對知識產權做出有效評估。換而言之,知識產權評估的困難主要在于復合型人才的缺乏,知識產權經濟價值的合理認識,需要相關人員對金融、知識產權、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都有一定的認識,甚至要求其具備一定的社會管理經驗,才能對企業知識產權融資做出合理的估值和風險判斷。從人才需求的條件來說,這一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說,相關人員僅憑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便可成為業內專業人士。
與人才建設相伴隨的還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甚至政策精神的不完善,企業、銀行以及政府進行操作過程中,缺乏可供指引的規則,無法有效地認識、分析在此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相關問題的處理。《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擔保法》以及《貸款通則》等法律法規雖然為企業投放貸款制定了操作規定,但上述規定基本上還是基于有形財產的操作,對知識產權的質押融資還局限于權利義務的說明、爭議程序的陳述等方面,對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知識產權權屬問題的爭議等法律風險方面缺乏明確詳細的規定,從而使得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調整難以切實開展。
傳統經濟體系下成長起來的銀行習慣于有形財產(如企業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的融資貸款,對于知識產權這一新型財產質押融資方式缺乏操作實踐,因此對其表現的并不積極。誠然,與有形財產相比,知識產權的波動性更強,銀行無法對其經濟價值做出合理的分析和風險管控,需要面臨著更強的貸款風險,對知識產權融資持保守態度符合銀行的經營利益。
知識產權無形性的屬性、社會經濟環境對知識產權經濟價值的影響、專業人才的缺乏、體制機制的不健全、銀行出于自身風險的考慮而設置的限制等,都是知識產權融資過程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要解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就要繼續發揮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在融資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制定好規則、明確好關系、控制好風險的基礎上,放手讓企業自主進行相關活動。
應當認清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完善無形資產交易評估平臺。當前知識產權資產交易市場尚需加強,交易信息有待透明,通過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制度,發展專利技術交易市場,加強專利信息交易的信息化手段,建立全國性的市場,或者建立地區性的交易市場,但保障信息交流通常的市場機制。從評估的角度來說,知識產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未來,市場法、成本法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上有著明顯的局限性,需要配置相應的變量、參數和計算方法,這又會增加評估的難度。
銀行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持保守態度,很大程度上在于難以正確認知和控制知識產權未來市場風險,在完善知識產權融資體系中也應當對此予以考慮,具體而言是為其提供質押融資擔保服務,發揮保險企業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的作用。對此,《國家知識產權事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為知識產權交易提供擔保服務,探索建立質押融資風險多方風險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健全對知識產權交易的順利進行是非常重要的,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踐中,參與的各方除需款企業、貸款銀行外,還會有資產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其中,而擔保企業的參與,會使知識產權交易過程中以及未來履行中的風險降到更低的水平,有效提高銀行向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更加合理地控制未來市場未來風險。
政府作為知識產權市場交易的重要主體,可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設立專項基金、貼息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提高企業、銀行選擇知識產權作為質押財產的積極性。而政府作為銀行行為的重要監督主體,可加強與銀行的溝通交流,針對銀行在知識產權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遇到的難題以及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目前這項工作在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實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探索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對外融資新形式上,不應固守傳統資產構成下有形資產的模式,應當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價值的未來性以及風險的受影響性等方面的問題,認識到知識產權在企業資產構成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社會發展現實,結合現有法律法規、金融工具和評估方法等方面的規定,探索研究符合知識產權特性、企業融資需求和銀行風險控制需要的知識產權融資體系。在此體系中,政府發揮著必不可少的規則制定、交易監督以及市場引導等重要的作用,但也應當認識到企業、銀行是知識產權融資交易的真正參與者,政府不應越俎代庖、大包大攬,造成市場行為錯位,為自身帶來不必要的社會責任。
姜俊華(1965-),男,漢族,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大學本科,現就職于中國鋁業連城分公司,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