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萃 中國人民大學
淺談草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現狀及其發展建議
國萃 中國人民大學
草業經濟是提升國民經濟的主要途徑,以現階段草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現狀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工作經驗對草業經濟的發展提出一定建議,以期起到推動我國草業經濟健康發展的效果。
草業經濟 國民經濟 地位 現狀 建議 發展
草地資源是我國國土資源中不可獲取的資源,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情況。草業經濟對于國民經濟而言,具有維持生態平衡與安全、優化調整農業經濟模型、增加農民的收入的作用。基于此,我們需要貫徹落實黨的工作方針,全面解析發展理念,正確處理草業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升我國草業行業經濟實力,從根本上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形式多樣的生態鏈是草業經濟發展中最為突出的特征,草業經濟收入主要源自于生態自身蘊含的系統服務價值。隨著生態服務價值的不斷突出,人們逐漸意識到草業經濟研究的價值。通過深度解析草地生態系統功能,利用先進計算方案將草地生態價值挖掘出來,可以全面揭示生態系統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從調查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雖然由于多種因素導致計算結果存在差異,但不可置否的是我國草業經濟的生態價值是無價的。雖然計算方法的不同導致草業經濟的分類標準出現區別,但是從整體發展情況來看,草原植物能夠凈化空氣、緩解噪音污染、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概率,進一步保護水資源,調節區域氣候。自我國首次提出UEP以來,彌補了國際上自然生態資產核算標準的空缺,加深了社會群眾對于草業經濟價值的認知[1]。
從古至今,種植業經濟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一項農業經濟。自1992年國家相關部門提出發展農業經濟的要求以來,農業經濟格局得到有效優化,經濟模式逐漸由原本的二元結構向三元結構發展,全面提升了農業資源的利用率。站在農業經濟發展結構的角度分析問題,發展草業經濟能夠有效實現經濟結構的轉變,這也是農業經濟向現代經濟發展的關鍵標志。通常情況下,草業經濟對農業經濟結構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種植業經濟結構、養殖業經濟結構、畜牧業經濟結構等。當前,草業經濟依舊是以畜牧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草業經濟,可有效提升畜牧業經濟產值,降低投資風險,促使畜牧業經濟逐漸向集約化模式發展。
草業經濟的興起發展,可有效擴展傳統經濟模式,增強草業經濟與傳統經濟行業間的聯系。以畜牧業為例,牧草業對于畜牧業的經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但是從實踐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在對畜牧業的發展進行經濟扶持期間,相關部門并沒有給予牧草行業足夠的關注,導致優質牧草的產量非常低,間接影響到畜牧業整體的經濟價值。為了滿足我國畜牧業經濟的發展需求,我們需要適當引進國內外優秀經驗,草業經濟的興起正好為牧草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將草業經濟與傳統經濟進行對比,草業經濟在加快地區經濟發展與增強人均收入方面具有獨有優勢。首先,我國草地資源多分布在西部地區,面積占比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全國將近3000萬的貧困人口有超過一半分布在西部地區[2]。這也預示著此地區雖然草業資源豐厚卻經濟發展能力不足。因此,立足于草業經濟發展,將其視作開發經濟發展的關鍵點。草原地區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積極發展草業經濟可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對維護邊疆地區穩定具有幫助。草業經濟要想充分發揮經濟優勢,需要借助農業經濟市場的幫助,及時優化調整農業經濟發展需求,以此緩解供需平衡。同時,草業經濟能夠直接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就業率。草業經濟實質上是對傳統農業經濟的擴展延伸,通過發展草業經濟能夠從整體上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
現階段草原地區經濟以農牧業與資源開采業為關鍵產業,經濟發展模式比較單一,農業生產模式相對比較落后,機械化程度與西方國家對比要差一些。將我國草業經濟的產前與產后的多個階段和發達國家進行比較,有助于發現自身不足,為創新草業經濟提供全新思路。眾所周知,我國草地資源具備先天優勢,資源富足且發展價值較大。但是由于草地資源分布十分不均衡、草地資源退化問題加劇、人口數量激增導致人均草原資源占比逐漸弱化的問題。基于此,在開發草業經濟過程中,需要采用集約型運營模式,依據我國草業經濟的發展趨向,可以將其劃分多個階段,從多個角度入手創新草業市場,不斷增加草業經濟的開發空間。
積極建設人工草地,增加人工草地的占比。政府相關文件中指出:國家需要大力支持人工草地的建設,扶持草業飼料基地建設,既能夠為草業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物質支持,提升草原經濟的發展能力,又可以保護現有草業資源。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學習西方國家科學化的草原管理方法,創新草原管理理念,將全新的農業管理手段融入其中,促使草業經濟發展更加科學化。當前,我國草原管理模式較為單一機械,通常都是圍欄管理[3]。如:依據草種類與生長特征等內容,嚴格管理割草期與施肥工作,實時對土壤制度進行計算,以此來保證土壤質量不會受到影響。在實際管理草原資源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可以局限在對草原資源的使用上,更需要關注草地資源的質量。采用最為先進的計算手段對草地資源生長情況進行計算,具體包含遙感技術、病理學知識等,從整體上對草地資源情況進行摸底管理。
草田輪作技術自身具備悠久的發展歷史,事實證明,草田輪作能夠有效增加草業產量,抵御病蟲害,優化改善土壤質量,減少水土流失,具備巨大的經濟開發價值,通過有效研究西方發達國家草業發展歷史可以得知,草業經濟生產價值是隨著生產技術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發展草業經濟中使用草田輪作技術,不僅能夠增加收入,提高產量,而且可以改善整體工作環境,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同時,草地補播也是提高產量、治理土壤問題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開發草業經濟過程中我們需要大力推廣草田輪作和補播技術,不斷提高當地的農牧業生產力。
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家相關部門十分關注農業經濟基礎設備的建設。但是當前草原基礎設備的開發建設依舊處于初期階段。當前草原地區機械設備比較簡陋,技術相對比較陳舊。事實證明,西方發達國家生產效率與其高投資的機械化耕作具有密切關系,草原基礎設備建設是實現“開發草業市場,創建現代化經濟”的主要途徑,也是實現草原機械化生產的物質基礎。因此,政府部門需要不斷增加對基礎設備的資金投入,主要用于人工草地、基地、道路交通與機械器材的購置。同時,注重科學化的草原經濟的管理,在原有管理技術的基礎上,合理引入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多鐘途徑播種的手段,以此滿足事先設定的草業經濟的密集型生產目標。
由于草業市場興起時間比較短,目前為止沒有形成成熟的市場運轉與管控系統,缺乏針對性的產品定價,供求與競爭控制標準。具體表現為:草產品單價浮動變化過大,人為因素影響整體市場情況等。雖然草產品屬于農產品范疇,但是其自身具備一定特殊性。如:消費群體數量比較多,用途卻存在明顯區分,分別用于飼料與醫藥原料等。從發展情況來看,草業資源購買力存在十分明顯的地域差異,經濟發達的地區對于草產品數量需求比較較大。除此之外,草業資源消費需求變動與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所處環境的整體經濟能力、審美情趣等存在較大關聯。因此,在發展草業經濟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依據市場經濟走向,短時間內制定符合草業經濟發展需求的計劃,使用一些規范要求來約束經濟行為,從而不斷提升草業經濟發展能力。
綜上所述,草業經濟被人譽稱為“希望之草”。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草業經濟愈發展現出自我經濟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草業經濟的開發,以現階段草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基礎,創新制定問題解決方案,爭取相關部門的經濟扶持,從而不斷提升產業經濟發展力。
[1]曹新.中國民本經濟的性質、地位、作用及其發展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6,(88):2-19.
[2]鄭偉,朱進忠,胡躍高,王旭.新疆草業工程建設基本思路[J].草業科學,2016,(02):39-47.
[3]陳天寶,樓明林,黃渭根.浙江省義烏市林業經濟專業合作社的現狀、地位及其發展建議[J].華東森林經理,2016,(04):40-41.
國萃(1988.8-),女,山西人,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國民經濟學-金融投資實務方向。